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一部极有影响的科学幻想小说。小说中的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科学家赋予这个怪物以智慧,但是却不能控制它,最终还是为怪物所杀。经过170余年的风风雨雨后,女作家笔下的怪物——"弗兰肯斯坦"幽灵,仍然不肯销声匿迹,他不时闯进我们的生活,危及我们的安全。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幽灵的出现,是与人类自身的活动紧密相连的。仅以人类引入外来的  相似文献   

2.
正200年后,《弗兰肯斯坦》仍然令人惊悚并启发着我们。1818年1月,一位年方20的女子出版了一部恐怖小说:讲述了一位博士利用各种死尸的肢体创造出了一个恐怖的生物,然后自己被吓得魂飞魄散而赶走它,却目睹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惨遭怪物报复而毁灭。200年后的今天,玛丽·雪莱  相似文献   

3.
正科研人员必须为他们的技术创造物的沧桑变迁承担责任。200年前,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弗兰肯斯坦》出版。过去数十年来,这个哥特故事激发了无数戏剧和电影作品的创作灵感,并由此俘获了大众的想象力。这个故事通常用来暗示一个可怕的警告:科学上的狂妄自大会带来危险。只要提到弗兰肯斯坦的名字,外行就会觉得科  相似文献   

4.
白金书架     
《活跳尸———弗兰肯斯坦》作者:犤美犦玛丽·雪莱出版:辽宁教育出版社本书讲述了一个人造生命的故事。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对生命本原感兴趣,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怪物。怪物本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但是因为相貌丑陋,不为人类社会所容,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好意,所有人都拒绝  相似文献   

5.
正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他创造的怪物的故事已经成为万能试金石,囊括了我们内心关于无数领域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希望、危险和陷阱的恐惧。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原著《弗兰肯斯坦》的这个注释版,尝试把这个故事重新介绍给新生代的科研人员,因为他们和很多以前的科研人员一样,应该把弗兰肯斯坦的教训铭记  相似文献   

6.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一词在欧美并不仅仅指区别于“蓝领”和“白领”之外的“钢领”工人,而是泛指一切由人工技术制造出的智能形式,其中也包括了由生物复制和化学合成的“人工人”。事实上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出版于1818年的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有关“人造人”的故事。玛丽·雪莱的“人造人”是利用死人器官拼凑而成的,最后施以电击使之复活。 不过率先使用“机器人”一词的则是捷克作家卡列尔·恰佩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写出的讽刺作品《洛桑的万能机器人公司》《R.U.R》)中,第一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7.
巴黎下水道 自近代城市于18世纪崛起以来,西方诞生了许多描绘大都市恐怖的著名小说。有人认为,其中最扣人心弦的作品也许是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理由是这部小说中描绘的巴黎地下水道实在是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8.
正1891年9月28日,纽约一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因心脏病去世,而他那部《白鲸记》的小说,在他生前销量十分惨淡,却在几十年后被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称为"大海所曾书写的最伟大的作品"。毫无疑问,这部作品的核心是疯狂的捕鲸船船长亚哈和他的夙敌——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白化抹香鲸。航船水手视大海为道路,捕鲸人则视大海为挥洒血汗的原野,而这原野的土壤、原罪和复仇女神,无一不围绕着抹香鲸。  相似文献   

9.
正朋克是看待社会的钥匙,它用符号学的方法解读过作家菲利普·迪克的"赛伯朋克"作品《血钱博士》。本季"小小科幻家,来了"的三篇作品充分体现了朋克科幻作品的精神内质。朋克宇宙的开启要真正了解朋克类科幻作品,需要认识它的起源。19 8 4年,"朋克"一词被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使用在处女作《神经漫游者》中,这部被誉为"赛伯朋克"鼻祖的作品为读者呈  相似文献   

10.
假如在网上搜索有关"The Boysfrom Brazil"的信息,你也许会发现大量因蝉联世界杯而扬名的巴西足球队的资料.事实上这已经属于"挪用"了,因为这一短语最初出自美国作家艾拉·莱文(Ira Levin;1929-)的小说<巴西来的男孩>(The Boys from Brazil;1976).这部作品于1978年被拍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和格里高利·派克联合主演.片中的犹太英雄历经艰险,千方百计地追捕纳粹逃犯,粉碎了他们企图复制希特勒的险恶阴谋.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勇士确有其人,并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称号;另外一部电影<奥德赛档案>也曾把他当作原型.  相似文献   

11.
未完的工程     
很多年以来,我们都以为科幻小说能够为我们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严格地说,科幻小说只是向我们提出问题。而所谓的答案,还需要读者自己来做出。 自从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出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以来,无数的科幻小说竞相向我们提出了无数的问题,但它们的中心主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科学能够为人类带来什么? 时过境迁,当我们回首检视科幻小说所走过的这近两个世纪的路程时,我们可以发 现,科幻小说向我们展示的那种“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又是多么的准确和真实!而那些本来早已被科幻作家所警示过的不幸,又有多少仍被忽视了它们的人类而实践着…… 不错,人生总有许多缺憾,很多东西不能尽善尽美。如同主人公所面对的工程,那“未完的工程”…… 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生命无限,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把一切都顺利地做完。  相似文献   

12.
五、生化、生态与奇异生物题材 早在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就谈到了生物技术。后来苏联作家别里亚耶夫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一名科学家把另一名科学家的头颅从身体上切割下来,并利用营养管道维持了它的存活,最后还研究出如何将一个人的头颅接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关于新片开拍、大片上映、明星结婚、女星绯闻的娱乐消息中,笔者看到了一条关于顾长卫新片《立春》的报道,这部被导演张元称为"2007年最好看的电影",同时也是吴宇森、姜文等力荐的作品,几经波折,终于在全国公映一周  相似文献   

14.
林声 《大自然探索》2011,(10):57-59
没有神秘的城堡,没有电闪雷鸣,没有驼背助手,今天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实验瓶里创造出了首个人造生命形式—一“辛西娅”,将玛丽·雪菜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开创了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68年,英国科幻大师A.c.克拉克就创作出一部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这里,5岁小朋友也能学会编程,并做出一些很有趣的小游戏,他们有自己的社区,在上面分享编程作品乃至漫画和小说。编程猫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用户量达到170万的全方位平台。平台有独立开发的专有可视化编程工具、基于游戏的编程课程、动态的在线社区。学生可在编程猫平台上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创作游戏、软件、动画、故事等作品。"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创业者要像孙悟空一样,坚定信念,不断去冒险。"大学生模样的李天驰说出这番话时,记者脑海中立即闪出美猴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当很多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如今一幕幕走进我们的真实世界,我们除了赞叹科技带来的神奇,也难免心生人脑被机器替代的恐慌。面对扑面而来的第二个机器时代,人类将拥有更多改变世界的机会,但也更应深入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什么?人类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是一个梦想还是一个梦魇?事实会证明更聪明的机器是有益的吗?抑或它们将成为弗兰肯斯坦(指"人形怪物"或"脱离控制的创造物"等)一样的怪物?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曾推出过一部有关机器人的科幻影片,内容是说由于机器人的脑中植入了动物细胞,机器人变得像人一样会思考,并且和人争夺统治世界的霸权,这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收到了极高的票房价值.今天,影片"未来世界"中的预言部分已经正在付诸实践.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到2030年,计算机或机器人将拥有和人类大脑一样的储存容量和处理速度,甚至能完全代替人类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自述,他有一年在泰国清迈观看放天灯,想到一个写作点子:假如不需要的记忆能够像放天灯一样释放,那该有多好!他后来创作了一些相关作品。而在这篇小说中,他又创造出一个相关职业"梦瘾师"。梦如果可以交易,势必会产生庞大的市场,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文中"梦之同业联盟"这样的庞大组织便应运而生。他们垄断这个行业,向从业者收取费用,对拒绝交钱的从业者予以铲除。当然,有压迫便有反抗,本篇便讲述了这样个体对抗组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科幻作品中都会出现图灵测试。按照维基百科上的定义,图灵测试是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判断机器是否能够思考的著名思想实验,测试某机器是否能表现出与人等价或无法区分的智能。然而,人之所以为人,不单单是靠智能来定义,还有情感这个重要元素。如果用"具不具备近似于人的情感"为标准来考核人工智能会怎样呢?下面这篇由定居在美国的印度裔女作家吉檀迦利·迪格创作的小说提出了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