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猫视皮层神经元时间特性与空间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静江  李朝义 《科学通报》1996,41(10):931-934
视皮层神经元能精确地分析外部图象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它的时间调谐特性和空间调谐特性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特点使我们有可能分别地研究视皮层神经元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并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 方法本文的方法细节与文献[2]相同.仅列举要点如下:1.1 动物准备、刺激和记录动物麻醉和麻痹后,将头部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在对应于17和18区的部位做颅骨钻孔手术.刺激图形采用正弦调制的移动光栅,刺激屏幕中心对准感受野中心,屏幕的视角范围为20×20°.用玻璃绝缘的钨丝微电极记录单个神经细胞放电;放电信号由计算机采集,作成刺激后时间直方图(post-stimulus-time-histogram,PSTH).对各种刺激条件下的PSTH进行Fourier(FFT)分析,计算反应的基频和直流分量的幅度,并根据基频与直流分量之比计算相对调制度(RM),RM大于1的划分为简单细胞;RM小于1的划分为复杂细胞.测定皮层细胞在不同空间频率和不同时间频率下的放电频率,分别作成空间频率调谐曲线和时间频率调谐曲线,并根据曲线的峰值确定每一个被记录细胞的最佳空间频率和最佳时间频率.1.2 整合时间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日渐形成区域发展的模式.一般讲:东部地区包括沿海京津、冀辽、沪、苏、浙、鲁、闽、粤、琼11个省市,重要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都在东部; 中部地区包括晋、内蒙、吉、黑、皖、赣、豫、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川、重庆、黔、滇、藏、桂、陕、甘、宁、青、新11个省区.  相似文献   

3.
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大道 《科学》1989,41(2):108-111
  相似文献   

4.
地域面积广、资源禀赋差距大、区域多样性突出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在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直为国内外所广泛关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从战略上、全局上提出统筹地区关系、城乡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大思路。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专门列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及“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两大专题。  相似文献   

5.
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探索性强、实际应用性大的生物医学领域前沿性支柱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被誉为转化医学的核心学科.近年的研究表明,以往以血液和骨髓为主体的免疫学研究数据与肠、肺、泌尿系统等称为黏膜免疫系统组织器官的免疫学特性存在巨大区别,更与尚未列为免疫器官而又独具免疫特性的器官/组织(如肝、胰、骨、子宫、肾等)的特性相差甚远.这些"非专职"的免疫器官/组织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微环境,含有独特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功能分子,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免疫学特性,并与所在区域的器官/组织的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目前,多数"非免疫"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及其疾病机理、"专职免疫"器官与"非免疫"器官间的区域免疫特性的关系以及循环免疫系统对主要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形成的关系均缺乏系统研究.对这些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学特性、细胞分子调控网络进行基础性、前沿性的先导研究,将揭示区域免疫反应与重大疾病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这既是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又符合国家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6.
崔鹏 《科学通报》2002,47(22):1760-1760
山地孕育了人类文明,提供着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山地和平原的差异愈显突出.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山地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破坏、山区发展滞后和贫困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98年联合国第53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山地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响应联合国倡议,纪念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1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林业局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基金学委员会和第三世界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承办的“国际山地环境与发展学术会议”于10月15—1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得到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经过大会报告、分组和专题讨论,交流了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对21世纪全球山地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推动了山地研究和对山区发展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8.
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两颗完整卫星相撞事故,产生了为数不少的空间碎片,向全世界敲响了空间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关系。认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靳明  何志林 《科学之友》2010,(4):118-118,F0003
女足重点地区青少年女足的发展战略属于区域发展战略,本文选择中国女足重点地区青少年女足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女足重点地区青少年女足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大跨空间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大跨空间结构形式多样,其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大跨空间结构分支之一的空间钢管桁架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周庆 《科学之友》2008,(1):50-51
文章从多个方面对中西部山区公路病害进行了分析,说明公路病害形成和发生的自然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公路在选线、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防止公路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晋中市地域开发模式的地域划分情况,以及其划分特点,并对地域开发对策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被科研人员公认为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竞争能力的研究基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竞争能力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地区基础研究的水平和竞争力.基于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信息的深入计算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竞争能力的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指数,并结合其他相关统计指标,利用动态图表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动态交互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研究力量的地理分布非常不均匀,各省市间的竞争力差异巨大,但总体正朝着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5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5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入手,通过对WTO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金融服务贸易法律规范和实践进行分析,指出区域一体化和多边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国锋 《科学之友》2007,(6):145-145,149
分析了区域联锁控制系统的特点、优点,并就其在地方轨道交通控制方面的发展和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吕群燕 《科学通报》2012,(6):397-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设立以来,一直把促进学科发展作为其重要使命和核心任务.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之一.2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发挥项目指南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大投入项目研究经费,定期开展免疫学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针对重要研究领域设立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和支持跨学部交叉的重大项目,积极扶持地区人才、培育青年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吸引海外人才,以及通过支持免疫学研究的平台建设等方式,全力支持中国免疫学的发展.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合作不断扩展,国际综合排名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社会都是繁荣昌盛的,但总体上说来,“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十分清晰;②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自然-经济-人文亚系统的各个环节而逐级传导,进而产生了五个层次的气候冲击与适应;③在过去2000年气候恶化阶段,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的贫困人群生存问题是诱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④气候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气候变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总体上渐趋减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建筑节能的背景,指出政府政策在推行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随后阐述了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与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政府制定建筑节能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