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度,在历史长河留存了各种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发扬。汕头埠自1860年开埠以后,孕育了以小公园为核心的汕头老市区早期的繁荣。近代建筑群和历史街区小公园"因其历史性、独特性、体量等特征,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自2016年8月开始,汕头市政府提出"以小公园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从功能演变的视角出发,以拉萨老城区为例,探讨了其主要功能、功能演变以及功能演变对老城区保护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老城区未来发展应遵循“保留、更新、拓展”等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奠基仪式在世博会浦西园区举行。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世博会围栏区的浦西E片区,占地面积约为15.08公顷,由南至北将形成主题区域、系列展馆和模拟街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展示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和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采用图形分析法分析了1980年以来上海市南京西路片区各个街区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特征值的演变.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街区空间拓扑参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城市空间特征值对片区空间形态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以商业化为主导的大城市中心城区更新运动使街区空间形态向肌理粗糙、街巷稀松、高强度和相对孤立特征演变,并且不同的更新程度对街区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不甚相同.最后,提出在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多样性建设和对城市传统文化和传统业态的保育.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文化和商业聚集的多功能结合体,反映了当地经济水平和区域特征,凝结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但受到现代城市发展中"商业化"和"泛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特征日渐淡化.文章以邯郸市串城街南段片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更新与场所记忆理论,以建立特色和谐的城市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城市更新内容为蓝本,梳理串城街空间特征及建筑和道路...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和文化资源的主要展示场所,对维护城市功能和文化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政府颁布的历史街区政策和法规,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将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划分为萌芽、初步发展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从历史街区的概念特征、理论模式、规划案例、公众参与、经济属性和旅游发展6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历史街区研究上的进展.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历史街区研究存在人本精神缺少,忽视非物质遗产和过度商业化倾向等问题,认为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在价值评价、法制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原有的城市结构、空间、机能已很难适应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城市历史遗存的街区和建筑如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城市既要发展,又要很好地保存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基于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运用。通过对原俄租界内历史街区的调研考察、实证研究,初步提出了城市设计导则层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更新的原则,并以一个具体历史街区及建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区建筑规划建设,应完善城市风貌的特征建设,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特性:1研究把握街区建筑的建筑风格及文化特征,有利于创造具有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街区建筑风格及组合形态具有传统的文化特性。城市的建筑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史书,尊重历史文化,就必需保护城市的文脉。不同时期的建筑因使用材料和建造技术及文化生活、行为方式的不同,表现山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组合形态。因此街区建筑具有建造时期历史文化的印记。妥善地保护具有代表意义的街区建筑,就是对城市风貌历史文脉的保护。城市街区建筑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发展内涵维度的演变,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发展划分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环境欠重视的一维目标阶段"、"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二维目标阶段"和"经济高速增长,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三维目标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阶段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比分析其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得出"发展观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城市发展定位和方向转变"是影响山东省发展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别从发展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对于实现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园选址及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度量城市公园可达性,并根据可达性的分布结合众多现实因素科学地选址建园,优化城市公园的分布格局。【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网络分析模型,以江苏高邮市城区为研究区域,计算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并从可达面积和可达人口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基于公园可达性的特点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结合城市水网格局、城中村改造等因素进行选址建园研究。【结果】高邮市城区公园可达性不够理想,公园的布局极其不均衡,城北片区的北侧、城东片区与城中片区的交界处以及城南片区的北侧对公园的需求最大。需要依据高邮市水网特色格局与公园的需求度在沿河两侧区域选址建园,构建“水绿交融”的公园系统。【结论】通过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数字景观技术,在公园选址布局研究中兼具人性化和科学性,更能迎合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直观呈现和比较国内外历史街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采用文献计量法对3 296篇历史街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知识图谱,从刊文量、发文机构、核心出版物、共现关键词和突现词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1)国内外历史街区研究存在地域性差异,且缺乏跨机构交流合作;(2)历史街区研究学科覆盖范围广,但交叉学科之间联系薄弱;(3)当前历史街区研究热点集中在弹性保护与有机更新、文化遗产、公众参与和城乡一体化4个子领域;(4)未来历史街区的研究前沿将拓展至经济学、管理学和安全科学等交叉学科方向.研究有利于构建与历史街区相关的理论知识库,为分类梳理研究现状和开拓新的研究前沿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宫梅 《潍坊学院学报》2012,(2):97-99,102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通过对十笏园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对其文化特色、商业项目、空间环境做了分析,总结出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规划方法的优劣,寻求在十笏园街区的改造中保护和发展老潍县的独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里分”是武汉历史街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探究武汉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首先要从分析城市历史形成和人文环境入手。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新与旧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街区作为本地区文化与文脉的载体与土壤,犹如地层和年轮一样,反映出无可替代的记录作用和不可再生性。“保护”的含义并不是封存,对于历史建筑这一特殊文物来说,探索开发与再利用的合理性及保护方式,重新赋予其活力和“人气”,才是真正的“保护”之道,才可维持城市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张文平 《科技资讯》2011,(23):222-224
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对黑龙江省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合理性参考。本文主要论述自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漫长进程,以及对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建国以来黑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较高市拉动作用较强,多数城市与龙头城市差距较大;(3)黑龙江省城市数量比较多,但规模偏小城市人口100万的城市特大城市仅有2个;(4)黑龙江省长期以来形成了资源型、重型的产业结构特点并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结合相应历史时期的外部环境作用,将整个发展历程分为若干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政策,经济,人口,工业及环境因素的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特点与趋势,进一步指导预测黑龙江省未来的城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分析城市形态发展和城市中各个类型功能用地的演变具有很大作用.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将济南市城区内交通路网矢量化,然后转成栅格数据文件重分类再赋值,生成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成本距离栅格文件,与济南市城市功能用地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区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功能用地结构演化的影响.结论为:济南市各类城市功能用地在城市交通网络发展带动下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先高速增长向外扩张,后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见证了泉州古城革故鼎新的沧桑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结构功能的进步,旧街已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由此,西街的整治是必然的。西街片区的保护与更新,应在保持古城风貌完整性和居民生活延续性的基础上,由生态引领,提升西街片区的功能与文化内涵,通过建设传统特色旅游,反哺闽南文化,为西街的步行街改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双城市四野历史纪念馆及周边环境的改造为例,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设计的手法和保护原则入手,提出了可再利用(PCD)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旧城改造的设计实践,最终实现了旧区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动态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受到了严重破坏,本文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保护为例子,分析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意义,研究探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方法。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的关键,是提高对历史街区的认识,认真学习,研究保护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