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还得从我们进化成人的过程中讲起。教育—从特权走向大众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数百万年的演化竞赛中胜出,成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物种,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相对于我们的身体来  相似文献   

2.
3.
在七十年代,西方文明将瓦解于能源枯竭的担忧,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更有可能造成崩溃的原因:能源分配不平等上分散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希望我们回到这个真正事关重大的问题上来,即怎样劝说,以及假如我们劝说无效的话,怎样强迫富足的国家把他们的食物资源、能量储备以及矿物财富与缺乏这种或那种资源的国家分享。假如美国和加拿大割倒了他们的成片的庄稼,假如阿拉伯人决定不开发他们的石油,假如南非洲和津巴布韦停止铬的输出,那么主要的危险将不是贫困,而是战争。前面的道路,至少在短时期内是变得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科学之友》杂志陆续地编发着短篇科幻小说。这些小说篇幅不长。短的千把字,长的三千左右,篇篇出新意,不落窠臼,使人读后颇受启发,特简评一下。这些小说取材不拘一格,涉及到天文学、宇航学、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科技知识的领悟。如《荒野雕像》(1994年3期)一文,借助一对从外星归来的夫妇,因宇宙奇遇造成代谢率极其缓慢,与地球人相比言谈举止酷似"雕像"的故  相似文献   

5.
<正>我正在居家工作,或者说是尝试居家工作。自从那条新闻曝露后,工作看起来不再有多少意义。在屏幕上看见彼此,或者见到彼此本人,其实都一样,对不对?自从我们发现,宇宙是一个模拟后,便有了这样的态度。楼上响起碰撞声——艾蒂在做什么?我叹息了一声。艾蒂的母亲阿德里娅一如既往地沉稳。她会和艾蒂聊一聊所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6.
7.
正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说,任何极度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以至于在古人的视野中,现代人就仿佛生活在由魔法掌控的世界之中。比魔术更神奇的科学造物最早用科幻小说描写科技造物神奇感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他出生在法国南特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8岁时来到法国巴黎,师从当时最著名的法国文学家大仲马。1851年,凡尔纳创作并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科幻故事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50年预测"的征文活动中,专家们取得的一致共识是:当今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诸如气候变化、能源短缺、恐怖威胁等都有望得到解决;现年50岁的人们在有生之年有望看到包括医学科技在内的其他许多奇迹,亲眼目睹2058年的世界将是个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9.
哈尔莫斯的大名,数学界莘莘学子无人不晓,因为他的数学著作太多了。但他本人的情况如何呢?请看《一位驰骋世界数坛的怪杰——哈尔莫斯》。  相似文献   

10.
Smith  DG  李俊平 《世界科学》1989,11(3):46-46
应用激光削去一薄层角膜的方法使手术矫正眼焦距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以下是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的屈光性角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李醒民 《科学》2006,58(4):30-32
用宇宙时间尺度来衡量,科学仅仅存在了几分钟。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科学却创造了惊人的辉煌.变革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并正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以至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往往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标志.甚至以其来命名——诸如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等等。  相似文献   

12.
我们需要道路、桥梁、飞机场、停车场,但是,我们不必为此丢弃大量珍贵的土地。 基础结构顾名思义应该是处在地下的基础设施,对于公众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似乎不该把税收用到看不见的事业上。 但,我们不能等到桥梁倒塌到水底下,才想到支持桥梁的柱子。现在并不单是几座、几十座或几百座桥梁出现问题,而是成千上万座桥梁正在倒塌。 现在人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处之泰然了。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作出决定,把这  相似文献   

13.
它们是数字也是生物。它们繁殖的速度比细菌还快。有人说它们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四种生命体,进化论有关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们一个也不少。  相似文献   

14.
科里斯·阿亚米是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8年前,他想让计算机程序在特定的环境中进化出添加的本领.于是,他制造了一些低级的数字生物,并定期给它们输入数字.刚开始,它们"傻乎乎"的,没有任何反应,但引人注意的是,数字生物每复制一次,它的指令链上的某个指令就有一次产生突变的机会.有这些突变,会使生物体以同样简单的方式加工其中的某个数字,比如某个生物体可能会生成阅读某个数字和产生相同数字的能力.这就是科学家对数字生物具有智能进化的最早发现.  相似文献   

15.
16.
赫赫有名的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闹市区曼哈顿,假如你有机会去那里游览、参观,你就一定会注意到在大厦的大堂玻璃镶板上的那些令人惊讶的系列图画。这些镶板是上世纪60年代加装的,其目的是把这座宏伟的大厦同世界上的其他杰出建筑联系起来。是其他哪些建筑呢?不是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而是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七座古代建筑。  相似文献   

17.
<正>寻觅安静何为安静?我的左耳极度失聪,这个耳朵听不见声音,没有声音能穿透它。虽然我有一个人工耳蜗,但它似乎是一件耳饰或锚固眼镜般的讨人喜欢的装饰品。你会想,深度失聪意味着要多安静就多安静;但却不然,我能听见空间深处的声音,一阵不断变换着音量的来来去去的杂音。  相似文献   

18.
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治京(DorothyCrowfoot Hodgkin)博士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晶体学家、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研究员、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名誉校长。多·克·霍治京生于1901年。父亲J·W·克劳福特是一位研究古典文学艺术的学者和考古学家。母亲是一位有教养的人,但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只是在巴黎一所精修学校学过音乐和法语。多·克·霍治京第一次偶然接触化学是在她十岁那年,  相似文献   

19.
陈宝国 《自然杂志》2008,30(5):304-308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和加以研究的人。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了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人性主要由基因决定,但没有必要为了让人们对生物工程产生恐惧寻找合理的借口而搬用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