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中央级报纸《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对核电议题的报道,结合卡瓦略的媒介话语分析框架、甘姆森的“诠释包裹”分析框架以及吉的“七项构建任务”,对中央政府的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两家报纸对核电安全与风险的建构是:中国核电技术是先进的,核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核电是安全的,其风险是可控的,国家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核电。媒体报道还努力构建了在核电发展中有责任和担当的政府形象,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专家和公众之间利益一致的同盟关系。最后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缺失和官方与公众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冲突问题,建议运用跨平台传播和多媒体工具,以增强与公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9月15日召开的中欧(沈阳)经贸高层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作了主题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的演讲.徐匡迪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社会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富民、强国的保障.任何一个大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石岩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7):F0003-F0003
欧阳予院士是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核反应堆和核电专家,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得过核工业总公司授予的“核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他还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以及“中国设计大师”称号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1927年出生的欧阳予就像是裂变的中子、原子,直至耄耋之年依然不断释放出令人惊异的能量. 在年逾古稀之时,欧阳予还在全面主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工作,欧阳予深情地说:"中国核电事业前景广阔,现在,我最想干的是,抓紧时间培养出一批中青年核电设计和经营管理专家."他还曾由衷地感慨:"虽然我的一生可以说是'跑步人生',眼下我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了." 论及中国核电未来发展的路径究竟在哪里,这位中国核电先驱表示:"在坚持核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发展核电,它的优点比较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就是人类开创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从更长远的观点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能依赖核聚变能的开发和利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批核电机组接连兴建和运行并入电网,使它造福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至今核电已占总发电量的16%,有的国家已经达到20%,40%甚至75%,核电已经成为现代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与先进的设计、可靠的制造、精心的施工和严格的管理运行密不可分,但是这一切又都基于先进材料的优良性能上,因而,核材料和核燃料就成为核电工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邦新多年来长期从事核燃料及核反应堆用关键材料的研究,是我国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古代鼓风器包括容积型和速度型两大类及其若干子类.文章从设计适用结构、引入大功率原动力和提高机械效率三个方面对其演变方式进行了考察.世界各地原始皮囊结构相似度较高,可能是由多地独立发明.中欧两地先进的鼓风器类型差别较大.中国宋代以前鼓风器技术长期领先于欧洲,可能存在双木扇、单活塞单作用双缸风箱、双活塞风箱与双作用风箱的发展序列,其性能稳定性受鼓风者个体影响显著,对东亚、东南亚、中亚、北非及马达加斯加等地鼓风器存在影响.中世纪以前的欧洲鼓风技术发展较慢,但与中国差距不大;其依靠重力鼓风易于实现稳定供风,成为其炼铁技术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中国扇车最早发明于汉代,成熟较晚,用于农业加工和巷道通风,后传到欧洲和日本;欧洲本地扇车的起源有待进一步考察.数值模拟显示扇车转速不够,风压较低,无法用于冶金.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三由于核电站在技术上的成熟和经济上的竞争力,从而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形成了核电站大发展的局面,特别是1973年中东战争后,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危机达到高峰时,各工业国家纷纷大建核电站也达到了高峰。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不但工业发达国家大建核电站,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核动力,不但能源奇缺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日本坚决发展核电,而且有一定或较多化石能源的国家如美国、英国、西德等也积极发展,甚至目前能源自给有余的国家如苏联等也都很重视核电的发展。法国政府1973年甚至作出决定,从1977年起只建核电站不建火电站。到1979年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十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是中国技术引进的主体和缩影。本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的四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和技术,建设了一批机械工业基地,奠定了中国机械工业与机械科技发展的基础;60年代技术引进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受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影响,技术引进规模较小,进展迟缓;70年代技术引进扩大到整个西方国家,出现了两次进口成套设备的高潮,带有一定程度的盲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科学家在美国的核武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作为代表参加政治谈判。美国的核科学家们通过这一过程被纳入到政治范畴。在政治斗争中,他们也会利用自身的专门知识占据优势地位。这些科学家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制定,反过来,政治决策活动也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家的职业发展。冷战后,美国科学家参与到核电发展之中,经济因素与核安全文化因素直接影响核电公司的运行与技术操作,进而影响到核电科学家的职业行为。科学家表现出追求功利以及社会责任与道德认识多元化等倾向。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多元性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类核电工业,如今开始直面放射性废物的棘手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要求当代人在使用核能时必须做出对后代承担责任的道德承诺,结合我国放射性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治理技术的发展,从核技术应用衍生的放射性污染危害引发的代际责任出发,本文探讨了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伦理困境,揭示核废物对生态环境的风险会随科学技术发展而攻克,从哲学的高度认知核废物风险无可回避的代际正义问题,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审视放射性废物治理的伦理责任与技术抉择。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9,(5):8-9
“如果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发生事故,周边居民无需撤离,只要在家里吃点碘片就可以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的有关专家说。而在20年前,即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依然让人们“谈核色变”。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形式、特点,认为政府实施国家产业技术发展计划是实现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思想家———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谭慎格,日前在最新一期《中国简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台湾核武、朝鲜核武》的文章,披露了台湾当局研究开发核武器的惊人内幕: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台湾就开始秘密研发核武器。70年代和80年代,此事败露后,美国两次向台湾施压,逼台放弃了核武器计划。不过,在1995年“台海危机”期间,李登辉曾下令重新研发核武器。文章透露说,直到现在,台湾仍保存着发展核武器的完整蓝图及各种数据资料……已有30年历史谭慎格的文章详细披露了台湾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这一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969年,台湾从加拿大购买了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66-67
1项目背景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特别是"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的强制实施,我国的脱硫产业在2000年至2005年间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大型火电机组的脱硫基本上采用引进国外先进脱硫技术的工程总承包,技术责任由国外技术所有方承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技术,由于受到示范工程的容量、商用业绩和高可靠性的限制,难觅大型火电机组的脱硫市场,脱硫产业基本上由国外技术垄断.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1,(5):28-31
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厂的女性总工程师 姜丽萍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总工程师、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组织策划了ARJ21和C919项目制造技术总方案并成功实施;成功构建了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完整的工艺规范体系,为民机研制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他就是孙家栋,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是我国权威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是国家在生物计量研究领域的引领者和实现者,在保证国家生物测量量值统一、生物测量量值溯源体系和国家生物计量标准体系建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计量团队生物计量工作以单位及单位制研究,发展高端测量能力,测量标准,研制标准物质,实现量值溯源为首要任务,通过国际比对、国内生物测量比对、生物计量基标准建立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我国生物测量校准能力,为我国生物产业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了计量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跑马拉松是一个科学的运动,必须通过严谨、科学、细致的锻炼,才能练出跑马拉松的能力,如果没有专注和耐力,没有科学的规划,没有严格执行的态度,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被视为"中国制造"出海的一张重要名片,从最初的技术研发到最终落地投入实际使用,这一过程中凝结了无数核电人的心血与智慧,来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王广金以及他的"和·动力跑团",就是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的逐步推广,建成后的焚烧厂飞灰处理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飞灰中的Cr、Co、Pb、Cu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2002年国家863计划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与设备"课题下,专门设立了"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技术"研究子课题,试验采用螯合的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采用水泥固化处理飞灰以实现飞灰的稳定化处理,保障飞灰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同时经过对比,选择适合于我国目前状况的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