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3,(1):28
在清朝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镇里先后出现了两大派代表人物,即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到清末,又出现了集两者之长的霍家,至此,杨柳青木版年画三大派形成鼎足。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3,(1):26-27
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其中,娃娃画是印制数量最多的一种,约有200多种,因此又名"百子图"。杨柳青娃娃画装饰性强,构图饱满匀称,各种图案运用恰到好处,经常以手中所持器物或背景如荷、莲、蝠、鹿、桃、鱼、戟、磬等的谐音或比喻,结合  相似文献   

3.
画诀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工艺中神秘而又极其有价值的部分。民间年画业的画工多为穷苦出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更多理论依据,只是师徒递承,口传心授。于是,画诀便成了掌握绘画技巧的重要方法,进而成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因此,坊间流传着"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的说法。"春"就是画诀。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3,(1):21-25
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我国的年画艺术中独处一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们创造出了独特的年画制作工艺,每一步都有其秘诀所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项传统年画的制作工艺,仔细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13,(1):19
年画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年画艺术。其中,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河北武强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由于环境和习俗的不同,各地年画在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依稀记得,20世纪80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地,争奇斗艳,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人们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也祈望来年的生活美。它和春联、饺子、鞭炮,一起丰富着中国人红火热烈的春节。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年节喜庆时张贴的一年一换的画,是我国特有  相似文献   

7.
<正>临汾又称平阳府,平阳木版年画由此而得名。平阳木版年画是我国最古老的年画之一,源于上古岩画与祭祀,随之为皇宫贵族喜庆之用,后民间普遍用于年节和日常生活中。平阳木版年画是别具一格的农神文化,《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是中华民族年画的"始祖",历史源远流长。平阳木版年画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扎根于民间,多自产自销。其画从张贴的门神、寓意神  相似文献   

8.
正据任振斌讲,最初六盘山的木版年画受陕西凤翔和汉中的影响比较大,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六盘山年画特有的风格。目前,他有祖传老画版12套,新整理收集、雕刻套印曾经流传在六盘山地区与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老年画100多套,新创作《十二生肖》《六盘山文化传说》《宁夏风情》等作品。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绛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绛州木版年画逐渐进入衰落期,原有的作坊均已停产歇业,老版也散失民间,这一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局面。怀着对文化遗产惨遭破坏的痛心和对木版年画的痴迷,山西新绛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吴百锁决心抢救绛州木版年画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多年不断收集抢救古版、学习版画技艺的基础上,吴百锁于2007年创建了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二天  相似文献   

10.
节庆期间,家家选购喜庆的年画,《松鹤延年》是受到广泛欢迎的一幅传统年画。是啊,一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松树,两只体态潇洒,步履轻盈的仙鹤,象征着长寿、高雅、吉祥和幸福。其实你知道吗? 在大自然中,松与鹤是毫不相干的,鹤群是在广阔的湿地水草丛中栖息的,那里根本没有什么松树啊! 鹤群也从不飞进松林,何况鹤足的构造无法栖立在松枝上。那么,为什么画家一定要把青松和仙鹤放在一起呢?为什么传统年画《松鹤延年》又会受到长期广泛的欢迎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相似文献   

11.
<正>"版画之头,平阳启之",平阳木版年画作为中华民族年画的始祖,表达了劳动人民祈求丰收、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种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的中介层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和丰富了民族文化,成为一颗光耀三晋的艺术明珠。古老的年画刻印千年的沧桑,质朴的民俗记录着生生不息的文明足迹。本期"传承文明",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山西省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一起解读中国年画之源——平阳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2.
传统木版年画是一种民族智慧的结晶,研究它的世俗化,为人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木版年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尝试从避邪纳福、吉庆祥瑞、风俗民情几方面对题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了世俗对传统木版年画题材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六盘山地区的历史传说古老而悠长。受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片大地上延续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六盘山木版年画曾经是人们喜迎新年的必备品,年画中许多朴实美丽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情祝福和憧憬。木版年画就像六盘山下的山花一样,扎根在厚厚的黄土中,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孕育着悠远的生活气息。过去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生活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在过春节时张贴的,多含有新年祝福、吉祥喜庆寓意的一种绘画体裁,它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张贴年画也是至今为止传统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民俗活动。由于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版画制作,于是多称木版年画。它采用雕版印刷工艺技术,先将图画线条绘于平整的木板上,然后雕刻留出所需线条,刷上颜色、铺上纸张、施以压力将画面附印于纸面即成,有单色、多色分版印制的,也有印出线条后手工着色的。  相似文献   

15.
年画是民间流行张贴以带来"好意头"的民俗版画,近几年也逐渐成为收藏者热衷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不断现身,身价大涨。特别是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这2个年画"品牌"的精品更受欢迎,明末清初时的作品动辄数万元。确定价值据专家介绍,决定年画价值的首要因素是年代。比如明末清初的木版印刷年画,不论题材,每张价格至少要过万元。其  相似文献   

16.
林长华 《科学之友》2009,(11):94-95
小时侯,经常从烟标、商标以及刊头画上看到华表。那时侯,并不知道它被称做什么,只是觉得它有一种特殊的美。青年时期,在一个灯谜会上,笔者曾经为"华表"配过一些谜面,如"祖国面貌"、"此中人语云"等等,可以说是对华表心驰神往。几年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年,任振斌一边做着木版年画和木活字印刷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一边坚持篆刻艺术创作,一路走来,用手中的笔刀与平和的心态倾诉着自己的心声。兴趣使然不间断1991年刚参加工作时,任振斌在中国建筑三局一公司从事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期间进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不断有篆刻、绘画作品在建筑行业报刊上发表。其实在木版年画、木活字印刷和篆刻几项技艺当中,任振斌说他最钟情的也是篆刻。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绛州木版年画时,就被它古朴的线条和厚重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当我越是深入地了解这种文化,越是被它的历史感和形式美所震撼。怀着对木版年画的痴迷,在妻子的支持下,我多年来坚持搜集、整理、保护老版、老画稿、老画卷,多次走访版画老艺人,学习版画制作技艺,致力于保护和抢救绛州木版年画这一精致而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吴百锁  相似文献   

19.
正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众精神需求的一种产物,绛州木版年画斑驳的画卷中凝聚着共同的民族记忆,祝福祈祥、镇恶避邪等已成为这类民间美术品的重要内涵。《关公读春秋》《关公读春秋》,也叫《夜读春秋》。"画中关公头着巾饰,身披铠甲战袍,身后站着周仓,头戴倒缨盔,双手护持偃月刀;身前站义子关平,身着铠甲腰裙,头戴武盔,腰带宝剑护卫。线条匀称,疏密有致,人物主次分明,刻工精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颁奖典礼上,我们遇见了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她们向世人证明,科学家也可以很时尚很美丽!走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1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有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从18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