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殖干预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即应用这样的技术是否会侵犯人的尊严?很多中西方学者曾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远未形成一致意见。儒家伦理是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伦理学理论,对于人的尊严给出了明确论述,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当代生殖干预技术的一系列重要伦理问题。儒家的尊严概念包括普遍尊严和人格尊严两重含义。通过重构儒家尊严概念的两重含义及其道德要求,有助于回答两个曾引起广泛争议的有关人类生殖干预的伦理问题,即我们是否应当干预人的自然生殖过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基因技术设计具有完美天赋的婴儿?儒家的尊严观为当代生殖干预的伦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关于自我意识的实验中,视知觉一直是被试用来进行主观报告的核心实验指标之一。通过对检测自我意识的镜子反射实验的分析,吉布森的生态光学理论与常和曹(2017)的研究均在不同理论层次上证实了这个观点:视知觉对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塑造具有非常核心的作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用者的视知觉系统所接收的信息与其身体行动信息一起产生了数种不同的混合经验。处于虚拟环境中的虚拟化身成为了一种身处真实世界使用者的自我意识在虚拟世界中的体现和延伸,虚拟化身会对真实世界中使用者的自我觉知和在场产生非常强烈的影响。当使用者使用虚拟化身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活动时,其真实自我也会被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3.
聪明一世的老狐狸行将去世,为了不使自己一辈子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失传,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世世代代过上人上人兽上兽的好日子,老狐狸强忍着剧痛,抓起了纸笔,就着床头留下了如下遗言:  相似文献   

4.
身体性自我意识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家们一方面通过可操作性实验探索视觉、触觉和本体感觉等对身体性自我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立神经-心理模型从整体上说明身体性自我意识的机制。我认为这些研究存在两点问题:(1)以身体性自我意识错觉研究取代身体性自我意识研究;(2)把两项测量指标误当作研究对象的两种成分。结合这两点问题,我给出初步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5.
尊严的概念在生命伦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对生命伦理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还存在着分歧。学者迈凯琳等认为尊严是一个无用的概念,应该从生命伦理学中驱除出去,而学者卡斯等则认为尊严是分析安乐死、临终关怀等生命伦理问题时不可缺少的概念。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尊严的历史维度中,从涉及到尊严的文献、规章中去找寻尊严的规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生命伦理中得以充分地证明其存在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国内哲学界围绕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关系问题引发很多争论。本文认为,争论的核心不在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自我意识,而在于如何区分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概念上理清意识与智能之间的区别,确定科学家们对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讨论与哲学家们的讨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鉴于分析传统中的"语义上行"策略的失败,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关系问题时必须采用"语义下行"的方式。最后,只有理解了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的区别,我们才能真正知道我们谈论这两者关系时究竟是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人类的超越与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在三个向度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人类自我意识与责任向全球空间的扩展,对狭隘的地域性、民族性“人类自我”的超越;是人类自我意识晌度的觉醒与延伸,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终极眷注与关切;是人类自我向人之本源和本根的追寻,对“工具自然”价值理念的超越;是对人之完美形象,生存之理想境界的时空设定与展现。  相似文献   

8.
与克隆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人类基因的自然性,对后代人生命是一种"强"控制,因而后代人的尊严受到着更大的伤害;克隆技术是在为后代人"复制"亲本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在精准化地"设计"后代人的基因,因而后代人生物学特征的自主选择权被更加剥夺了;克隆技术被用于优生,只是在选择和复制当代人具有的"好"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制造和增强"优势"基因来助力优生,这会更加破坏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平等性。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涉及人的尊严、后代人自主权和社会公正等伦理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新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9.
工匠传统的伟大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从造物开始的。然而在哲学的历史上,这个伟大的工匠传统却始终被排除在反思的视野之外。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在反思中却居于末位,被安置在文明的集体自我意识的底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这些伟大的造物者和文明的始祖,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依稀露出一些模糊的面孔,而那许多对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器物起源  相似文献   

10.
人兽共患病由来已久,对人类健康、全球经济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主要依据,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为逻辑起点,就人兽共患病概念、起源、主要危害和治理发展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未来如何科学治理人兽共患病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智能机器人随着功能的强大对道德约束的需求更为强烈。自我意识是道德自律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智能机器人自我意识的突破将使其道德自律成为可能。心理学中的镜像自我识别实验是验证自我意识的可靠方法,类脑智能研究建立了受大脑启发的机器人身体自我模型,使类脑智能机器人成功挑战了镜像自我识别实验。然而类脑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只是前反思自我意识,并不具有反思能力;仅处于认知的生理和心理层级,尚未达到高阶的文化层级。因此,类脑智能不能实现道德自律,而只能选择伦理设计的关系模式,即在人机融合中采取诉诸他人认同的路径来实现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2.
重视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有60%的人类病原体来自动物,80%的动物病原体为多宿主型,75%的新发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80%用于生物恐怖的病原体是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250多种,中国约有90多种。人兽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严重时还造成社会经济动荡。如果动物传染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不能确保人类的安全。寄生虫是危害人畜健康的3大主要病原生物(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之一。在众多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中,67%的病原是寄生虫。寄生虫病的流行不但危害人畜健康、制约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虽然建国以来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我国仍是各种寄生虫病流行和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经食物和媒介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局部地区还不断地蔓延。本文就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流行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并提出了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高新生命技术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高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起人们对人体客体化的忧虑,以及对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高新生命技术的伦理的特点是它对社会或人类的影响深远,以及在利用高新技术干预人体过程中涉及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因此必须开发的战力调控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集中讨论异种植和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问题,认为对某些高新生命技术应该采取“有罪推定”的政策,在提供证据它不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前,应该 暂停在人体上试验,但可以进行动物和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14.
里贝特的神经学实验显示大脑神经系统的反应先于有意识的意志出现,这对人们关于自由意志的信念带来直接的冲击,因为它是基于科学实验基础之上,而且这一实验还以不同的方式被重复。但是神经学实验并没有研究自由意志的意识基础,因为意识并不是可供观察的物理现象,但是意识却参与了自由意志的表达。意识所提供的信息处理和理由寻求让意志的反应是规范性的,这种规范性源自共同的理由空间,离开这种规范性的制约,意志的反应变成任意的和随机的,不会被体验和理解为自由的,也就不是自由意志,只有同时兼顾对自由意志的自然维度和规范性维度的研究,才能完整地呈现自由意志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5.
德瓦尔以大量事实证明:猿类也有理性、语言和文化,也制造和使用工具,也搞政治,也能创作具有一定形式美的艺术品,也有道德意识和准则,因而,理性论、工具论、语言论、政治论、艺术论、文化论和道德论的人猿或人兽界线论都是不能成立的。人与其他猿在各方面都只有程度上的差异而没有性能种类上的不同,人是与其他猿相比各有长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潘属猿中的裸猿。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运动所复活的自由探索精神,由一批实验科学家转变成为近代科学的最初成果。只有经历这一深刻的转变,才能真正结束人类历史上黑暗和愚昧的时代,产生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精神和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7.
灵长类动物学家德·瓦尔和康德主义哲学家科斯嘉德之间的一场争论表明试图论证强调人类道德具有进化论的根基并不必然破坏道德的独特性。进而,被科斯嘉德认为是规范性的主要源泉的反思性的自我意识也可以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找到某些起源。认知性的移情以及其他个体间的能力是自我反恩的基础。但是,在动物世界中找到人类道德的构成性要素并不意味着伦理学应该被生物学化;相反,道德的“突现”特征要求我们对人类的整个道德系统在其不同的层次上从不同的分析模型出发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阿来 《科学大观园》2005,(24):21-22
史前岩画留下不解谜团——不久前澳洲曾发现了一处石器时代的岩画,上面画的是奇形怪状的生物。考古学家称它们为人和动物的杂种,并且认为,这些岩画是古代“画家”的写生画。它们同人类是邻居的奇谈怪论震惊了世界。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波尔·塔孔岩画的专家和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奇彭代尔都认为,文明初期有过包括半人半马在内的杂种,它们完全有可能是原始人的邻居。他们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不仅发现了32000多年前的兽头人,还有人头兽的岩画,而且对这些奇怪的岩画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最详细的研究。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人类祖先的近5000幅岩画,并对其出现的频率和所画杂种的类型加以系统整理,还断定它们的年龄,最后得出“远古时候还确确实实有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宣告了现代时空观的到来.论文深入地发掘了狭义相对论体现的统一性科学思想、逻辑思辨与探索性演绎研究方法、唯物的辩证自然观哲学思想,揭示了产生这项带给人类科学创见、思想革命、精神解放的理智的自由发明的真正原因.借以领受人类智慧的洗礼,传承人类知性的火种,捍卫宇宙法则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也谈克隆人的尊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康德绝对命令的自由意志的平等原则正如绝对命令本身只能作为范导原则,而不能作为建构原则.因为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事件并不构成对人的尊严的侵害,有些可以避免却能增进当事人和多数人幸福的不平等事件也不构成对人的尊严的侵害.为此,我们需要引入独特权.根据独特权原则可以表明克隆人技术和组合基因人技术先天地侵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进一步表明,隐私权隶属于独特权,独特权是同生存权、自由权和幸福权相并列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