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长胜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3,26(2):53-56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论述了拉伦兹所认为的法律解释的目标以及其应发挥的实际作用,分析了法律解释在法律运行中产生的实际效果,强调把握法律解释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司法者在实践中也要合理的进行法律解释,防止滥用法律解释而产生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成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9-12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王夏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4)
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不仅建立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思想传统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古罗马人所创立的法学或法律科学的传统的基础之上。中国大陆学者往往只认识到前者而很少论述后者。但是,法治不仅仅意味法律是良法,而重要的是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如果说自然法理论为良法确立了价值标准,那么建立在古罗马法学基础上的法学方法论是保障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法学的双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既是法律专业知识的传输,又涉及语言的翻译与转换,二者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在实际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既要注意法律专业知识传输的特点与方法,又要考虑到传输文本材料的双语特点,寻找到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保证传输过程的保真性,便成了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关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方法论研究对促进和改善知识产权法学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正义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法学家的重视,传统的法律的实体正义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潮的挑战,他们主张对正义进行支新非理性的解构和重建。坚持法学判断的主体化,程序的微观化。 相似文献
6.
李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34-36
法律规则具有模糊性、不周延性和非正义性等不确定性特征,这是法律规则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概念法学崇尚无所不能的完美法典,现实主义法学否定法律规则,主张无法司法。这非但不能解决法律的不确定性,反而危机到法治。运用法律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价值衡量等法律方法,是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7.
欧阳庆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3,25(3):56-60
法律关系理论是理论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司法实践中被经常运用的一个法律概念。本文在介绍西方、前苏联及俄罗斯和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几种理论间的差异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评析分析了实证法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社会法学派两大学派的法律关系理论各自的特点及这一理论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静焕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79-82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几个视角:既讲普通逻辑学的知识,又讲辩证逻辑学的知识,寻找法律的生命;强调逻辑自律意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9.
张志文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6-56
时下对于法律发现的理解基本上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法的起源角度,二是从法律的适用过程。应该说,法律发现更早是从“立法”视角被阐述的,即法的产生角度。回溯历史法学到概念法学的流变,可以透视法律发现立场变迁的全过程,实现对法律发现理论的“全景式”理解。 相似文献
10.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12.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呼唤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的应用型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增强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已经成为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应用型人才由实训而来,实习基地为法科生的实训架设了平台。通过建立一批高标准的、涉及面厂的实习基地、延长实习时间、严格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等方式可以强化法学实习基地地建设。实习基地作用的充分发挥必然会促进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现,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志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在对法律发现的理解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法的起源角度,二是从法的适用的角度。目前,学界则更多是从司法视角去透视法律发现理论,立法立场的法律发现观鲜有提及。为此,以历史法学为切入点详细剖析立法立场的法律发现观的产生背景、观点及其影响,进而期待对该理论有个全景式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杨添翼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9):120-123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法学家,哈特在其经典名著《法律的概念》中所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还有一种很特别的理论论证手法,即参照系的运用。哈特在该书中主要运用了强盗情境、战犯审判和国内法三个参照系,对“法律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证。这种参照系的运用使得读者对于法律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刘灵芝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17(4):398-400
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法律职业发展,但还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不协调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使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并逐步改革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录用制度,促进法官、检察官录用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分离,使中国法治建设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晋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424-428
针对当前许多高校"编译原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采用学科方法论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核,提出将计算学科方法论与"编译原理"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充分挖掘计算学科方法论对"编译原理"教学的具体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存在着部分法理学教材和部门法教材将法律渊源和法的形式两者定义混为一谈的现象,一些研究者认为不需要对法律渊源进行定义。学界存在着法律渊源与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渊源、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以及法的效力渊源几个概念的辨析问题。也有学者分别从法学方法论和司法角度理解法律渊源,丰富了研究法律渊源的思路,具有启发意义。法律渊源的研究不可停止,从字面意义入手,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理解法律渊源:先有法律渊源,后有法的形式和内容;法律渊源是法律的来源或者根源。法律渊源是指对法律的形成和运行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具备资源、进路和动因三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存在着部分法理学教材和部门法教材将法律渊源和法的形式两者定义混为一谈的现象,一些研究者认为不需要对法律渊源进行定义。学界存在着法律渊源与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渊源、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以及法的效力渊源几个概念的辨析问题。也有学者分别从法学方法论和司法角度理解法律渊源,丰富了研究法律渊源的思路,具有启发意义。法律渊源的研究不可停止,从字面意义入手,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理解法律渊源:先有法律渊源,后有法的形式和内容;法律渊源是法律的来源或者根源。法律渊源是指对法律的形成和运行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具备资源、进路和动因三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