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薄带的成型过程和影响薄带质量的工艺参数。提出了熔体在喷嘴处进行层流流动的经验关系式,给出了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薄带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金属间化合物NiAl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6):1013-1027
介绍在NiAl金属间化合物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成果有:NiAl合金超塑性及其机理研究;NiAl合金韧脆转变及其机理;纳米晶NiAl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内生颗粒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及强韧化机制;合金元素的作用以及JJ-3合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热流分析为基础,估算了Ni原子分数分别为53%和72%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过程中的速率,研究了合金比热,熔化潜热及结晶温度间隔等对冷却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NiAl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率为2.56×10^4-8.02×10^5K/s之间。快速凝固开始后的冷却速率将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和熔化潜热及结晶温度间隔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化学成分偏离化学计量成分所造成的缺陷强化,并与其他B2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Al化合物的缺陷强化不能单纯用传统的稀薄合金固溶强化理论来解释.对B2型结构稳定的二元系合金来说,化学成分偏离量越少,产生的缺陷强度越大.说明NiAl化合物中由于化学成分偏离化学计量成分所造成的缺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一定的原子尺寸范围内形成了短程或长程有序的规则排列.这可能是比溶质原子均匀排列时产生附加强化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机械合金化制备Ti-Al-Si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成分的Ti-Al-Si颗粒T3,T4,T5和T6通过球磨获得非晶.这些非晶在退火时的结构变化分为3个阶段:(1)球磨非晶的部分晶化并产生Ti5Si3;(2)其余非晶的完全晶化并依赖于颗粒中Ti和Al的组成产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3)粉末中各相的晶粒长大.晶化反应依粉末成分产生Ti3Al,TiAl和Al3Ti.Ti5Si3是晶化反应的唯一硅化物.低于800℃退火可获得纳米晶。 相似文献
6.
R3Co金属间化合物晶格常数的计算路庆凤a路莹b梅原出c安达羲也c佐藤清雄c(a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453002,新乡;b洛阳师专;c日本横浜国立大学工学部;第1作者46岁,女,副教授)在室温下,我们利用粉末X线衍射装置(日本岛津制作所的XD-610... 相似文献
7.
用余瑞璜的“经验电子理论”的方法有结合能公式,计算了金属间化合物Ni3Al和NiAl的晶体中原子的杂化态电子结构及其结合能,并对 两种材料的脆性问题从电子 层次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Co含量对Ni-Al机械合金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o元素的加入对NiAl合金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产物有很大影响·Co含量变化使反应机制发生明显改变,并同时得到不同的反应产物·Co含量为5%(原子分数)时,反应机制仍属于爆炸式反应,粉末颗粒较细且均匀;但10%(原子分数)Co元素的加入抑制了NiAl化合物爆炸式反应生成,并导致类“非晶”相的生成;而Co含量为20%(原子分数)时,导致了γ Ni(Al,Co)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粉末颗粒最大,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研究微量稀土对Ni原子分数分别为66%和69%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0.8)%1的稀土使Al-66%Ni中Ni3Al针状相析出量增多,尺寸加大,孪晶马氏体减少;使Al-69%Ni晶界凝固出化学成分接近理想配比的蠕虫状Ni3Al,且随稀土含量增多,Ni3Al量也增多,分析了第二相的析出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NiAl超胞合金化的几何与力学性质结构,应用几个力学参数表征和评判了合金化元素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延/脆性及其硬度的影响.结果发现:Cr,Mn,Fe,Co和Cu合金化均可提高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其增加次序为:Mn>Co>Fe>Cr>Cu,但合金化元素含量过高(6.25at%),却使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延展性降低,其降低次序与硬度增加的次序相反.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关系,用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说明纳米材料的粒径及表面结构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ZrO2 ceramic particles strengthened NiAl/Cr(Mo,Hf)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from the rapidly solidified NiAl/Cr(Mo,Hf) pre-alloyed powder and the ZrO2 powder by powder metallurgy technique.Microstr...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热热压技术制备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测定了材料的弯曲、压缩、劈裂拉伸、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讨论了材料制备的工艺条件、显微结构等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水热热压和纤维增强是改善混凝土一类脆性材料强韧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压技术制备HA/FeCrAl纤维功能梯度材料(FGM),并借助SEM,EDAX和XRD等对HA/FeCrAl纤维FGM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HA/FeCrAl纤维FGM按FeCrAl纤维体积含量呈2.5%-5.0%-7.5%-10.0%-15.0%-20.0%梯度变化,梯度层之间模糊过渡。梯度层内纤维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孔洞或裂纹等缺陷存在,两相界面融合良好。经稀盐酸预处理后,纤维表面产生的凹陷有利于纤维与基体紧密结合。HA/FeCrAl纤维FGM整体抗弯强度为78.89 MPa,体现出较明显的纤维拔出增强机制及层间裂纹偏转增韧机制。HA/FeCrAl纤维FGM的物相为HA和FeCrAl,无其他杂质相出现,无任何两相间及与热压模具间的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大面积有序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在此基础上,制备Co/Pt多层膜纳米碗列阵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表面形貌和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碗阵列保留了聚苯乙烯微球模板的有序形貌.磁性多层膜随着Pt或Co厚度的增大,矫顽力和Mr/Ms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衬底胶体球半径的增加,曲率诱导作用逐渐减弱,矫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
NO在自组装Nafion/Co(salen)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组装方法将中性分子N,N‘-双水杨醛乙二胺合钴[Co(salen)]固载在全氟磺酸(Nafion)膜上,得到具有稳定的机械、化学及电化学性能的Nafion/Co(salen)功能膜修饰电极。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能显著催化一氧化氮的一电子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快速热压烧结技术,在流动的高纯氩气保护氛围下,成功地制备出致密MgB2块材.系统地介绍了快速热压技术烧结MgB2块材的工艺,找出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原料配比等最佳工艺参数;讨论了SiC纳米相的掺杂对MgB2块体的影响,包括微观显微组织、物相分析、临界电流密度(Jc)等.实验表明,在快速热压条件下,950℃保温30min,随后炉冷,可以制备出理想的MgB2块材,质量分数为5%SiC的掺杂可以极大地提高MgB2的超导性能.测试温度在20K以下,在自场下Jc可达到106A/cm2以上;在5K下,当外加磁场增加到7T时,Jc缓慢下降,但仍在105A/cm2以上,使其实用性得到更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块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内的一个热点 块体纳米材料具有奇异的结构和特殊性能 ,其在力学、电学、光学和磁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针对块体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热稳定性及致密性等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通过加入第二相微粒、强烈塑性加工措施来改善块体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 ;采用烧结、挤压辅助工艺来提高块体纳米材料的致密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