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导致了90%的海洋生物灭绝,陆地生物也有70%以上毁灭。陆地上原本繁盛的两生类、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等几乎消失得一干二净,海洋中无脊椎动物和珊瑚等生物更是损失惨重。即使在白垩纪(约1.5亿年前)末期的恐龙灭绝,其毁灭规模也只有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1/3。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8,(2):7-7
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恐怖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当时,大约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上物种惨遭灭绝。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早在这次大灭绝发生之前至少几千万年,曾一度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中各个深度的苔藓虫就开始走向灭绝。也就是说,二叠纪大灭绝并非是陡然爆发、瞬间结束的,而应该是一个很缓慢的渐进过程:首先消失的是深海动物,接着是浅水居民,最后才是陆地物种。  相似文献   

3.
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次物种大灭绝,当时海洋中大约90%、陆地上大约70%的物种消失殆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曾经推测的原因是:当时,全球气候严重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现在高得多,因此海洋循环非常缓慢,海水极度缺氧;在这种情况下,海洋微生物只好代谢硫,而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在海水中累积并最终进入大气层,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7,(2):22-23
科学家指出,在没有人的干预情况下,过去的物种大约可以生存100万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大约是每年在每100万个物种中有1种消失.自人类出现以来,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活动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增加了1000甚至10000倍.显然,我们正处在某一地质史上突发性的物种大灭绝中.要说明这个问题,也许再没有比已经消失了的动物更好的例子了.  相似文献   

5.
一地球上大部分面积为海洋所覆盖,人类赖以居住的陆地只占其中的2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陆地资源濒临枯竭的今天,人类更加渴望向海洋索取财富。海岸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  相似文献   

6.
根据科学家们估计,最近400年中,地球上有300多种野生动物已经绝种。今天,还有1200多种动物正面临着灭绝的严重危险。几乎每天都有一种野生动物在消失。保护我们的自然宝库,已成为当代人类刻不容缓的重任之一。有些野生动物之所以灭绝,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外,或多或少地都与人类本身有关,有些则应由人类负直接责任。例如,  相似文献   

7.
王建华 《世界科学》1999,(1):27-30,20
物种的衰降及灭绝一直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物竞天择自然规律。但现今的物种灭绝除自然界生物进化因素以外,人类异常干扰因素更堪称是"杀手"、"'元凶"。通过检测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样品表明,自然界的物种灭绝现象已持续发生演绎了数百万年之久,每年约有1-3种物种速灭绝厄运。但现今状况则令人颇为吃惊,据科学测算,现今自然界物种的灭绝率为1000种/年以上,占纯天然性物种灭绝率指数的1000倍,这还仅是一种保守估算所得值(按最低保守数估算所得值)。像距今6500万年以前的恐龙遭厄运那样,人类目前已…  相似文献   

8.
姜仕军 《科学通报》2022,(15):1689-1703
终结恐龙时代的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生态环境发生剧变,导致海洋和陆地生物的大规模灭绝,当时海洋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初级生产者——颗石藻的灭绝尤为严重.初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极端环境下的破坏与灾后恢复过程,对于研究当今全球变化下海洋生物碳泵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比较了前人提出的劫难海洋(strangelove ocean)、活跃海洋(living ocean)、弹性海洋(resilient ocean)以及异质海洋(heterogeneous ocean)四个假说,评述每个假说在解释K-Pg事件后海洋生物碳泵如何运行方面的合理性与不足.综合分析全球海盆既有高精度旋回控制、又有表层-深海δ13C垂向梯度的多个站点的数据,以探索K-Pg界线事件后全球海洋生物碳泵效率的变化,指出:(1) K-Pg事件前所有洋盆δ13C垂向梯度与现代海洋一致,这个梯度从陆架到深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 K-Pg事件后全球海洋δ13C垂向梯度消失;(3...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 ,造成了大量CO2 进入大气层 ,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些过量的CO2 被陆地和海洋以“渗漏”的方式吸收。这种渗漏会给未来的气候变暖带来什么影响 ?科学家发现 ,从长远的观点看 ,它们对碳的有效吸收要比人们想象的小得多。根据计算 ,如果不考虑大气 -碳循环联系 ,那么到 2 1 0 0年 ,全球陆地气温将只上升2 5℃ ,而不是预期的 5 5℃。目前 ,大气中每年增加的CO2 还不到所估计的排放量的一半 ,未进入大气层的碳是通过陆地和海洋的渗漏作用而被吸收掉的 ,所以气候的预测不仅要考虑未来的排放量 ,还…  相似文献   

10.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对地球上6个地区的研究中表明,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4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50年内灭绝,也就是说,在半个世纪后一百多万个物种将从地球上消失。  相似文献   

11.
许汉奎 《自然杂志》2008,30(4):232-234
地球自距今5.4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由于环境恶化等自然因素,已先后造成了5次生物大灭绝。尽管每次大灭绝使大批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但也有些更能适应环境、更进化的生物保留下来并得到大发展,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一步一步地由低等进化为高等,而且最后成为最多样性、最繁盛的阶段。但自人类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的乱捕乱杀、乱砍乱伐各种生物以及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已导致大批物种消失,使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由于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引起的,因此其后果特别严重,如若人类不采取措施,最后灭绝的将是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是海洋,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将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水下铁路,是陆地通向海洋的道路,它是未来的新型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球     
正当地质学家认为他们懂得了板块构造学时,有些消失的岩块(也许是看不见的陆地)显现出来了。象帆船一样,鹦鹉螺的祖先用大型螺旋壳航行在海上。第一批蜻蜓起飞了。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挤作一团,似乎挡开了不可抗拒的海洋。这块巨大的陆地叫联合古陆。力量起初集中在一起,但不久就把这块大陆分成了几块。那是公元前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事。联合古陆的东南边有块陆地已经松动。这就是太平洋陆地,是一块使原始澳洲不受海洋影响的长长的陆地。在太平洋陆地移走之前,有裂缝把它裂  相似文献   

14.
郑金武  牛向龙  李江海 《科学》2003,55(5):34-37
海洋,地球资源的大宝藏,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将越来越成为人类未来生产和生活的依靠.从海洋中引发的许多问题和思考,还促进了科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如板块构造理论,就是在对海洋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自然界丰度最高的生命体,病毒活跃于海洋、土壤、冰川等各类生态系统.通过侵染细菌、古菌及真核微生物,病毒在调控微生物群落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自然环境中,病毒与无机或有机颗粒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黏土矿物是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环境的无机颗粒,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黏土矿物可在大气、河流和冰川的作用下搬运至海洋,并在水体中沉降形成深海沉积物.黏土矿物对病毒具有高度亲和力,影响着环境中病毒的丰度、活性和感染能力.因此,黏土矿物对病毒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各类生境中病毒的生态功能、病毒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模型和黏土矿物对病毒的吸附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对病毒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潜在影响,提出黏土矿物是影响病毒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可忽视的因素,未来应将黏土矿物作为评估病毒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地球自距今5.4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由于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已先后造成了5次生物大灭绝。尽管每次大灭绝使大批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但也有些更能适应环境、更进化的生物保留下来并得到大发展,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一步一步地由低等进化为高等,而且最后成为最多样性、最繁盛的阶段。但自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已导致大批物种消失,使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由于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引起的,因此其后果特别严重,如若不采取措施,最后灭绝的将是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7.
正沧龙是一类体形巨大的海洋爬行动物,与蛇和蜥蜴的关系相近。当恐龙主宰陆地时,沧龙统治着海洋。在6550万年前,沧龙与恐龙在同一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灭绝。沧龙是白垩纪时期海洋中最强大的掠食者,拥有巨大的头部、尖利的牙齿和快速游动技能。迄今发现的体形最大的沧龙是霍夫曼沧龙,体长约17米,可以和巨大的巨齿鲨媲美。大型沧龙是顶级海洋捕食者(可与现代的逆戟鲸匹敌),可以吃下几乎所有猎物,甚至其他沧龙。在沧龙的猎物中,  相似文献   

18.
根据科学家们估计,最近400年中,地球上有300多种野生动物已经绝种.今天,还有1200多种动物正面临着灭绝的严重危险.几乎每天都有一种野生动物在消失.保护我们的自然宝库,已成为当代人类刻不容缓的重任之一. 有些野生动物之所以灭绝,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外,或多或少地都与人类本身有关,有些则应由人类负直接责任.例如,1983年2月,伊拉克出动飞机炸毁了伊朗数座油井.这可以说是一件平常的事,人们很快就不会再去提它了.然而,被炸坏的油井每天都将大量的石油倾人海中,使沿海一带出现了一条又宽又长的“原油毯子”.那里的珊瑚、海蛇和一切生物都因此遭殃,其中,一种名叫儒艮的动物也成批成批地死掉了.  相似文献   

19.
要乐  黄璞  陈波 《科学通报》2023,(12):1473-1486
古生代陆地植物的起源和繁盛,导致地表水文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地球表层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地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地表降雨量,加剧了大陆硅酸盐风化作用和有机碳埋藏量;另一方面,通过地表径流将陆源营养元素带入海洋,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提高、海水缺氧程度和有机碳埋藏量增加.在晚泥盆世–密西西比亚纪期间,陆地植物和海洋生物礁系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识别出3个耦合演化阶段:(1)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F–F)转折期植物多样性和覆盖面积明显增加并向高纬度扩张,伴随Kellwasser生物灭绝事件和显生宙最大的层孔海绵-珊瑚礁系统崩溃;(2)泥盆纪–石炭纪(Devonian–Carboniferous/D–C)转折期种子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伴随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层孔海绵-珊瑚礁消失以及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后生动物礁缺失;(3)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Middle–Late Mississippian/M–LM)种子植物科达类树木的丰度显著增加,伴随M–LM生物灭绝事件和珊瑚礁系统崩溃.种子植物不仅具有较深的根系,还可以克服对水分的依赖,从近岸...  相似文献   

20.
海洋水文地质学是目前正在形成的、普通水文地质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与海洋地质学、陆地水文地质学和海洋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海洋水文地质学是全面研究陆地与海洋的地下水交替问题的一门学科,这种地下水交替是自然界中整个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地下水交替包括两个方向各异、性质不同的过程:地下水从陆地流入海洋和海水向海岸入侵.除了主要发育多年冻结岩石的北极和南极地带的许多地区以外,地下径流实际上是经常和普遍存在的.海洋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