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暗物质是不可见的,构成了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演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第一批恒星的形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恒星吃行星     
<正>HIP 68468是距离地球大约300光年的一颗恒星,其质量与太阳相当。科学家之所以对这种恒星尤其感兴趣,是因为它可能告诉我们有关太阳的过去和将来的信息。运用位于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的3.6米望远镜,科学家最近发现了HIP 68468的两颗行星,其中一颗的质量比海王星大  相似文献   

3.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7):7-7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恒星的体积最大也不会超过太阳的150倍。在这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银河系中恒星密度最大的区域——圆拱星团,以便获得最好的观测样本。科学家原本期望能在那里发现质量为太阳的500倍至1000倍的超级大恒星,然而,尽管他们分析了那里的上千颗恒星,却没有发现有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了太阳的130倍。据估算,尽管两颗超大恒星的碰撞可以产生一颗质  相似文献   

5.
正越靠近银河系中心,天体的分布越密集,因此,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简称"银心黑洞")运行的恒星很难被观测到。但在超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科学家还是在银心黑洞附近发现了5颗新恒星,其中名为"S4714"的恒星的运行轨道最靠近银心黑洞——两者的最短直线距离只有12.6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为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  相似文献   

6.
利用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进行的最新观测,揭示了为什有些星系会经历快速恒星出生的狂热阶段的线索。这些星的出生,导致未来几代恒星"饥肠辘辘"。科学家研究了雕刻家星系并发现它的恒星出生后又迅速亡,它们吹走了产生更多恒星所需要的丰富的气体物质,并将喷射出星系以外,后者很可能永久性离开星系。近十年来,天文学家们研究了雕刻家星系,也就是NGC253以及其他多产星系,它们常被称为星爆星系。在使用位于智利阿卡塔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之前,科学家们一直缺乏调很难观测到的寒冷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组成了星系风的大部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揭示太阳光谱中的奥秘,人类逐渐辨识了构建恒星的元素,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科学:天体物理学。法国著名哲学家孔德在1835年如此写道:"我们无法想象,有朝一日能找到确定恒星化学组成的办法。"这句话未免过于悲观。事实上,到1857年,也就是孔德去世那一年,天体物理学家已经在着手探查恒星的组分,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光谱,早在1835年就已发明。1802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让阳光通过一条裂缝形成狭窄的  相似文献   

8.
<正>100多年前,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恒星。如今,这颗名为HD140283的恒星被确定为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它距离地球186光年。科学家指出,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37.7亿年前,HD140283是大爆炸之后形成的首批恒星之一。天文学家通过计算预测,这颗恒星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24小时》2011,(9):51-51
日前,天文学家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科学家们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11):1307-1314
迄今为止,银河系内发现的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物质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若黑洞的X射线辐射低于望远镜探测极限,人们仍可以通过监测伴星的视向运动来发现黑洞.我们利用LAMOST望远镜对银河系的一颗B型恒星进行速度测量,发现它在围绕一颗不可见天体——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做周期性运动.这是国际上利用视向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引力波探测实验已经发现相似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但在富金属环境中形成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对目前的恒星演化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的几种探测方法,并对近些年国内外搜寻黑洞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寻找黑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科学家最近首次发现某些原始恒星(其质量为太阳质量的5.5万~5.6万倍)可能死得很不寻常。这类恒星的寿命不超过170万年,它们是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在死亡时,它们很可能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彻底燃尽自己,不会留下剩余的黑洞。第一代恒星之所以令科学家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们产生了首批重元素(除了氢和氦之外的其他化学元素)。在死亡过程中,它们把自己的化学产物喷射到外太空,为后面一代又一代恒星、  相似文献   

12.
恒星的形成     
一恒星的形成是天体演化的重大问题之一,研究恒星形成不仅对于了解恒星演化很有意义,而且对于太阳系起源和星系演化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恒星形成的研究甚为活跃。自十八世纪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说以来,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长达二百年左右,但至今仍众说纷纭,未获完满解决;与此对照,尽管恒星物理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最近观测到宇宙"旋转木马"VFTS102,这是迄今观测到自转速度最快的超大质量恒星,其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度几乎能将这颗恒星撕裂。VFTS102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光的恒星,亮度为太阳的10万倍。这颗恒星曾拥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广袤宇宙中最著名的一颗恒星,我们常常将太阳当作比较其他恒星大小的标准。其实,绝大多数的恒星都很小,它们往往只有太阳质量的10%~20%。如果我们将它们称为小恒星的话,那么太阳就是中恒星,而大恒星的质量往往是太阳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恒星家族的分布规律很有趣——小的多,大的少。如果按比例来估算的话,一颗大恒星的存在,往往意味着  相似文献   

15.
恒星对流问题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对恒星的内部结构、恒星演化以及恒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非局部对流与大质量恒星演化》一文对非局部对流以及大质量恒星演化中所谓半对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阐明了作者本人的观点,介绍了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家们确定了银河系中最大恒星的质量.据估计,这个庞然大物约为太阳质量的116倍,使星系中多数其他恒星相形见绌.事实上,第二大恒星约为太阳质量的89倍,和那颗创纪录的恒星是互相吸引在一起的姊妹星.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们确定了银河系中最大恒星的质量。据估计,这个庞然大物约为太阳质量的116倍,使星系中多数其他恒星相形见绌。事实上,第二大恒星约为太阳质量的89倍,和那颗创纪录的恒星是互相吸引在一起的姊妹星。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8,(6):13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彼此近距离环绕的两颗新生恒星,它们共享着星系物质,在太空上呈现出“巨大花生”的外形。这一组花生恒星距离地球1300万光年,位于一个叫做Holmberg IX的小星系之中,两颗恒星都非常明亮,而且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15倍。在它们的圆形轨道上,一颗恒星在另一颗的前方运行,从地球的观测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9.
恒星的一生     
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物质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休。在宇宙中,恒星是各种星体中个子最大,最基本的一种天体。一颗恒星的一生,跟我们人类的人生大同小异,可分为胎儿期,青壮年期,老年期和临终期四个阶段。一开始,弥漫在宇宙空间中的星云物质,由于吸引力的强大作用,聚集在一起,再经过漫长时间的收缩,一颗恒星的雏形便形成了。由于这一时期的恒星很像母体中的胎盘,所以,这个时期为恒星的"胎儿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恒星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又经过数十万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恒星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收缩运动进行得非常剧烈,使得在恒星内部具有很高的压力和温度,从而产生了核聚变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恒星损耗了一些燃料—氢气,而放出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一颗恒星过于接近一个黑洞时,黑洞的超强引力所导致的超强潮汐力会把恒星撕碎。在这类被称为"潮汐破坏"的事件中,一些恒星碎片被以极高速甩出,余下的碎片则坠回黑洞。这导致一种特征明显、可持续数年的X射线辐射。科学家最近观测到了发生在一个星系(它距离地球大约2.9亿光年)中的一次潮汐破坏事件,这也是过去十年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