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进程,当科技与社会形成了紧张的张力,一些争议性科技议题往往随着负面事件的爆发引发社会冲突,并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当科学上的分歧进入社会领域中,裹挟了利益、资源和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使得争议变得更加复杂化。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争议性科技议题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也给公众参与科学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公众话语的兴起和国际范围内公众参与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增加,需要尽快探索和发展适合于我国的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其中,重塑公众的信任、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完善对科技公民身份的建构将有助于争议性议题的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7):123-125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越来越居于现代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并已成为人们集中关注的关键问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科教兴国远大目标的实现以及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及其社会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既包含着公众与科学家的互动,也包含着公众与政策决策者之间的互动。《科普理论要义——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一书,对我国当代科学普及的内容、特点、社会功能以及发展趋势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探讨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前景,指出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明确科技与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作用,强调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动力性和先导性作用;科技发展应体现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步伐,以信息、知识和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行为实践和路径选择,并在科技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器物科技观、知识科技观和教育科技观,反过来在其科技观指导下进行了大量近代科技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体西用下的洋务派科技观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我国后来的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和维新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科技决策有利于提升科技决策的正当性,强化科技政策的公共性,防范科技发展的风险性。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仍然存在制度保障缺乏、组织化程度低、参与能力薄弱和参与途径较少等问题。推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要多维并举,一是转变决策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科技决策模式;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法律法规;三是依托社会组织,促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组织化;四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能力;五是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有关科技公民权的理论、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公民权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风险社会的认识,被很多专家所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外有关科技公民权的出现背景,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以及科技公民权本身的内涵.然后以丹麦的案例介绍了科技公民测量的方法.文章最后揭示了这个新兴的概念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些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技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经济和政治三个公共场域交互作用的产物,科技决策相关知识应当是一种"公共知识",兼具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等三重公共性。为化解科学不确定性和知识经济化引发的公共知识的公共性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科学家真理代言人模式"到"专家与技术官僚共谋模式",再到"公众参与模式"的演变。我国科技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轨迹,当前"官僚主导-专家论证"的生产模式已陷入公共性危机,应同时提升专家理性和扩大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1.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的必要性.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地、自满自足地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好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1],p.229)科学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压抑人的异己性力量.对此,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等都曾作过深刻的反省与追问,但他们大都把科技异化归源于科技自身,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原罪"、是"罪恶之源",而没有从人本身及人与科技关系对科技的制约来反思科技活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科学公民身份的内涵,提出科学公民身份概念是理解和评估科学与公众关系的新阶段;回顾了研究进展,提出了测度科学公民身份的初步构想;阐述了加强对科学公民身份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测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龄化增速快、老龄人口总量大、经济领域未富先老、社会领域未备先老、地区发展不均衡、性别比例差异大等特点。科技养老的引入有助于缓解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科技养老不仅契合于中国国情,而且在国内外都已有成功实施的范例。当前,科学技术尚未在养老服务中得以充分运用、老年人科学素养低、科技养老产业尚未大规模健康发展、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阻碍了科技养老的推广,因此,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提升科学技术在专业技术层面的支撑力,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推广中的作用,注重引导和使用志愿者服务人员,以推动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际上最近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入手,分析多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国(地区)对科学素质的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带来对科学素质的不同理解,而这种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在此基础上展示当前的学者在理解科学素质上的一些趋势.同时以两个国家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例分析了对科学素质的不同理解所带来的不同测度(科学素质调查);其次,尽管各种测度可能会使用相同的方式,但测度的意义是不同的,在笔者看来知晓测度的意义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失败的科学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史上,我们习惯上把"革命"指称那些已经成功的科学活动.从哲学角度讲"成功"可以理解为:科学发明者或发现者的主观预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统一.反之,失败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相背离.失败的科学革命固然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失败是认识发展总链条上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对失败的科学革命进行哲理上的类型化分析、原因之探究,进而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机制,无疑有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中的数学观念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29-31,36
科学革命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观念转变的学说是革命过程的数学是表述科学的最高形式.数学化和达尔文式的非数学化、几率思想、工具互补等这些数学观念的突破,是科学革命中深层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科学创新的精神气质"概念,并把它概括为好奇心、进取心、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及创造性思维(直觉、灵感、想象),指出杰出科学家之所以能作出划时代的科学贡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很好的科学创新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晋代著名科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提出了值得重视的科学思想,"至明极聪"而不可"毕见尽闻"的科学认知论揭示了世界的无限性以及感官认识的有限性,为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形神相卫"的心身关系论揭示了精神与躯体、养神与养身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人所好恶,各各不同"的人格差异论为人们科学地识别和使用人才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与科学说明的关系之比较中科学理解的概念、原理得以辨析清楚,其基本立场也在与一般理解概念的区别中得以凸显出来。其中判断力、逻辑力是形成科学理解的主要工具,类比是重要的机制,而陌生知识通过知识背景的整合从而丰富、改组原有知识结构是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强  王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4):86-89,102
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科技体制和制度措施不够健全、科学道德教育的缺失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建设的核心。科技工作者要以求实创新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要加强科学道德规范的约束,强化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教育,完善科学道德硬件建设,改革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淡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媒体监督,纯洁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8.
苏联科技术语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开始的。那时在莫斯科的科学家俱乐部中成立了术语部。它是由N.Y.Marr院士领导的,正是在那里气体动力学创始人Caplygin与苏联术语学派创始人D.S.Lotte相遇了。1933年,在S.A.Caplygin倡议下,一个术语学专门团体——技术术语专门委员会,成立了。S.A.Caplygin是这个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1869-1942),他的代理人是D.S.Lotte(1898-1950)。1938年,它变为技术术语委员会,1962年,改为现在的名称:科学技术术语委员会(CSTT)。从1942年S.A.Caplygin逝世以来,这个委员会相继由A.M.Terpigorev院士(1942-1959)、V.S.K ulebakin院士(1960-1970)和V.Y.S iforov(1970年后,本文作者之一)领导。苏联著名的语言学家,如V.V.Vinogradov、I.I. Mescaninov、S.P.Obnorskij、A.S.Orlov、B.M.Ljapunov、N.V.Jusma-nov、G.O.Vinokur、A.A.Reformatskij、S.G.Barhudarov,以及物理、技术和数学各界代表人物A.A.Bajkov、I.P.Bardin、B.A.Vvedenskij、A.N. Krylov、L.S.Lejbenzon、L.R.Nejman、M.A.Satelen、L.A.Sretenskij等,他们在创立CSTT和推荐术语方面都做了贡献。D.S.Lotte的第一篇论文“科技术语学的现在任务”〔1〕,是与E.Wüster教授的名著“技术中的国际语言标准化”同一年出版的。但是从最早开始,在术语学工作中就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第一个是以苏联学派为代表,他们是以编辑系统型的词典和以概念系统为基础的方法,制订出统一国家术语的原则;第二个是以奥地利学派为代表,他们宣布是以制订国际术语学原则为其基本任务。后来,这两个学派互相促进。我们委员会的工作是沿着三个主要方面开展的:(1)理论研究;(2)制订协调术语系统的方法;(3)调整好的术语系统,以系统型词典形式提供出来。术语定义不能从一些著作(表达了一定的观点)自动转移到另一些著作中(那里的观点可能不同),尽管有时是这样做了。苏联科学院科技术语委员会科学工作的对象是术语学系统,包括自然形成的和经过调整形成的两种。名词术语仅仅看作是术语学系统的一部分。理论研究是从下述方面实现的:(1)概念系统化,定义公式化,研究术语学系统的内容平面(术语单位类型,术语领域,描述术语系统内容平面的方法),研究术语平面与表达平面的相互关系,术语系统类型学;(2),制订建立协调术语系统表达平面的原则,制定协调形成和自然形成的术语系统相互关系的原则;(3),它们发展的动力学等。本委员会的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发表在“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研究工作汇编”一书中。D.S.Lotte 1961年以来的著作,已作为当时珍贵文献,收进一系列书籍中了。第一本是“开展科技术语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他的早期研究:“统一技术术语的目的和方法”(1937);“选择和形成科技术语的一些主要问题”(1940);“用改变词意来作为一种形成科技术语的方法”(1941);“科技术语学中的同形异义词”(1944):“科技名词术语系统的形成”(1948)等。D.S.Lotte逝世后,继续出版了属于这个系列的另外三份著作:“三元术语的形成和拼写”(1945,1969);“科技名词术语的缩小形式”(1945,1971);“关于借用和协调外来术语和类术语成份问题”(1946,1982)。这些研究的初始主题是如下述:1.一般讲,Lotte学派的科学方法论,同苏联科学一样,是符合对世界认识和觉察概括得出的社会历史经验的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辩证法之重要在于:“它主要是以客观和精神两者的相互关系,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兴起和消亡,来考虑客观事物及其在意识上的反映的”〔2〕。本委员会术语学派总是把他们的工作基于相互联系的、运动的和发展的观念之上的。每个专门术语系统的结构和内容,都被科学技术革命、科技新事物的兴起和科学前进途中的各种僵局,影响很大。基于相应学科中事物在不断发展的观念,本委员会制订了基本主题,为反映所有变化,该主题要求有规律地修订术语学推荐词。2.众所周知,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知识的阐述是以一定语言表达出来的。本委员会把知识区分为日常的“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具有专业对象划分得详细和覆盖范围更广泛的特性。专业知识的最高阶段就是科学知识。在通常用的语言中,类术语成份在范围和意义上是与“专业范围”术语系统中的最初属不一致。只有少数名词术语能够冲破表示一般专业概念的术语系统,从专业范畴转变为普通日用词汇。在这样的属中,打破了语义和结构上的联结,专业范围的相关术语系统的各部分之间,不能再产生这种联结(在辞书学中,可观察到相似的划分,在那里这两个对象的语义学描述不同原理,是一致地系统阐述了)。3.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本委员会已开展研究特定学科中概念的系统特性和术语体系的系统特性的主题。传统的假设是:术语系统表达一定知识领域中的概念系统。在很多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概念平面和相应的概念系统,实际上彼此是等同的。然而,认为术语系统表达或覆盖特定学科中全部概念系统,还没有深邃的理由。概念系统包含更多成份,比从分析相应术语系统的内容平面得出的观念要更深入。4.鉴于名词术语是术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委员会区分了有关概念的两种类型。如众所周知,在现代逻辑中,“概念”这个词没有一个共同的了解。“科学概念”给出客观事物的深邃知识、根据现代科学水平)。但是这个知识不能限于定义。名词术语的意义仅仅包括一部分“深邃的科学概念”。就术语的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强调指出了它的最一般、同时也是最典型的特点,那就是它将有能力从同类的客体中区分出一种特殊的客体,并且以正确方式使用该术语。在这个第二种情况下,术语也要以概念为基础。5.本委员会在具体术语系统上,是把“借用的”和“原生的”概念区分开的。具有自己术语系统的各学科,不管就它们的哪个方面而论,都是互相密切相连的,而且代表公共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组成科学。这些基本概念,给人以思想上的动力,使达到上述水平,但是它们也要求在给定范围内引进附加概念。本委员会认为,当调整科学术语系统从一给定科学中选出一小群特定学科的“原始”概念,把它括入相邻领域的概念范围和括入一套更高级的概念中(包括一般科学的和一般技术的),以便制订出定义时,它是充分的。这个特殊的状况具有“完整性”,而且就此而论,定义是正式的。我们认为,在给定部分范围内意义上的“相对”完整性,是足够的。在正式定义时,考虑到从特定部分选出的各类术语(语义的)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些类目是指参与概念和术语系统化的客体、工艺、特性和测量等。由于大多数概念的几个类似的分类共存的结果,这些类目由许多层组成〔3〕。目标在于调整好术语系统的本研究,其科学计划是建立在学科之间的关系和种属的等级制基础上的。6.本委员会是从这样一个观念出发开展工作的,即每门科学在特定时刻同时存在着几个概念系统,也就是说在调整之前存在着几个概念系统或它们相应于每个术语系统的同一内容平面的变体〔4〕。现在这个现象已引起逻辑科学的注意,并已确定为“理论多数现象”。这个理论多数问题,产生于一词多义,而这些词必须满足全部共存理论的要求。按照“概念系统的多数”,则大概存在“自然形成术语体系的概念系统的多数”(或它们的各别部分)。这就是说,每一自然形成的术语系统的内容平面,分成几个对应于给定理论范围内每个共存体系的意义系统〔5〕。7.本委员会方法论的特点是考虑实现术语系统结构的两个方法:名称学的方法和语义学的方法。有的研究人员多次把表达平面改变为内容平面,或反行之,但在调整术语系统中,名称学方法是主导方法。8.本委员会的典型情况是把“表达平面”的系统特性理解为以“内容平面”的系统特性为基础的。在一个调整的术语系统中,表达平面的理想系统特性是达不到的。人们不可忽视结构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加在语言上、加在专业范围的对立面上,如术语的精确性和简明性问题,同时也不可忽视D.S.Lotte引进它们的可能性因子的重要性。研究由单语义成份构成的调整术语系统的内容平面,包括对由属的特殊的、部分的、集合的和其它类型关系联系的概念制订术语。9.技术科学的代表者和空气动力学专家C.A.Caplygin,在阐述他领导术语学工作的理由时说,不懂得科学的目的,就可能犯很多错误。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特别是科学领导者,要积极参加术语学工作。S.A.Caplygin和D.S.Lotte制订了术语委员会开展协调术语系统工作的理论。这样委员会应当由主要科学家组成,并能代表协调术语系统的各界(研究所、学院、产业部门)及各个学派。只有这样的委员会才能实现科学的术语学研究,而不受某个特殊团体感兴趣的有限方法和某个学派的狭隘观念所局限。1934年本委员会发布了第一个报告,即“金属和合金热处理的合理术语系统”〔6〕。它包含一个调整好的术语系统,并且事实上是个表意文字的词典,而且是系统化型的(本委员会已经出版了300种这样的术语学文件——报告和汇编)。与别的改进术语系统的方法对比,苏联CSTT的方法,即“用编辑系统的词典来调整术语系统的方法”,是给出调整好的专门类型的术语系统。这个系统不固定在应用多义词的习俗上,而是根据分析多义词的词意变化从而得出一定规则来创立新术语系统。这个新的单一意义系统,应当代表在协调范围内概念的最新解释。这系统每部分确定的术语,首先是由具有定义的术语成分组成,其次是根据D.S.Lotte制订的要求(具有语言规范数据)选择的。这样调整的术语系统是单语义性的,可推荐作为专业交流用。它代表特定科学发展中的一个必要阶段〔7〕。D.S.Lotte曾在多年间(1938-1940,1948),为本委员会附属的各科学委员会成员讲授调整术语系统的方法问题。1952年他逝世以后,第一个合著的“制订和调整科技术语系统的准则”出版了,接着在1964年发表了N.K.Suhov的“术语的协调”。CSTT档案馆准备了一本231页的“专家手册”。1965年,T.L.Kandelaki写出了“概念系统和术语系统”。1968年,S.Y.Korsunov和G.G.Samburova出版了一本手册,题目是“怎样做术语工作”。所有这些作者都采用了D.S.Lotte的讲稿,并反映了苏联科学院CSTT的方法和方法学〔8〕。CSTT的科学动向具有自己的特点。人们不能把它的所有技术和方法,不加区别地移来准备系统词典(其中包括CSTT推荐的术语表和国家标准)。人们不能拒绝去做逻辑分类,尽管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是此项工作的最重要阶段。系统化词典的任务是:在系统化基础上统一概念解释;对客观对象制订出科学发展一定时期中一般可以接受的认识,而在没有这样系统化的时候,这一点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信仰上的改变。信仰改变跟“经验“与“体验”的比较密切相关。关注信仰改变,对科学革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性与转换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是具有科学价值的信仰改变的重要朝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编校中对一些科技术语的用法把握不够准确,造成表达错误,笔者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术语在线”探讨规范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