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科学认识论一般凸现了科学仪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忽视了科学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复杂性,将科学仪器当作科学认识的工具和桥梁。其实,在科学认识过程中,仪器的使用具体的、不充分的、开放的,仪器的呈像是可错的,仪器是与认识对象有着复杂关联的。这就决定了科学仪器既是科学认识的工具,又是科学认识的对象,经过人的现实的对象性活动制造出来后,在其使用过程中被深刻地认识的对象,扮演着科学认识工具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科学成为了认识的绝对权威和标准.然而,对作为认识对象的物、人的反应性行为和创生性行动的考察表明,科学只是对物以及物化的行为的认识,因而并非认识的惟一形式.在科学认识之外,还有话语认识.话语认识是对携带着生活意义的物、行为和行动的认识,它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对象的运行规律,而在于对行动者存在意义的理解.话语认识并不与科学认识相矛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认识频频发生变革,以致科学哲学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旨在考察当代科学认识变革的原因,认为(1)引起科学变革的理由是认识的创新,创新是科学认识变革之源;(2)科学信念的相对化是科学认识变革的前提与基础;(3)科学评价的多元化则是科学认识变革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分析了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结合科学认识的工具性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联性,进一步揭示了接受科学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以主体对科学认识的理性评估与寻求合理性作为对科学认识不确定性与可接受风险的解决之道,为拓展科学认识的合理性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基于科学认识的社会决策提出了新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福多关于思维非模块性的论证及其由此引伸的关于思维的认知科学不存在的结论提出质疑,表明福多的思路对近年来关于思维的研究是一种误导。福多的论证和结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思维模块性问题的争论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方法论前提,这就是将分析方法看作是对认知系统进行科学认识的唯一方法,从而将模块性看作是对一个认知系统进行科学认识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关于思维模块性问题的讨论给予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这就是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福多关于思维非模块性的论证及其由此引伸的关于思维的认知科学不存在的结论提出质疑,表明福多的思路对近年来关于思维的研究是一种误导。福多的论证和结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思维模块性问题的争论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方法论前提,这就是将分析方法看作是对认知系统进行科学认识的唯一方法,从而将模块性看作是对一个认知系统进行科学认识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关于思维模块性问题的讨论给予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这就是在对思维的研究中应当突破分析方法的束缚,重视整体性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丹皮尔认为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性研究,是心灵就世界所绘的图画,但图画只是图画,科学无法反映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因此,他反对用理性形而上学来统一科学认识的企图.他认为,科学图画的形成如同七巧板的拼凑,起初并无规则的七巧板,在认识发展的某一时刻则能拼凑成一幅合规则的图案,但是,由于认识是一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认识的图画永无完全拼合之日.丹皮尔认为科学认识有它固有的局限,它不足以反映存在及其整体,因此还需哲学、宗教的补充,但他又反对把科学归并在它们之下,他坚持它们各自的用处,这就决定了丹皮尔对认识的统一性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中介日益加重,作者以康德的认识论为参照论述了技术介入后的科学认识的三种变化:一是人对观察的认知体验与对观察的信念巨大的分离;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过程完全走向工具的外化阅读之上;三是康德那里自然的合目的性先天调节原则因科学的技术基础的复杂化而转化为技术进化本身的目的性,造成科学变革受技术基础的牵制.  相似文献   

9.
感应论——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应论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对古代科学认识活动有过广泛的影响。本文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自然感应论在古代各个科学认识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它的基本含义、基本特点及历史价值,并指出了它与天人感应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认知体系,即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着对生活、性格等一些重要品质的定义和认识,如自信、独立、责任、勇敢、友善。而每个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取向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政治革命或是社会革命通常倚仗暴力活动,实现一种突发、剧烈的变革。科学革命则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其内在动力发端于科学家的能动作用。科学革命有别于其他革命的基本特质就在于科学认识、科学方法、科学心理的产生,而科学的认识、方法、心理被激发之动力源于科学家本人之心灵静思。宁静是沉思的前提条件。而在宁静中沉思乃是科学革命得以成功的必要夺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信念真、善、美的三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信念是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认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预设和基本前提,是一个由真、善、美构成的三元结构系统。真、善、美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并达到完整统一。现代科学信念对科学认知有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当代科学活动宏观调控的深层思想基础和哲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元论与物理主义都不能对心身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图林机功能主义在解释心身关系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但并不导致取消主义。心仍然可以成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只不过认识心的方法必然是目的论功能主义的,而且目的论方法表明功能主义并不能给心带来惟一的、排它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当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试图回避或否定科学发展与实在的必然联系,而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的角度来讨论科学思想、信念、评价和选择的问题时,实在论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总是象幽灵一样缠绕着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但在另一方面,虽然相当的一些科学家持有朴素的实在论观点,但本世纪以来,在哲学上系统主张实在论的哲学家却并未形成多数派,其倡导者不断分化。在最近若干年里,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以塞拉斯、普特  相似文献   

15.
网络思维:基于点线符号的认知图式和复杂性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思维将事物结构视为由点(事物的组成要素)和线(要素间的联系)组成的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事物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这种以网络为认知图式的思维方式已经在自然、经济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网络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象征,而网络思维及其技术将为正在崛起的复杂性科学范式提供有助于弥合整体论和还原论之间鸿沟的认识工具和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宗教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出发点上,顺应主义思维方式与意志主义思维方式;目的论上,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与认知型思维方式;方法上,辩证思维方式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路径上,向内求的思维方式与向外求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方宗教形成的土壤不同,特别是自然禀赋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宗教思维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主体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即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对陈独秀关于科学认识的论述,表明在中国近代科学认识观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符合论思想,这实质上是一种主观符合客观之真理论的方法论变种。它虽然在近代中国给科学认识带来了一种社会性效应,但同时使科学本身丧失了其应有的实验观察及其形而上之思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当代科学哲学关于观察与理论关累的经验主义、否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观点,在肯定波昔“理论先于观察”和经验论者关于中性观察作用等有关论述各自的台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以偏概全的缺陷,认为科学认讽过程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不是单线的决定关系。因此,多种科学认识模式的并存有其客观必然性。而瓦尔托夫斯基等人的历史认识论则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