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哥伦布把辣椒从新大陆带回西班牙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种"比胡椒好、产量很大、当地人觉得很下饭"的农作物,会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迅速风靡全球。辣椒在1493年到达西班牙,1548年传至英国,16世纪下半叶传遍欧洲,同期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传入印度、日本,16世纪末辣椒由秘鲁经墨西哥来到中国,同时由于壬辰倭乱(万历朝鲜战争),辣椒从日本传入朝鲜,17世纪才传至东南亚各国。是的,辣椒从来就不是中国本土的产物。作为"酸甜苦辣咸"五味中最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传播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瞿秋白等人就开始了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研究工作。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艾思奇、廖庶谦等人发起的自然科学研究会,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远镜曾对17世纪欧洲天文学产生深刻影响,天文学的意义因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明清之际,望远镜随欧洲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天文历法改革的中西法斗争中为欧洲天文学最终被接受起了重要作用.在历法争斗中,望远镜曾作为"要器"观测交食,使得观测精度和公开性大大提升,确立了西法在交食预测方面的优越地位.另外,通过其观测到的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甚至整个宇宙的认识,这为第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被接受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16至19世纪,在中国仿制与使用西方火器的技术交流中,西方弹道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相关知识、经验相结合,这集中反映在明清时期的兵书文献中.从描述术语的角度,主要就明清之际兵书文献中关于弹道学知识的描述进行辨析与探讨,从瞄准技术、弹道轨迹描述和对飞行的解释几个方面概述中国在明清之际既继承了传统火药抛射武器的定性描写,也吸收了西方弹道技术与理论,希冀以此反映出中国弹道学知识在16世纪西方弹道学知识传入之后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5.
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素有中国“干极”之称。关于该地区早期水稻栽培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对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水稻遗存进行了精细的鉴定分析,发现其为粳稻类型;然后,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书和古环境研究资料,确认这些水稻遗存应为本地生产,并进一步探讨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的水稻栽培情况。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稻谷是吐鲁番地区迄今年代最早的水稻遗存,这一发现表明最晚在公元4到5世纪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和理念即已传入该地。然而限于吐鲁番当地水资源稀缺,水稻的种植规模并不大,在高昌先民的饮食结构中始终占据非常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展的脉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近代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与科学教育在中国的确立、汉语科学语言的形成、中国出版业的兴盛等方面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某些具体教科书的孤立考察,或从教育史和文化史方面浅显的讨论上。本文认为,关于近代物理教科书的形成、演变、使用及其影响,应该综合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圻文 《科学大观园》2009,(24):35-35
墙上写个大大的“P” 14世纪40-50年代(1347—1353年),对于欧洲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刻。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这场大鼠疫“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大瘟疫起源于中亚,1347年由十字军带回欧洲,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地海地区再到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对西方科学哲学家托玛斯·库恩提出的“科学共同体”概念作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在近代西方(欧洲)的形成以及它的作用,同时对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指明“科学共同体”未能于明末清初出现是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内在原因之一,最后以中国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4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例,得出“科学共同体”是将科学技术向前推进的有力杠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16世纪中国和欧洲与音乐有关的数学理论的不同传统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欧洲,对诸如2~(1/2)这样的无理数的考虑对乐律的划分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后来的学者很难突破毕达哥拉斯的樊篱,马若利科的工作就是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尽管古希腊的传统为多数学者所遵循,我们在16世纪还是看到了一些例外,例如西蒙·斯蒂文就提出了平均律的理论。 在中国,不存在那种对无限小数的禁忌,因此中国学者在发展音律学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比其欧洲同行小一些。在16世纪,除了程大位遵循传统的损益方法,即利用整数和基于整数的有理数制定音律外,又出现了由朱载堉创立的平均律。 在欧洲,从古希腊发展而来的音律理论主要不是直接建立在音乐家的工作基础上,而是由一种称为独弦琴的弦乐器的理想模型所决定。 在中国,音乐家似乎比其欧洲同行更坚持理论。此外在中国,编钟的调音问题容易导致平均律的出现和对双调和谐问题的处理。无论如何,中国的音律理论主要基于管乐器,即称为十二律吕的一套律管。作者提到,在《汉书》中可以找到当时的中国人已经运用了律管旋宫转调的近代方法的证据。 在欧洲有关于星际球体运动发声的音乐理论;在中国则有关于空气的音乐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候气说,它与寒暑干湿等季节性因素以及“地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花椰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一种蔬菜。其汉语名称有多种,如“花椰菜”“花菜”“菜花”等。其中“花椰菜”出现最早,大约见于19世纪20年代。这一名称一直使用至今,而且还成了汉语中用来表示这种植物的正式名称。  相似文献   

11.
摘要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开始,中国运用阴阳、五行等思想解释健康和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科学”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学体系,在中国运用与发展了两千多年,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CTM)”。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中国医家对中医按科学和理性精神进行了整理、消化和吸收,使之切合于当代医学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传统中医(TCM)”。中医在16世纪就为西方有所了解,尤其是针灸,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曾风靡一时。但接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现代生物、化学、医学的兴起,中医在西方受到了冷落。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医再次在欧洲和美国大受欢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传统中医在临床上的效果,而是在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产生了一种宽泛的思潮,即对不加区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开发自然所带来的危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危机感下,西方人迫切需要一种对人体改变不大,对环境破坏较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医学体系来补充或取代西方现有的生化医学。传统中医,特别是针灸,在西方得以流行,就是得益于这种对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不断进步的观点表示怀疑,对现代科技对环境的破坏表示忧虑的危机感。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欧洲的环境主义和对科学技术的怀疑主义的背景分析,解释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在这一思想大趋势中进入到西方社会。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中医”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的、理性的整理和吸收,这使得它比较容易为强调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化所接受。“传统中医”当今在西方受到欢迎,这一奇特现象当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张箭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2):71-76,70
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触发了疾病的大传播。梅毒是发现艾滋病以前最常见、最危险的性病。它起源于美洲。梅毒通过几个被哥伦布带回作为他首航美洲活见证的印第安人传入欧洲。梅毒在欧洲传染初期,欧洲人用从美洲和印第安人那里引进的愈创木治疗术来治疗。不久,欧洲人又用水银接着又用砷剂来治疗。与此同时一种主要医治梅毒的性病专科医院建立起来。所以梅毒的传播促使形成一门新的医学分支——性病学。梅毒的流行还使得澡堂业和青楼业萧条。1498年达·伽玛探险队把梅毒传入印度。然后梅毒传入东南亚并进而传入中国。接着又从中国传入日本。明代著名的中医师们研究过梅毒,其中陈司成还著有中国首部梅毒病学专著高水平的《霉疮秘录》。该书很快传入日本,受到和(日)医学界的欢迎。梅毒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防治梅毒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直到219世纪,人类的抗梅斗争才取得重大的进展和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记》中提出。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尤其是在陆上丝绸之路不断衰落过程中,随着中国造船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海上贸易商路的海上  相似文献   

14.
东阿拉伯数字早在元代就已传入中国,而西阿拉伯数字,即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约于17世纪早期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入中国。尽管阿拉伯数字已经引进,但一直没有被广泛使用,到19世纪后期才慢慢推广。有关阿拉伯数字的汉语名称虽然早在1642年就已经出现了,但后来又产生了许多名称,其中包括20世纪10年代产生的“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火器发明的故乡,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无可争议的先导优势.自13世纪始,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并逐渐后来居上,比中国火器为优.然而,这一优势的逆转具体发生在何时,学术界意见并不一致.本文比较了中西火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指出19世纪中期为二者形成实质性技术差距的时间节点,并从技术及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优势逆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随着罗素来华,数理逻辑传入中国,1922年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数理逻辑译著《罗素算理哲学》。通过对罗素来华讲演、《罗素算理哲学》的成书背景、内容及其引起的两场学术争论进行研究,认为此书不仅为中国数学界打开了通往数理逻辑的大门,使中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了解并研究数理逻辑,并且对数理逻辑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乃至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特菜"是一个动态概念 "特菜"英文名称为"Special Vegetable".美国加州大学蔬菜专业学生有一门必修课就称为Special Vegetable,它重点介绍非美国本土生产种植的蔬菜,如中国的莲藕、茭白、香椿、蒜苔等.国内特菜在不同时期所包含的范围也不尽相同,20世纪80年代的特菜主要指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如青花菜、结球生菜、紫甘蓝、西芹等.  相似文献   

18.
2003 年,国际术语学研究所举办了东西欧术语学基础理论比较研讨会,在此会议上,来自东、西欧的术语学研究者畅所欲言,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奥地利(代表欧洲中西部地区)和苏联等东欧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术语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讨。俄罗斯女学者阿莱克谢耶娃做了“术语学和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主题发言,国际术语学研究所副所长布丁教授也以“对术语哲学的展望”为题做了演讲,它探究了术语学的哲学源头,分析了术语学理论与“知识工程”和“知识本体”的内在联系,以此作为对东欧学者的呼应。文章旨在介绍布丁教授这篇演讲里的重要观点,以期为广大读者充分了解术语学的理论基石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物理学界的自我改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代的世界科学中心,物理学在这个国家是怎样崛起的呢?对此早有一个流行的回答:三十年代法西斯在西欧的猖獗使大批欧洲科学家流亡国外,而美国稳定的民主制度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吸引了他们,使他们最终移居到美国,正是这些欧洲的难民物理学家造成了美国物理学的崛起。如果回顾一下这些人在研制原子弹时的作用,看看这些大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美国学生中有许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不难理解流亡的欧洲物理学家确实对美国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景象,再次说明了铁路在现代运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实,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当时最发达的大英帝国开始投入营运。铁路出现不久,关于铁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便随着西方商人、传教士在19世纪30年代末传入中国。然而,铁路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却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甚至是颇为激烈的政治斗争,铁路的修建可以说是西方近代文明对传统中国社会冲击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