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口山铜矿矿柱回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杨  万海涛  蔡立标  方勇 《科技信息》2009,(33):I0305-I0306
加强矿柱的回采,对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维护井下作业安全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金口山铜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矿柱的稳定性,证明了金口山铜矿矿柱回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魏明强 《甘肃科技》2014,(6):107-109
基于滑坡的工程实际,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滑坡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并对数值计算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让  程涌 《科技信息》2009,(32):I0323-I0323,I0324
回采矿柱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回采方法和回采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两方面,对金属矿山矿柱回采进行了一定探讨和总结,可供科研、设计和生产采矿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山传统二维设计方法的不直观、可计算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三维矿业软件与空区激光探测系统相结合的采场三维可视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空区激光探测系统(CMS)获得采空区的实际形态,在Surpac软件中构建采场局部地质模型,将探测所得实体模型与局部地质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后获得矿柱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采准工程的布置,实现了采场设计全程三维可视化。以某金属矿山为例,运用CMS和Surpac软件对E2-3采场进行了中深孔爆破回采方案设计,在Surpac软件中快速获取矿柱剖面,通过建立爆破设计数据库,对各剖面进行了中深孔爆破设计,最终生成了爆破设计报告。根据统计获得设计采场体积及所需炸药量,经计算炸药单耗约为0.892kg/m3,该指标与经验值较为吻合。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矿柱边界难以确定,传统设计三维显示不够直观等问题,并且计算比较方便,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地质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危害。结合地质勘察资料及室内实验成果,分析及总结影响滑坡稳定的因素,并通过钻孔和探槽等勘探手段确定深部滑动面位置,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了解目前滑坡体的稳定状态。针对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滑坡体,提出滑坡危害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滑坡的防治以及类似工程中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深部软岩巷道破坏分析及其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越来越多巷道围岩呈现软岩变形特性,变形破坏非常严重。针对石嘴山一矿深部高应力复杂软岩巷道围岩破坏特点,从地质赋存条件、水对岩石的软化影响和支护结构方面分析,制定了相应对策,提出了锚、网、喷、注全封闭联合支护,用FLAC3D2.0对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可视化计算,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对巷道支护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谷家台铁矿是岩溶水矿床,在使用矿体顶板帷幕注浆防水的情况下,矿山采用点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针对矿柱稳定性问题,通过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地计算和分析矿体开采过程中采场充填后不同开采步骤下采场点柱和间柱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分布状况,模拟出它们随每步开采应力和应变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模拟显示的间柱对上部矿体的支撑作用明显好于点柱结果,建议矿山在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可考虑每个矿房之间保留间柱,实现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8.
回采巷道基本顶结构建立及其力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认识回采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其稳定性特征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而围岩的结构特征是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讨论不同环境下回采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并建立其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变形元件组合模型来模拟材料的变形特性,从而得出回采巷道围岩随时间推移变形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下矿山采用房柱法开采时采场点柱一般不进行回收,矿柱约占储量的20%~30%.为减少矿柱矿量,同时保证矿柱及采场的稳定性,利用三维建模软件Midas-GTS-NX及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联合模拟计算,对矿柱形状进行模拟分析及对比研究,分析了相同围岩条件下不同形状的矿柱自身及采场顶板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方形和圆柱形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某盐矿的地质条件,运用FLAC3D对在给定运行压力等条件下,矿柱宽度对储气库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矿柱宽度对储气库运行稳定性存在直接影响;储气库在一年的运行周期内,体积收敛率约为1%;在合理的储气库结构和运行压力下,矿柱宽度可以小于单个储气库的直径.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矿柱回采深孔爆破参数的确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矿柱安全厚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为工程实例,采用FLAC3D软件,分别考虑静态和动态载荷,对预留境界矿柱的安全厚度展开分析.在动载时,采用常用的三角形波模拟爆破施工荷载,得到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厚度境界的振动速度和应力的分布规律.根据两者之间的统计关系,并结合岩石的抗拉强度准则,分析了不同厚度境界矿柱发生破坏的临界振动速度.计算结果表明:垂直方向振动速度和拉应力最大值之间为线性关系,可采用质点最大振动速度作为安全判据.当矿房跨度分别为8,10和12 m时,在动载作用下,最小安全厚度分别为8,14和18 m.  相似文献   

13.
在药物制剂的日常使用中,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具有多样性,药物制剂的质量与性质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临床使用的差异性,严重者更易造成威胁生命的后果。该文通过总结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物理和化学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影响因素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旨在提升对于药物稳定性的重视程度及保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影响机床切削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总结归纳出了各影响因素对机床切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文中采用解析预测方法,对立式加工中心分别进行铣削力和铣削动态过程建模,在给出的初始基本参数条件下,用MATLAB绘制出了颤振稳定性叶瓣图.在对稳定性叶瓣图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影响机床切削稳定性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类总结.本次研究结果,为探索机床稳定性检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国庆 《科技信息》2008,(3):108-108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组成边坡的地貌特征、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岩体初始应力等。外部因素包括水的作用、地震、岩体风化程度、工程荷载条件及人为因素。内在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外部因素起诱发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志城  刘杰  姜昕健 《科技咨询导报》2012,(13):110-110,112
本文从分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性入手,系统总结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特点,分析了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并按内因、外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最后根据各影响因素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的机理与方式不同,提出了预防露天矿边坡失稳的简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排土场滑塌、矿山泥石流、边坡稳定及岩爆等方面的论述,对影响露天排土场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影响采场回采质量的因素多且复杂,这些因素往往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具有典型的灰色特征。本研究以三维激光探测系统(CMS)为手段,运用矿用软件Surpac构建采空区三维实体模型;跟据矿山的技术资料,计算获得准确的采场回采贫化率、损失率等技术参数;结合矿山信息系统提供的回采经济指标,依据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法,构建某矿山采场回采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模型。以回采贫化率为参考数列,对采场回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值,定量分析了影响采场回采质量的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主次关系。辨别影响采场回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采场回采质量管理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井壁失稳是制约深井、超深井快速钻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深部井周应力、井周温度扰动以及孔隙压力等因素的条件下,建立了深部地质环境条件下的井壁稳定性力学评价模型。基于该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应力状态、地层温度及地层孔隙压力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地应力状态对井壁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原地三个主应力差异增大,将加剧井壁失稳;(2)井壁温度升高将加剧井壁的剪切破坏失稳,而有利于减弱破裂失稳;相反,井壁温度降低,将有利于抑制井壁剪切失稳,而增大井壁张性破坏的可能性。(3)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层孔隙压力升高将加剧井壁失稳。  相似文献   

20.
流线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效果评价与指标预测等方面。通过建立深部调剖流线模型,对比分析了注入调剖剂前后流线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渗流场变化模式。在流线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调剖位置、调剖时机、封堵率、注入浓度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而引申出深部调剖矿场试验中的关键指标。结合某试验区实际井组评价了影响矿场试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同类区块开展深部调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