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改进型焦利氏秤对高等学校教材<普通物理实验>中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进行改进,并就两种仪器操作、测量过程、数据处理进行比较,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中国实验物理学教育发展十分缓慢。1925年,在美国留学的丁绪宝回国,随即投身于中国实验物理学的教育事业。他引进和制造了大批实验仪器,推动了中央大学、贵州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实验物理学教育的发展;创制了大量中学生用物理仪器和教学器具,开设实验课程,培养了中学生对实验物理学的兴趣和参与物理学实验的能力;还致力于推广群众化的实验物理学教育,引起了普通大众对实验物理学的兴趣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徐家汇观象台(1950-1962)脱胎于法国传教士建立的徐家汇天文台,时间服务是其核心工作。徐家汇观象台授时工作的现代化围绕着"提高时号精确度"的国家任务和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国际合作项目相继展开。通常认为前者是徐家汇观象台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原因,而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却常常被忽视。本文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指出,尽管提高时号精确度的任务首先由大地测量部门提出,授时工作因此获得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但是促使徐家汇观象台测时、守时仪器迅速改善、观测次数和观测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却是为了达到"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主动地震探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和适用于地震短临跟踪的观测仪器系统,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获取地球物理场、应力应变场、孕震区介质物性等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5.
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是晚清癸卯学制时期引入的美国中学物理教科书。1904年谢洪赉将该书编译为《物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首次形式上向我国引入实验室学生实验教学的物理教科书,在晚清新学制早期有代表性。本文对《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的出版背景及作者情况进行梳理,着重对书中实验形式、内容、教学目标、仪器、实施规范进行考察,并结合文本静态解读和教学动态分析,全面阐述何德赉教科书中蕴含的实验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广东自然辯証法研究会筹委会物理学哲学問题组宣讀了古文捷、廖宇衡、邢实之三同志合写的《物理学哲学問題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論文首先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处于一个革命变革的前夕,要使物理学进一步順利发展,物理学工作者就必須自觉地运用辯証唯物主义。而哲学工作者也必須在深入地分析和概括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丰富辯証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接着論文提出了物理学哲学問題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1)物理学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规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物理学史分期原则问题;(2)物理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辯証法和形而上学的斗爭,以及这两軍对战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太空行走已经陆续成功,中国已经成为了空间技术的大国。但在空间望远镜方面似乎还是空白。其实,中国科学家们已经为空间望远镜持续努力了十多年。在北京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有这台一人多高的白色圆柱形仪器,这就是中国首台空问望远镜的样机。它被安放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3年后获得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陈能宽因与人合作发表《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奠定了陈能宽在金属物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9.
表 1 计划在 2 0 0 12 0 0 5年间发射的空间天文探测器英 文 名汉 文 名CATSAT (CooperativeAstrophysicsandTechnologySatellite) 天体物理和技术卫星CHIPS (CosmicHotInterstellarPlasmaSpectrometerSatellite) 星际热等离子体光谱卫星CONTOUR (CometNucleusTour)彗核探测器DeepImpact 深撞探测器EuropaOrbiter 木卫二环绕探测器FAME (Full skyAstrome…  相似文献   

10.
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是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地球,同时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服务,这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李家熙教授几十年来一直在地质科研领域勤奋从事钻研仪器分析工作,并在一次次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和评论了近40年来国际上众多科学家研究生物能量沿蛋白质分子传递的机理、理论及其实验验证情况。生物能量传递理论是迅速发展的非线性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和结晶,是生命科学中第一个从微观原子分子水平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理论,也是分子生物学和复杂生命现象作定量描述的第一次试验,从而引起了国际科学界极大和广泛的关注。可以说,生物能量传递理论是生物学向理论生物学迈进的重要一步,它将推动生命科学从实验生物学向理论生物学发展,不但可推动包括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电磁学和电磁医学等在内的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能加快高分子物理、波谱学和现代物理仪器的发展步伐,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在"十一五"863计划资助下为调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而研发的新型高频海底地震仪(HF-OBS)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性能情况,以及研发人员为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特点所做的仪器测试工作.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新的调查手段,海底地震仪实验室设计原理要满足水合物埋藏特性及地球物理特性;同样,设计样机也需要在正式用于下水工作前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的内容紧紧围绕地质勘探目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3.
按倾向解释,适合度是由期望的繁殖成功来说明的概率倾向。但是,不能像布兰登和彼蒂那样把这种倾向等同于实体的物理结构。按本文的主张,适合度说明了一组条件,而这些条件与实际的繁殖成功的关系是因果的。适合度参与了对一个一般选择模型的定义,而且在具体实例中承诺实际的繁殖成功是由生物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光谱分析技术要求高,是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交融的重要的化学分析领域。随着航空航天、超纯材料、合成材料、表面物理、超快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对光谱分析技术性能要求不断地提高,对光谱分析仪器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在生物学、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生态评估和保护、疾病控制和康复等方面对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和光谱仪器设备更是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5.
1967年,星云大师为弘扬"人间佛教",于台湾开创了佛光山。大约是佛光山开山10年后的一个下午,星云大师正走在去佛学院上课的路上。他看到不远的宝桥上,有一位矮小、驼背、小脚的老太太正吃力地向前走着。他赶紧走过去对她说:"老人家,请到朝山会馆休息一会儿,喝一杯茶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原理的仪器,目前在整体水平上,仍处于通用实验室仪器的研究阶段,开发的仪器主要面向科研单位,还没有能应用于现场且价格便宜的仪器。本课题的目的是建立基于SPR技术的多种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仪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SPR生物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配套试剂盒和专用SPR快速检测仪器。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测定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小型SPR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7.
<正>从工业化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无数次技术变革所带来的真假难辨现象,与今天的Sora短视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随着技术的迭代与升级,鉴别真假的难度越来越高。2月15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该模型可深度模拟真实的物理世界,并生成包含多个角色及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目前,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Sora可以创建长达60秒的逼真视频,  相似文献   

18.
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问题是我国科技资源配置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有研究和对策主要集中于促进共享理念的传播、加强共享效率的考核以及仪器中心等共享机制的建设方面,但对于为什么存在共享障碍等基本问题缺少关注。本文以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为基础,从大型科研仪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仪器共享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和机制障碍。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提出从仪器资助体制出发解决仪器共享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界定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高技能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建仪器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在对仪器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运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尝试重新构建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天坛声学现象的首次测试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以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举世瞩目,又以其奇妙的声学现象位列我国四大回音古建筑之首。该文首次运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和先进的测试仪器对天坛声学现象进行了现场测试与综合分析,揭示了“回音壁”、“一音石”、“二音石”、“三音石”、“圜丘台”和新发现的“对话石”声学现象机理,对古建筑声学现象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