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科学权威与民主理念都深入人心,然而公共领域中的新兴科技问题引发的各种争议造成了科学与民主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是由于人类长期认知实践所形成的公共知识系统在当代不能满足民主理想的要求所造成的。公共知识系统是一个社会的信息共享体,包括了社会和自然科学、艺术、文学、音乐等等,而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成为其最突出的组成部分。公共知识系统中知识的公共存储包含了研究、提交、认证和传递四个阶段,一个促进民主理想的公共知识系统的理想形式应通过知识的分配正义为每个个体平等的提供他们追求个人"生活计划"所需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存在境域性和社会实验两个基本特性。外在性境域缺失,造成了工程伦理学的实践困境;内在性主体多元,造成了工程共同体责任模糊和关系复杂。因此,工程伦理学的发展路径,必须立足于工程的境域特点,在研究工程师伦理学的基础上,关注其他活动主体的道德困境,促使工程伦理理论与工程境域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工程伦理学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职业共同体出发的工程师职业伦理是欧美开展工程伦理研究的主要进路,从工程活动共同体介入的广义的共同体伦理则是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新形态。在工程活动共同体层面,工程伦理学存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工程伦理的微观层次所聚焦的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集中反映了其作为实践伦理的本质。立足当代中国工程实践,从工程活动中的"工人"入手,分析他们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是工程伦理微观向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分析当前工程实践中"工匠精神"的阙如与重构,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及范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拿大的工程伦理学教育,然后分析了工程伦理学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我国目前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学术建构和制度建构,工程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的关系,最后笔者认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兴起的地球工程研究呈现了一种去情境化的技术科学特征。从福克纳论述的社会性别与工程的关系观点来看,地球工程的这种技术科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种强调主动性/支配性、客观性和技术性的男性气质,这使得它并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包括社会性别在内的各种差异化影响问题。将社会性别等价值理性纳入地球工程的意义是:实现"具体他者"观念下的非压迫性正义;通过有效干预各种结构性不公正以实现共赢目标;促进地球工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所有工程活动都涉及伦理价值权衡,而权衡可以朝向公益的方向,也可能自私的作出。市场经济秩序下,工程项目的追逐私利更关注"交换性正义",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非伦理化,只是私利私欲的膨胀、技术竞争的过度容易引起视野的短期化,加剧了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公害风险。在工程实践中,伴随着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公益为先的原则获得广泛认同,同时也遭遇了实施困境。工程活动中强调活私开公、公共协商,旨在打破公私二元对立的立场与思维方式,建构一种超越经济主义、科技主义、工具主义、理想主义的公共伦理,以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五水共治"中的社会参与实践建构了现代工程中社会参与的全新内涵。论文基于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民生类工程,以"五水共治"工程为实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程的社会参与问题,并试图探索工程社会参与的理论框架。论文从参与者、模式、理念三个维度来论述"五水共治"工程社会参与的创新实践。"五水共治"的社会参与者广泛多样、言行并举、积极有为,在参与过程中形成了法律、政策、道德三维度协同的治理模式,且参与者通过信息互通、双向互动实现了共治共享。"五水共治"的社会参与突破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人与物关系的框架,通过治理由人与物的关系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而深入到协调和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早研究工程伦理的专家之一,迈克·W.马丁创立和完善了"工程作为社会试验"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伦理内涵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他首先倡导并发展了工程伦理个人承诺的研究视角,解构了工程伦理研究的"共识范式",主张以"社会实践"为框架整合、重构这一"共识范式";积极推进工程中的道德创造研究,诠释工程活动中"何为善"、"善何以可能"等伦理问题。迈克·W.马丁的思想为工程伦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推进和深化工程伦理学、特别是尚处在崛起中的中国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与技术、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如何,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技术伦理学则是不甚成熟的学科。工程伦理学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作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应加强工程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应对与化解是工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企业、行业、公众组成的工程共同体的协同治理是化解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途径。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论文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协同治理的主体、机制和理念三个方面探究了九峰项目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协同治理模式,它形成了以公众为中心,以"群众路线"为依托的多元主体互动的协同治理方式,建构起了平等协商、民主决策、利益均衡的协同机制,并立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调和,形成了共同担当责任与风险的治理理念。九峰项目是协同治理理论在我国具体工程活动中的创新实践,可以为其他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肖显静所著《环境与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一书已于2006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针对高等院校研究生的环境与社会通识教育类教材。该书以国内外环境问题为背景,运用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环境科学、环境政治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的相关知识,从人文社会的角度,探讨环境与社会发展、环境与科技、环境与人口、环境与政治经济、环境与伦理、环境与文化价值观念、环境与宗教、环境与战争以及环境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因,寻求有利于环境保…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是"与"应当",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现代伦理学由传统道德心理学的行为-表现层面深入到道德主体大脑的生理-物理层面来研究人类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的实际运行状况,即道德的"是"。这一方法实际是在"外部的"行为-表现和"后台的"生理-物理活动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它除了对道德思维的事实作出生理-物理层面的说明之外,并不能探讨道德应当问题。这一事实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休谟关于不能从道德的"是"推出道德的"应当"的观点。与之相对照,传统伦理学中的"整体视角"应该是我们研究道德应当问题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批判、构建和困境构成了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发展的三幅画面。女性主义对传统生命伦理学的普遍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机制提出了尖锐批判,并提出特殊化的经验主义理念、关系化的情境道德主张及消解权力的对策,但因缺乏构建性而产生理论困境与权力悖论。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作为一场从医疗卫生领域通向社会政治领域的思想运动,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与对话价值,并为在我国生育政策重大变革下如何保障女性利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技术的力量存在于实践之中,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特征。在技术与资本互动建构的"市民社会"中,技术展现为感性存在的支配与控制力量——社会权力。这种"社会权力"具化为自然技术中的经济权力、社会技术中的政治权力与身体规制技术中的生命权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建构,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实践之中。其中,自然技术中的经济权力主导着社会技术中的政治权力与身体规制技术中的生命权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技术发展需要从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生命权力三个维度对技术权力进行规制,从而展现新型现代性技术文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工程伦理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迈克·W·马丁的"工程作为道德创造"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旨趣。他揭示了科学和工程中的道德创造悖论,并指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批判性地解读了工程创造中的道德运气,展现其对科学家和工程师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诠释道德领导的内涵,阐明道德领导在工程创造中的重要性。对马丁工程道德创造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展示了从工程创造活动本身探寻内在道德之维的工程伦理进路,对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和进一步推进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自然工程中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协作关系好坏、协同效能高低的问题。本文基于协同学的理论,并结合自然工程活动的特点,主要探讨了自然工程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协同关系的两种主要模式,即工程决策阶段的社会技术主导式协同模式和工程设计实施阶段的自然技术主导式协同模式。这对于从协同学的视角去考察自然工程活动的技术特征,分析自然工程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诸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工程的自然属性谈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则从工程的自然属性的三个维度:工程的物质性、工程的合自然规律性及工程回归自然的必然性,进一步确证了工程师对环境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8.
技术发展自主论不考虑社会因素,社会建构论却又忽视了社会因素中的结构性力量。考察权力对技术的影响是试图突破两者局限的理论新视角,而军事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军事技术远比一般技术更容易受社会制度、国家权力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概念上分析了"权力"与"国家干预"、"自由"的关系,论证了"国家干预"与"自由"何以可以作为权力影响军事技术的表现,以及为何要存在"国家干预"与"自由"两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程伦理学正值"起步"阶段,其学科建设方向是一个热门话题。生命伦理学已经在我国"起飞",其理论和体制化建设都取得瞩目成绩,并已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技术研发中开始发挥对实践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借鉴生命伦理学20年的建设经验,就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提出几个建议:工程伦理学不能等同于工程师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学以实践为指向,但仍然需要构建本学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工程伦理学在其体制化建设中,可以借鉴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建制,通过工程评估委员会对工程合理性的评估,发挥工程伦理学宏观层面的决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和《伦理学研究》杂志社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