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学辩护是科学假说转化成科学原理的必经阶段,归纳法是科学辩护的基本模型。旧归纳之谜引出了科学辩护的合理性问题。溯因推理作为一种广义归纳法,同样遭到旧归纳之谜的质疑。除了科学发现功能,溯因推理还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科学辩护模型。人工智能中的溯因推理的辩护特征,充分表明归纳推理在方法论上的固有缺陷,尤其是科学确证中的证成问题。对科学辩护进行方法论上的保证,为科学辩护而辩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最佳说明推理源于溯因推理,在一种推理过程中同时对科学假说的产生和评价作出了说明。文章考察了最佳说明推理的基本概念;从新假说产生即科学发现的视角,重构了皮尔士的溯因模型;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最佳说明推理与溯因推理的异同,比较性地评价了两者作为科学探究模式的优劣;最后,尝试性地得出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3.
雷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18-22,27
不管对科学发现进行语义分析,还是对科学发现活动本身进行历史探究,我们都会发现,科学发现除了具有社会、历史和心理上的属性外,它在本质上乃是新假说的产生、选择、修正、接受和解释的逻辑过程,其逻辑机制正是皮尔士与汉森等所倡导的溯因推理。而且,现代认知科学的新成果促进了溯因推理形式的不断完善,人们意识到在新假说产生与选择中背景理论与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创新了溯因推理的推理形式,令人满意地回答了溯因推理何以能够以及如何能够成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皮尔士提出的回溯推理是根据事实尝试性地提出理论假说,应用演绎推理从前提推出一些结论,作出预言,然后,根据实验来验证.如果预言得到实验的证实,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这一假说,把它转化为理论.回溯推理是一类独立的逻辑推理形式,其特点在于作出最佳解释.最佳解释推理要求具备一致性、简单性、类比性等特点.回溯推理在经济解释和经济学方法论中比归纳和演绎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诊断的方法论上存在极大的差别。但长久以来,人们对中医诊断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基于模型推理”的概念使我们对中医诊断的推理过程具有了新的和比较清楚的认识。事实上,一个有效的中医诊断相当于一组复杂的假说推论。利用可直观转换的模型系统;基于模型选择模型、锁定假说;颠倒地使用三段论第一式(AAA),是本文从中医诊断的考察中获得的关于解决假说推论中溯因难题的重要启示。对中医诊断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直观模型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并推进回归自然的认知研究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皮尔士的溯因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尔士将推理与本能看成是溯因同时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但不少科学哲学家认为如果溯因是推理的,那么它就不会是本能的;如果溯因是本能的,那么它就不会是推理的。溯因到底是推理的,还是本能的呢?作为逻辑学家的皮尔士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溯因的逻辑追求,溯因是推理的这一点在皮尔士心里始终没有改变。皮尔士溯因中本能概念与推理概念具有一些交互的、相融的性质,本能分享推理的部分性质,不是纯粹心理的,推理与本能的不一致仅仅存在于那些在心理学框架里理解本能的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归纳逻辑中流传的一些错误观念,试图澄清以下观念。第一,认为归纳推理(论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第二,有人认为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的区别在于它们有不同的推理类型;而我们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其评价标准不同。第三,认为假说是归纳逻辑本身固有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验中的经验反常往往激起科学家强烈的好奇心,引导科学家进行扩展性探索,以创造解释性假说去合理解释之.创造性溯因是创造新假说的重要机制.现代原子模型的早期发展体现了经验反常、创造性溯因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奎宁和杜汉认为生态学实验无法贯彻普拉特的假说-演绎的强推理逻辑而主张生态学不存在判决性实验的可能。他们的观点建立在多因子假设之上,也和杜恒的非充分决定性命题相仿。采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立场,说明了生态过程不完全是多因子决定的,非充分决定性命题不适用于具有统一背景理论的生态学,主张生态学假说的实验检验可以贯彻普拉特的科学说明模型,并论证了野外实验是最适合作为生态学假说的判决性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推类"逻辑的归纳特性剖析表明,中国古代有归纳逻辑,作为一种非形式逻辑,其推理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归纳逻辑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推类的价值相关性上.从逻辑系统看,伦理推理是中国古代归纳逻辑的基本推理系统.儒墨对丧礼的不同推论表明,伦理推理具有三个特征:大前提有较强语境敏感性;推导一般不具演绎有效性,更具概率性;类比是推...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中山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5月26日~27日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科学中的理论与模型,主要议题和内容包括:从认知观点考察科学理论的结构、模型的实质与功能、科学表征问题、科学中的数学表征、科学中基于模型的推理、溯因认知、跨文化认知研究的学术建模问题。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系合作主办;意大利特伦托大学认知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澄清“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一语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两种认知结构——经验归纳认知结构和假设演绎认知结构,着重论述了对后者中的基本假设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功能溯因解释是生物功能讨论中与功能分析路径相对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理论形式。功能溯因解释先后经历了功能溯因理论、选择溯因理论、功能的现代历史理论等理论形式。大卫·布勒和贾斯汀·加森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强弱溯因理论和一般选择效果功能理论,在不同程度上扩展了功能溯因解释的解释范围。本文在概述功能溯因解释的几种理论形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布勒和加森对功能溯因理论的新综合。  相似文献   

14.
演绎符号逻辑公理体系和数学概率论公理体系的建立鼓舞着许多哲学家构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归纳逻辑体系。哲学家们关心发展归纳逻辑目的有二:一是为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不充分置信推理理论,二是让归纳逻辑为人类信念理性化提供根据。而且哲学家们对后者更感兴趣。若能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就能由归纳解决休谟问题,即由归纳证明人类知识具有稳固基  相似文献   

15.
从必然性退却--波普的无逻辑可能世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卡尔·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理念之所以坠入无逻辑可能世界 ,其原因是因为他过分强调了正确推理之真前提与真结论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这导致他否定归纳逻辑在科学发现中的价值。同时他又认为科学发现不能从演绎逻辑推出 ,因而在波普所谓的科学发现的可能世界中既没有归纳逻辑也没有演绎逻辑 ,而仅仅是猜测  相似文献   

16.
休厄尔与穆勒关于归纳推理本质问题的争论贯穿了西方学界研究休厄尔归纳思想的整个历程,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反思争论、重审批评,主要围绕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主义之争展开;(2)发展阶段,全面研究、澄清误解,着重分析假说-演绎主义与归纳主义之争;(3)新发展阶段,尝试重点研究、新视角解读"归纳"。目前这些讨论仍在进行之中,研究休厄尔的归纳思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归纳的含义、丰富归纳逻辑的研究内容以及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归纳之谜是古德曼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确证式划归。它的内涵是似律性假说和偶似假说的区分问题。伽登佛斯的概念空间方案试图以凸性规则为可投射性的标准,进而达到区分似律性假说和偶似假说的目的。但本文表明,凸性规则既不是可投射性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因而概念空间方案并未解决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18.
B.N.戈什著的《科学方法讲座》一书,最近已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以下各章:科学和知识;科学中的方法:本性和类型;假设;演绎和归纳;观察和实验;推理;分类、定义和描述;说明和模型;类比、取样和归纳;原因;穆勒的实验探索方法;概念;测量;统计方法;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奥地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玻耳兹曼的实在论思想的形成及其涵义.文章指出,玻耳兹曼是一位较早使用原子假说解释科学,用假说演绎模式来揭示实在论的非教条主义实在论者.他对物质的原子基础单元的毕生辩护,对实在论的研讨与理解,推动了科学研究活动中对物质基本结构研究的进展,成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铺路人.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先于休谟提出了归纳合理性议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的归纳逻辑思想,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对归纳的论述广泛地散布在他的诸多著作和手稿中,在归纳辩护上表现出折中主义倾向。他把归纳合理性限定在偶然的似真领域,而归纳合理性依赖一些形而上学的普遍假说原则,既强调经验归纳对于获取事实真理的必要性,同时又采取了理性主义的辩护路径。莱布尼茨在其归纳辩护中提出了假说-演绎法的雏形:"先验猜想方法",闪耀着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光辉,在宏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中给经验探究留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