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育制约因素下的遗传改造是"进化-发育"概念框架的中心原则。在形态改造的发育过程中,某些分子调控通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着,如与昆虫和脊椎动物眼发育密切相关的Pax6基因,对四足动物的肢体和鱼鳍发育非常重要的Hox基因,都例证了这种"深同源性"的存在。"进化-发育"理论已扩展到对行为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语言的研究,如语言相关基因FOXP2已得到鉴定。本文综述了比较法运用于语言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动物模型脑发育过程中FOXP2的表达研究,以期了解FOXP2是否是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系统中"深同源性"的另一案例。  相似文献   

2.
发育制约因素下的遗传改造是"进化-发育"概念框架的中心原则。在形态改造的发育过程中,某些分子调控通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着,如与昆虫和脊椎动物眼发育密切相关的Pax6基因,对四足动物的肢体和鱼鳍发育非常重要的Hox基因,都例证了这种"深同源性"的存在。"进化-发育"理论已扩展到对行为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语言的研究,如语言相关基因FOXP2已得到鉴定。本文综述了比较法运用于语言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动物模型脑发育过程中FOXP2的表达研究,以期了解FOXP2是否是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系统中"深同源性"的另一案例。  相似文献   

3.
科学解释的语用学认为解释是与语境相关的。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特征对于生物学中多样化的解释模式能够给出合理说明。通过对生物学中每一种解释模式的语境分析,我们能发现每一种解释模式所包含的独特"解释内容"和每一种语境所特有的"描述性信息",即解释的"语境信息"。而生物学中各种"还原论"模式由于忽视了解释的语境相关性,因而损失了不同层次解释模式的"语境信息"。语境分析对坚持生物学解释模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反对各种各样的"还原论"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息人"是在信息文明语境下对人本质的一种解读,它是人本概念的具体化、新形态或当代特征,也是一种历史概念;在"信息人"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本质观的转型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得"信息人"正在为传统人本论展示出新的前景,在论述中也必然会牵涉其他相关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境论已经在心理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心理学中的语境论解释可分为描述的语境论、发展的语境论和功能的语境论三种不同的解释体系。不同的解释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并且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些解释体系都具有实用性、整体性、层级性、主动性、动态性以及扩张性的方法论特征。语境论解释不但在具体的心理学研究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且对于心理学乃至其它社会科学都具有深刻的哲学涵义。语境论可以作为一种科学哲学研究纲领,从动态和综合的角度研究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人类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卵子吗?根据英国《自然》杂志12月16日发表的一项干细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学家团队证明:一组8个转录因子,可以在实验室中将小鼠干细胞转化为类卵细胞.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卵子发育的理解,在应用角度上. 卵母细胞(未成熟的卵细胞)的发育分为多个阶段,但参与这一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信息概念的原始含义包含两个层次,即"赋予质料以形式的行动"的本体论含义和"传授知识给某人的行为"的认识论含义。由于信息概念的词根与哲学概念"形式"相同,因此整个西方哲学史可以从信息概念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不过随着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信息的本体论含义被抛弃了;在信息概念的科学化中认识论含义也被信息的概率定义所取代。然而,要想满足信息研究的需要,必须复兴信息的原始含义并根据当前语境进行适应性转型。  相似文献   

8.
与克隆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人类基因的自然性,对后代人生命是一种"强"控制,因而后代人的尊严受到着更大的伤害;克隆技术是在为后代人"复制"亲本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在精准化地"设计"后代人的基因,因而后代人生物学特征的自主选择权被更加剥夺了;克隆技术被用于优生,只是在选择和复制当代人具有的"好"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制造和增强"优势"基因来助力优生,这会更加破坏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平等性。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涉及人的尊严、后代人自主权和社会公正等伦理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新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一种关于信息概念的谱系。信息在今日深深植根于"平台式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通过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方式来实现"制造差异的差异"。到20世纪中期,这已经成为对"信息的价值"(又被称为"意义")的彻底相对化理解的默认立场。本文的前半部分处理的是信息如何变成如此相对化的问题,这可回溯到在康德将自然神论去神秘化之后,有关价值的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区别的普遍崩溃。在黑格尔的支持下,马克思试图让这种区别继续存在,特别是通过剥削的概念。无论工人从他们的雇佣者那里获得什么短期利润,据说他们都将由于更长远的损失(又被称为"剩余价值")而招致损害。平台式的资本主义提供的是一种更为巧妙的马克思理论意义上的剥削,这种剥削并不依赖于一种明确意义上的雇佣或工资。进而,2.0版的资本主义用同样便于占用的可能空间来取代1.0版的资本主义所占用的物理空间。在此语境中,"数字的生产消费者"这个概念是一种能让人们重新控制他们的数据的重要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信号携带信息"是信号博弈分析的基本命题。该命题涉及三方面的信号研究问题:一是信号携带信息的技术论问题,即信号携带信息量的计算,由香农解决。二是信号携带信息的知识论问题,即信号携带信息的内容分析,正由知识论学者在努力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将信号携带信息问题汇聚到了概率,信号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信息量和信息内容的概率特征分析,将信号携带信息转化为了信号传输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12.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规定,始干申农的信息论。其它领域所说的信息,都或多或少可以看成是把信息论引伸的结果。在认识活动中,客体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主体,主体从客体得到的是信息。主体对信息加工整理,获得经验的或理论的认识,才在思想上掌握了客体。本文采用和通讯中的信息相比较的方法,研究认识活动中信息中介的本质特征,研究信息范畴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贯穿着鲜明的语境论特征,现有的范式理论已无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描述,语境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理论发展的新范式。语境论范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所有问题都围绕语境问题而展开。人工智能中的语境,可分为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建立在现有范式之上的语境论范式,必然以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为主要特征。表征语境与计算语境围绕智能模拟的语境问题逐步走向融合,将是语境论范式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语境主义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占支配地位的反怀疑主义理论.语境主义者主张,知识的归因依赖于归因者的语境,知识的标准随着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在怀疑主义的语境里,知识的标准异常地高,在这种标准下,我们没有知识;在日常语境里,知识的标准相对较低,在这种标准下,我们有知识.因此,怀疑主义对知识的否定与我们对知识的肯定,两者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计算主义以信息和计算为基础来理解物理世界和整个宇宙。根据这种观点,物理宇宙是在信息结构上进行计算的计算过程网络。信息作为结构组织着整个宇宙,物理宇宙的动力学就是在做自然运算。信息计算主义哲学观的产生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知识生产的复杂网络中,在交叉学科研究中表达出的全球化、信息网络、多元主义和多样化是需要在高度的抽象水平上表达的现象,这需要哲学论述来提供。但是,信息计算主义决不是宇宙万物的最终答案。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它可能有助于我们在信息计算这个特殊的抽象层面上加强不同研究领域、知识共同体和信息源之间的交流,建立新的知识统一框架。  相似文献   

16.
语境主义是目前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最流行的策略之一,语境主义以语境的高低标准来划分知识的高低标准,非常圆融地回应了怀疑主义对知识的种种诘难,然而这种思路有其自身无法摆脱的缺陷,因为这种策略修正了知识论中"知识"与"知道"概念的内涵,导致"知识"与"知道"概念的相对化。针对语境主义的这种困境,新摩尔主义应运而生。与语境主义相比,新摩尔主义最独特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它采用一种不变论的立场来消除语境主义关于语境高低标准区分的困境。在这项工作中,普理查德和布莱克的成绩卓著,他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新摩尔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科学家首次系统揭示人类消化道发育细胞图谱。我国科学家日前在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在线发表论文,首次从单细胞分辨率和全转录组水平,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这4种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图谱及其信号调控机制,揭示了这4种器官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精准发育路径和基因表达特征,并详细解析了大肠从胎儿到成人的发育、成熟路径和关键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伦理意识形成于人际交往过程中。大数据环境下,由于人际网络广度的拓展、人际身份的虚实交错等,逐步淡化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就在大数据这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下,"道义论"和"后果论"为代表的社会道德评判策略也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下;大数据环境基于此造成了一个道德规范容易放松道德约束的行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三种主要的解释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是指,对于同一个认知主体S和同一个命题p,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会做出不同的知识归赋:在"低"语境中.我们认为"S知道p";而在"高"语境中,我们认为"S不知道p".语境主义认为,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归赋语境的敏感性;SSI则认为它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主体语境的敏感性;与语境主义与SSI的语义解释相反,语用论温和不变主义提出了一种语用解释,它主张用会话适当性条件的语境敏感性来解释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