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二维语义学是当代哲学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本质上属于内涵语义学的一个分支系统,在语义分析上二者有某些共同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在语义学的目标和语义分析的哲学抱负方面却存在深刻的差异。二维语义学家认为语句的真值随事实的变化而变化,也随语句意思(means)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模式化这一真值对事实和意义(meaning)的双重依赖,二维语义学把多种内涵类型指派到表达式上去。其最终的形式框架(也是所有的二维语义学所共有的)就是将现实世界和主要内涵的一维与反事实的世界和次要内涵的二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能性理论和二元决策图提出一种新的决策图——可能性决策图.用于对不确定环境下的不精确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编码,并严格证明了所提出的可能性决策图能规范地表示可能性命题公式.最后定义了可能性决策图上的三种运算.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已成为解决大陆法系刑事责任的重要学说,在我国刑法中也有相当程度的体现。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详尽地体现在哲学、伦理学和刑法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下,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框架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化与翻译当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词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综合考虑语境、原文、感知、个人认知的理论,框架语义学理对注重文化内涵表达中国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中国文化与翻译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莹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134-135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高校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方法理论是以Kumaravadivelu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语言教学新思想,其三维体系由"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三个参量构成,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传统词汇语义学从真值角度出发,在偏离语境因素的条件下对词语进行原型语义的静态阐释,而忽略了词汇使用的语用条件.词汇语用学是对语义进行社交语用和认知语用角度的多维、立体、动态研究,从而弥补了语义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义学批判传统语义理论,强调基于身体的经验和想像,将注意力转向人类的推理。通过对认知语义学六个主要观点即经验观、概念化、百科观、原型观、意象图式观和隐喻观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以评析,分析结果表明认知语义学虽能解释一些传统语义学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但研究覆盖面较小,认知语义学理论亟待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可能世界的解释理论中,实在论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温和实在论和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极端)模态实在论为代表。学界普遍接受克里普克的解释,而拒斥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并称之为极端实在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实在论在本质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可能世界来自于我们的直观。在跨界同一问题的回答上,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不同。克里普克指出可能世界就是"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观念,刘易斯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认识的来源。所以,对可能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克里普克与刘易斯在可能世界实在论上的差异。相较于克里普克的理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李丹 《科技咨询导报》2008,(31):188-188
分解语义学着眼于词语的内涵语义,用一种符号体系表征词语的系统价值,是研究、分析词语语义关系盼有力工具。但是它对词语的心理表征的分析割裂了概念系统与人的认知活动的关系,构成其理论上的重要缺陷。吸收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是分解语义学得以发展的可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些学者对情景语义学的质疑,该理论创始人之一巴威斯采用信息流模型理论的技术手段提出从信息视角解释模态概念的信息框架。信息框架,作为模态逻辑的语义框架,与克里普克框架有相同的解释力和适用范围。信息框架能够为形式描述容错性信息流推理的模态信息流逻辑研究提供可能语义基础,为信息流逻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