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谢佳辉 《科技信息》2009,(31):267-267,27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认知语言学家Lakoff的隐喻理论框架中的实体隐喻和空间隐喻在朱自清作品《匆匆》中关于时间的隐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科技信息》2012,(20):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确立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把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笔者针对英语词汇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论述,介绍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在分析隐喻认知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综述了隐喻理解的制约因素,其中探讨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对应性制约,认知主体的认知力(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制约,及语境的制约,从而使人们有效利用各因素准确、透彻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5.
张建茹 《科技信息》2010,(23):I0157-I0157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与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的判别和意义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借用隐喻让人们更充分、更深刻、更丰富地感受生活,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借用隐喻让人们更充分、更深刻、更丰富地感受生活,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印 《科技信息》2012,(6):184-184
隐喻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与人类思维、认知、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存在。隐喻是人类探索世界、认知世界、感受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帮助人们从已知迈向未知的一种途径。文章通过对不同认知视角下隐喻的对比,说明了认知在隐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隐喻也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根据莱考夫(Lakoff)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概念隐喻,结合具体的新闻事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得出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体系和相似的生活体验,不同文化的隐喻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本文拟从英、汉语中概念隐喻所包含的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来比较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认知系统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里隐喻的用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隐喻又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都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郭巧懿 《科技信息》2011,(22):I0187-I0187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approach,metaphor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rhetoric language but a matter of thought,a point that is fully construed in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Based on the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metaphors of tim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相似文献   

16.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无处不在,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宋词中富含植物隐喻,其英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转化,更是一种认知行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对其中的植物隐喻及其英译进行分析。表明英汉民族对其认知有相似也有不同。探索中文认知域的...  相似文献   

17.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均有所体现,而情感这一抽象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而是源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QQ、微信、微博、MSN、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以近年来出现的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了两种网络流行语共有的特点,即非独立性、形式简洁、时效性、创新性和派生性;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指导下,对汉语及英语中的人体词"头"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相同或是相似的生活经验,"头"在汉语、英语中有许多共同的语义范畴,但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等诸多差异,人体隐喻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会出现不对应的情况。通过身体部位器官隐喻分析可以更加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内涵,据此进一步发掘语言、词汇与文化各个层面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及造成的原因。文化背景不同是造成中英两民族具有不同隐喻性爱情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