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不仅导致了西方技术批判理论的重心从道德批判、制度批判转向生态批判,而且还使得生态文明的理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当代技术理论批评家们对发生在现代社会中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新的展现和揭露,对二战结束后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涌现出的新技术展开了新的分析和批判,并对未来生态文明社会中的"替代性技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建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我们要借鉴当代技术批判理论中的合理内容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霍克海默到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再到"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起点与脉络梳理,认为针对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描绘出"技术社会主义"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并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于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架构来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至关重要。在解析了"技术资本主义"理论及其理论图绘的基础上与"技术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对照,构建出一个超越"技术资本主义"的"技术社会主义"的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对"技术资本主义"的价值进行批判和"技术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寻找价值导向上"技术资本主义"的劣势和"技术社会主义"的优势。进而从主体性、表达性、技术性等要素与"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体系的角度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其整体性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将辩证唯物主义引入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观察中,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观;将自然辩证法应用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实践中,构建了生态经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追求从制度变革中找寻人和自然和解的方案。《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发展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01-105
资本逻辑的反生态自然本质主要体现在资本效用工具与逐利增殖的反生态性和对自然生产力的摧残。物质变换理论蕴涵丰富的生态思想,而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聚焦马克思所称作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通过生产,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批判。传统生产力论仅仅有征服自然维度,没有保护和建设自然维度,特别是对科技使用不当,极易导致第一破坏力,这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对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进行富有深度的挖掘和与时俱进的解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13-117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消费、阶级关系三方面诠释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进。当前,众多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探究和提炼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涵。本文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出发,揭示了基本矛盾在生态领域的演化逻辑,坚定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为中国创建属于自己的生态文明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各阶段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经验层面的生态思想、哲学层面的生态思想以及经济学层面的生态思想。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从哲学层面到经济学层面的转换。这是马克思自然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回归,体现着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发生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根底上是彻底生态的。这不仅体现在它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的批判,对生态帝国主义和反生态的消费主义的挑战和对惜物主义的倡导上,而且体现在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有机哲学中,更体现在它运用有机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对立的超越和视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的理论追求和实践追求上。在西式现代化理论越来越暴露出弊端的今天,有机马克思主义无疑有助于我们规避西式现代化的陷阱,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造成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认为,定位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应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功能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9.
技术哲学视阈中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缘起于生态运动和"替换技术论";它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建构生态主体、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面向生态文明的技术批判应该扬弃技术决定论传统、秉承社会决定论旨趣、实现生态文明论转向;创建生态文明的技术建构要修正既存技术,建构生态技术体系,构建生态政治,保障生态技术运行,重建"生命共性"理念,为生态技术的建构和运行提供哲学基础;要开展转向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非常关注自然科学及其技术运用取得的成就,并深刻反思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科学技术的片面理解。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根源于人类实践,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展现了人类本质力量,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具有双向四重的辩证关系,只有超越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才能成为人民的力量,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交往的普遍数字化,劳动时间和劳动空间之外的行为开始被生产性重构,每一次点击都成为了数字化再生产的资源。被表述为监控资本主义的信息规训术一方面对主体性进行意识形态改造,另一方面则将主体性转变为人工智能分析、测算和引导的大数据。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下,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并不是要否定数字化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要展望另一种数字化的社会愿景。当数字和人工智能从技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中得到解放,由无产阶级所主导的数字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摆脱技术异化的可能道路。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圣人。墨子不仅在人文思想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也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在诸如数学、几何学、力学、光学、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皆令诸子百家和同时代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望尘莫及,故有"科圣"之称。直至今日,墨子科技思想中"义利统一"的价值理念、"重利贵用"的科技追求以及"道技合一"的研究方法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价值。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公共决策要遵循科学法则,科学研究应大力弘扬批判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而且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界不友好的态度,但是他们还没有预见到生态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具有的极端重要性。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把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原则加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地球生态系统承载极限的阶段,这使人类面临着进行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相交的可持续发展革命的任务。我国当前的对策应是确定适度发展的经济目标,同时在利用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优点的同时,限制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技术资本主义:凯尔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岩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57-60,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已成必然趋势.本文主要论述美国著名批判理论家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重点剖析其理论内涵和方法论特征,以期促进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卢卡奇开始,总体性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所普遍使用的一个原则。霍克海默秉承此原则,方法论上强调在社会历史的动态进程里用总体或整体方式来理解现实,在异化问题上将总体性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思考。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他将总体性视为一种控制性意义上的批判性,无论是对启蒙的批判,还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等,都源于它们发挥一种总体性的控制作用,将启蒙与技术理性等带入到了"自我毁灭"中,否定性的价值内核介入到总体性思考中,总体性成为一种批判性意义上的否定性,应对其展开批判。在霍克海默那里,总体性不仅是理解与思考现实的方法,同时也是其批判与反对的对象。通过对霍克海默总体性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批判思想的方法论特征与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6.
回溯治理术的技术化嬗变,批判其发展至现代性治理的异化逻辑,揭示其形成、巩固并遮蔽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症候的实质,形成在社会技术哲学视角反思现代性治理、超越现代性的重要视域。在此一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重释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是"与"应当",形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现代化的科学指南,指导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形成其根本遵循的人民逻辑和共治共享的实践原则,确证着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是通过超越现代性治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7.
芬伯格是著名的技术批判理论家,其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将一种霸权的技术转化为民主的技术,让更广泛群体参与到技术的设计中,实现更多参与者的利益。本文将在芬伯格技术转化思想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霸权技术转化为民主技术的可能性。首先分析芬伯格的技术霸权理论,说明他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技术在技术中立性的外表下,维护霸权利益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说明转化技术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并对技术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0):111-115
以"自然"拒斥"自由",是"自然中心主义"生态思潮的一个偏颇,这种观点否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根据与人学意义。"自然中心主义"以"自然"拒斥"自由",是对现代性文明所内蕴的"自由"殖民"自然"特性的一种激进批判和矫枉过正;科技、工业、资本、市场等,是现代性文明"殖民"自然的最主要的引擎和推进器。古典思想会通"自由"与"自然",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追求和实现"自然自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愿景;这种"自然自由"体现为自然的自由性与自由的自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模式建构应该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地平和科学方法之上。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的全球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环境奴役,因而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将蕴藏在其文本中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练成一种显性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图景——在现有条件下根据"全球视野"和"地方特色"设计出走向生态文明的思想方案和实践模式。构建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明社会,要将系统论和整体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构建生态文明模式的基本方法;将遏制和超越资本逻辑,以人为本,调节生产和引导消费等作为生态文明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埃吕尔和温纳相继提出技术"效率"本质观和技术"政治"本质观,分别揭示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重大影响,但却忽视了技术在其他社会领域的作用;他们的技术观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自主性、技术批判思想、技术与政治的关系诸方面存在异同并有各自的认识根源;树立正确的技术本质观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严格区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的活动与非技术的活动,二是要坚持"人"的技术性本质,揭示技术的"属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