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异化加速蔓延、个人数据权利边界消失、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和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等伦理问题。网络信息伦理缺失主要源于主体虚拟人格异变、大数据技术的负效应和社会规约机制匮乏。从伦理治理的角度来看,要重构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应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法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并不断创新安全防护技术,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物理学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驱动取代了理论驱动的科学认知模型,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系统多领域、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科学认知;大数据技术为当代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本体论立场定位,促使社会物理学研究由局域-个体化思维向整体-社会化思维转变,并且推动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认知"统一性"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物理学研究所坚持的非精确性思维原则是一种认识论层面上的有效策略,它拓展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分析为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它为社会科学预测功能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9-113
<正>在进行的大数据技术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具备了如下条件:流行的思想潮流、核心的技术支持、坚实的科学基础、直接的哲学源流。从思想潮流来说,信息社会的提出,第三次浪潮的流行、信息高速公路的推动、虚拟世界的出现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前期的思想基础;从技术前提来说,数字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络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核心的技术基础;从科学基础来说,数理逻辑、离散数学、系统科学和数据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从哲学源流来说,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后现代主义和复杂性哲学已经为大数据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技术持续变革必然导致透明社会的形成。透明社会的形成必将产生诸如隐私威胁、犯过错误的人难以返回正常的社会生活、全面监控而不自由、大限制和被设计被选择等伦理困境。从根本上说,透明社会的伦理困境是由于人类滥用大数据技术所致。为了实现大数据时代的顺利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大数据时代的透明社会伦理困境进行必要的治理,要求树立正确的功利观、积极弘扬人文精神、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伦理制度规范和弘扬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政府体制的转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革命将促使政府走向转型。人工智能革命将造成全行业的替代劳动,使得人类社会出现大失业与劳动方式普遍脑力化。这些变化将促使政府向以教育职能为侧重点的小政府方向发展。人工智能革命造成的人的普遍数据化,这将使传统的选举政治容易被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的个人或群体绑架。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占有大数据资源即是占有权力,拥有大数据资源的科技巨头公司将和政府分享权力,形成网络化分散的权力格局。这一权力格局将促使人类社会政府走向世界联合组织的形式,具体表现为智能寡头极权或者全民议会。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其对人类观念的反向塑造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科技价值与科技异化两方面探讨了科学技术对人类世界观的塑造问题,并就近年来受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颠覆性技术如何塑造人类世界观进行了论述,认为人类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技术在观念上的嬗变体现了新科技对人类世界观的反向塑造。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为人类对其进行治理提供了可能。伦理对人工智能的嵌入体现为作为伦理型道德能动体的人类对其发展的管理与责任承担。根据具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伦理对人工智能的嵌入先后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在设计阶段进行伦理嵌入,以人工智能专家为主导,通过"预测-评估-设计"模型实现人工智能的道德化设计;在试验阶段进行伦理评估,以评估委员会为主导,通过伦理效应的预测与识别、伦理问题的分析与澄清、以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与确定来修正和完善人工智能开发方案;在推广阶段进行伦理调适,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通过制度调适、舆论调适和教育调适三种路径,实现人工智能与社会价值系统的顺利融合;在使用阶段,以使用者为主导,通过对他者、对世界、对技术以及对自身的责任的主动承担,来确认自身作为伦理型道德能动体的地位,并为人工智能伦理潜能的实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理解和利用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可视化和可视分析为人类洞察数据的内涵、发现数据蕴藏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高效的人机界面,是对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的有效补充,在一些重要场合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可视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涵,分析国内外科研和业界现状,阐述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由于数字身份主体对身份数据化风险感知不足与自身的网络言行缺乏约束、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以及其他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大数据技术构建的个人数字身份在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数字身份被盗用、数字身份易追溯和数字身份认同等伦理问题。这既危害了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也不利于网络社会的发展,造成现代技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悖逆。为此,必须从网络技术的负责任创新、社会规制的系统完善、网络素养的有效提升等方面加以克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人类以数字记录客观事物,通过数学结构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所蕴含的因果关系。数据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的进步,产生庞大的数据流,量变引起质变,形成"大数据"。大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整体关系的认知。大数据将改写人类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社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模式,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力量。人类社会因为大数据而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更引起了主观世界的思维革命。首先探究了从数到大数据的演变源流,以哲学方法分析了近些年来大数据热潮的成因,分别是:信息科学提供质料、新方法论作为形式、政产学研施以动力以及社会进步构成目标。进而从数据思维的应用局限、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及技术的"双刃"效应与伦理问题等方面对大数据热潮作了审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匹兹堡大学凯文·阿什利教授是法律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其开发的案例推理系统——"海波"系统被称为"过去三十余年最具影响力的法律人工智能系统"。阿什利教授认为,案例推理系统与法律文本分析的结合将引领法律人工智能系统研发的新方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法律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法律人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并参与到技术的设计和完善中来。作为研发者,应当坚持法律人工智能是人类的辅助者,而非取代者。人类应当始终参与法律决策。  相似文献   

14.
<正>人际信任与社会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科技为基本特征的智慧社会,被视为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的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正在加速到来。智慧社会中的信任与合作,涉及人际、人机以及特定社会组织之间的交互,将带来新的问题、挑战和发展机遇。"心灵与机器"会议组委会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将在古城西安举办第十六届"心灵与机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大数据技术异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规定大数据技术而导致的非人道、非人性和非自由。由于大数据技术自身的独特性,大数据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不仅具有技术异化的一般性,还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伦理治理以规避之,从而促进大数据时代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 在人类步入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基础性科技创新资源,具有显著的科技推动能力和决策支持作用。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在领导和致力于国家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而科学数据共享是其中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然而,貌似客观中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带来预想的性别平等,反而造成女性性别歧视现象丛生,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抗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人类社会的镜像,虚拟世界出现问题,病根在人类世界。因此,构建机器伦理,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增强女性在人工智能行业中的话语权,让男女平等观念深入到虚拟世界与机器世界,方是根治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女性性别歧视的善治之道。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虽然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也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旨在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责任伦理问题而提出的理念,这为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思考与现实应对的路径。运用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人工智能伦理责任的规制或者嵌入,使其形成具有道德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促进人工智能良性、开放、健康和包容的发展,推进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9.
正哲学家总想努力对他所处的时代说些什么,斯蒂格勒亦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框定与加速现象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时代规定性。在斯蒂格勒看来,数字技术所推动的超级工业社会或自动化社会开启了无产阶级化的新阶段,正在使人类社会走向邪恶化和下流化,甚至沿着向下的"恶的螺旋"滑向系统性愚昧的时代。[1]为了回应人类纪、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推动下的这一"技术突变"(technological muta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概念的起源和演变,区分了"数据密集型"和"大数据"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结合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了将"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作为"第四范式"、并将其与"大数据研究方式"混用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后从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两个概念出发,分析了"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并且从"范式"的认识论意义和纲领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将大数据作为与小数据不同的科学范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