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茫茫太空有多少人造天体在遨游?你能看到它们吗?你能用镜头捕捉到吗?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之母"的眷顾当克雷格·文特尔(CraigVenter)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和他的同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细胞"(亦称人造生命)时,他的表现就如同接受奥斯卡奖的演员那般,极有风度。文特尔博士,著名生物学家和基因学家,他对他的研究团队大加赞赏,并介绍了他们成功背后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他还提到了出席这次招待会的一些对他事业成功起到重要作用的人  相似文献   

3.
尚桂 《科学之友》2003,(5):30-30
人类的身体是一个奇妙的结合体,它是由肌肉、骨骼和神经网络等组成的。如果人生病,器官就会受到损害,这时除了吃药、打针等治疗外,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人造器官会帮助人类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现在,让我们看看科学研制中的人造器官吧! 人造舌头巴西一家公司研制出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的完全等同于自然骨头的人造骨头已经被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科学家发展起来.它比起以往的骨头代用品更强硬更能经受压力.一旦移入体内,它会被人体慢慢地转变为活骨头.新骨头生长的这种刺激作用表明移植物能无限期的持久耐用. 活骨头的大约65%的成分是由无机物羟磷石灰组成.研究者理查德·J·拉苟和同事保罗J·卡帕罗合成了纯的羟磷石灰并能把它生产成为多孔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海洋表面具有大量的风能、海浪动能和太阳能资源,因此,这些能源可以通过“能量岛”来实现——这种漂浮在海面上的装置能够每天24小时制造能量,有望取代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部小说叫《中国太阳》,讲的是农村小伙水娃不断奋斗,借助"中国太阳"工程成为深空宇宙开拓者,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故事。现实中,中国真的有"人造太阳",而且有两个:一个在安徽合肥西郊"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内,是有着"东方超环"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另一个则是位于四川成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地球夜晚全景图——美国军事气象卫星拍下地球上每一个时区夜晚的照片,然后利用电脑技术将数百张照片巧妙地合为一张。这张照片上,五大洲明明暗暗,大都市最为闪亮,乡镇光线稍暗,而人烟稀少的地方,则仍然是一片宁静的黑暗。  相似文献   

8.
<正>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天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那有没有可能让人类首次在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永久性地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呢?答案是有,并且已经曙光初现了,这个曙光,就是核聚变,俗称"人造小太阳"。  相似文献   

9.
<正>《水殿招凉图》是由南宋画院画家李嵩创作的小尺幅画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这幅24.5cm×25.4cm的绢本设色团扇画中,他以精巧工整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皇家园林入水口处的水榭廊桥及众人消暑乘凉的场景。从魏晋南北朝起,文人雅士便常在扇面上绘画作诗,到宋元时期,团扇画进一步流行。为迎合皇家贵族的审美,其内容也多怡情养性、标举风雅。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该装置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其科学目标是让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相似文献   

11.
叶绿素电池的出现,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廉价新能源的曙光。叶绿素与阳光植物是利用太阳能的专家。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必须依靠其他方式摄取营养。绿色植物在阳光充足  相似文献   

12.
<正>一枚人造蛋,彻底颠覆人类的传统思维。耄耋之年的李嘉诚,成功地将鸡蛋"转型升级",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吃蛋史"。这枚"人造蛋",绝非让人闻风丧胆的"黑心假蛋",而是真正的高科技产物。从形状上看,人造蛋无壳,只是"人造蛋黄酱"。资料显示,"人造蛋"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养分,又称"人造植物蛋"。它不含麸质与胆固醇,饱和脂肪比率低,营养价值比鸡蛋多1/4,保存时间更长,但售价仅约为鸡蛋的一半。口感如何?据第一批"品尝者"——比尔·盖茨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称:两蛋相比,真伪难辨。"人造蛋"将深刻地改变历史:一是改变人类的饮食方式,自"人造蛋"始,相信未来还将创造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09,(2):47-47
一根巨大的橡胶管——因其像蛇一样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为海浪能生产低成本电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有了英国科学家这项极其简化的设计,海浪能转换机不仅制造和维护费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转换机低的成本生产清洁能源,这是海浪能应用增长潜力中的一个亮点。迄今为止.高成本是阻碍海浪能转换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核聚变的地方是太阳,因为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就是核聚变,而且已经持续了50多亿年。我们为了利用太阳核聚变产生的光和热而发明了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还未实现的太阳能汽车等等,但这远不是利用核聚变能的终极手段。真正的开始,应该是人类去操控核聚变过程,将核聚变这一不可控的过程变成可控的过程。那么,核聚变如何才能从不可控变为可控呢?  相似文献   

16.
潜彬思 《世界科学》2011,(11):54-54
实验室研制器官三维立体打印机制作的人造血管不久将有望应用于实验室培育器官的移植手术。一直以来,组织工程面临一大障碍.即如何向人造组织提供须经毛细血管传输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这只是古代人们美好的愿望,任何一粒农作物种子,都不会收获一万粒粮食的。比如一株小麦只能结籽百余粒,号称果实累累的大豆,也不过1:500的收获率。相反的是。不起眼的杂草却能做到,一棵杂草往往能结出上万颗甚至几十万颗种子呢!不过,对于农作物来说。播种优良的种子,对于保证农业丰收还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朱志刚  张启勇 《自然杂志》2018,40(2):108-112
在"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内部,除了存在几千万度的高温等离子体外,还存在由低温系统提供的4.5 K(-268.65℃)低温超临界氦,将超导磁体冷却至临界温度以下,使其工作保持在超导态。EAST低温系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氦低温系统,其当量制冷量超过2 k W/4.5 K。首先介绍了EAST低温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然后描述了压缩机站、制冷机、分配系统和低温测量控制系统,最后简单阐述了EAST低温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突触,适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使它们变得更加聪明。研究人员称,最新人造突触可使相同突触重新配置成为抑制或者兴奋信号模式,这不可能存在于之前固态人造突触系统之中。这种最新功能柔性对于确保人造神经系统更加复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进行动态配置。  相似文献   

20.
正早在几十年前,随着核物理的重大发现,人类就揭开了太阳燃烧的秘密,并且利用原子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与核电站。遗憾的是,核裂变技术发电虽然容易实现,但还存在诸多缺陷:放射性污染、核废料的产生、用来产生核裂变的铀-235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储量有限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核裂变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