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7):857-857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彤、德国吉森大学国际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教授Lorenz King主持,并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申请的中德“气候变化和旱涝灾害”合作团队项目近日通过了中德专家的评审,获得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德科学研究基金交流中心的批准,中德科学中心将为该合作团队项目提供为期三年约28.5万欧元的资助.同时,中德“气候变化和长江旱涝灾害”合作团队初步计划在6月18日至19日在中德中心召开授牌和项目启动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中德科学教育年".为了回顾中德科技交流的历史,进一步推动双方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合作,2009年3月12日"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中德“干旱区特大城市(乌鲁木齐-昌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作研究项目近日在新疆启动。应德方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将参加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工作,该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被聘为该项目中方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4.
《西藏大学学报》2009,(5):91-91
近日,由我校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奠基仪式和“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当雄县羊八井举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德合作办学的历史入手,阐述了国内几所知名中德国际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了中德合作办学发展特色以及办学困难,并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思索与启示,最后展望了中德合作办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笔者参加了2004年8月20至9月4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Florence)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32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及会后的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该大会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主办,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地质复兴”。来自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美国代表600多人,俄罗斯代表500多人,中国代表有400多人。中国政府对此次大会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了中国代表团参会,委派国土资源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在开幕布式上致词。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中德科学与教育年.实际上,中德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已有390年的历史.早在1619年,德国宾根人邓玉函、科隆人汤若望就开启了中德之间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1628年,他和中国学者王徵编译的《奇器图说》刊刻于扬州,首次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了西方力学与机械知识.2008年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的伙伴小组合著的《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国科学院自然学科史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9年3月12日上午在中德科学中心举行了“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会上,与会嘉宾及专家就中德间互相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28日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到全球地质复兴的地质学、自然探险和文化遗产。国际地质大会4年举办一次,每一届承办国是在上一届大会上由会员在多个申请承办国中选出,此次大会就由意大利地质协会和多个地学组织联合承办,并设有组织委员会,主席由意大利米兰大学Attilio Boriani教授担任。大会有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参加,收到学术论文8000多篇,是历届大会中参加国家和人数较多的一次,到会人数除东道主外,中国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列第3位。共有来自地质、冶金、石油、煤炭等各个行业的48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都组成了代表团或派多名代表参加。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大会荣誉会员。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洪仁教授被当选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新任主席。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全额资助下,"分数阶动力学最新进展(Sino-German Bilateral Symposium on Fractional Dynamics:Recent Advances)"中德双边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3—18日在河海大学举行.会议旨在增进中德两国分数阶动力学研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为中德学者间的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双边人员往来与交流.7名德国教授、15名中国学者以及第三方邀请国3名以色列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4,(21):7-7
<正>【李克强以吃螃蟹妙喻推进中德务实合作】在10月10日举行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中,李克强总理说,中德合作领域和内容非常广阔和丰富,双方要像吃螃蟹那样,用智慧、技术和耐心抓好落实,把"螃蟹"吃干净,不能吃一口就算了。用中国话说就是要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各项合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科学,对地质体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即使提交了勘探地质报告,也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结束,在建井和开采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去认识、去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研究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地质地理教育,为西北地区及中国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西北联大的地质地理教育逐渐形成了地形学、气象学、经济地理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为中国区域地理发展与研究服务的课程体系特色。其教学师资均是留学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奥地利等国的地质地理学专门人才,以黄国璋、郁士元、殷祖英、郑励俭、张伯声等教授为代表,他们将西方先进的地质地理科学引入中国,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为西北地区乃至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科学人才。结论西北联大不仅形成了完善的地质地理科学教育体系,而且借助于留学欧美为主的教学师资,引进西方先进的地质地理科学教育与学术研究,从而奠定了西北地区地质地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12—1937年即民国肇始至抗战爆发中国地质科学建制化的历程,首次对这一时段中国地质科学的教育科研、学会组织、学术交流等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全面的梳理,认为这一时期地质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与地质科学建制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9月23日下午,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地质学系钟健报告厅举行。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高锐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张辉旭,国家"地球深部探测工程"重大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陈宣华,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张国伟院士、相关处室,院系的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地质学系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李四光地质科学创新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创思想表现在:敢于创造新的科学理论;贵于坚持新的研究方向,勤于进行新的科学实验,勇于从事新的科学实践;善于思考新的科学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11月8日,世界科学峰会中德美俄四国高级别圆桌会在线上召开,主题为“多边世界的科学”。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德国前联邦教研部部长安奈特·沙万等出席,围绕如何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及科学如何在多边主义中发挥关键作用开展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1月8日,世界科学峰会中德美俄四国高级别圆桌会在线上召开,主题为“多边世界的科学”。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德国前联邦教研部部长安奈特·沙万等出席,围绕如何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及科学如何在多边主义中发挥关键作用开展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控制理论领域科学合作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继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科学合作的年龄结构之后又一案例研究,揭示了我国控制理论领域科学合作年龄结构的一些特征。Y—E是二维合作年龄结构的最主要形式;Y—Y—E和Y—E—E是三维合作的常见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朝阳  潘煦 《广东科技》2008,(23):50-50
从科教兴国到科教兴粤,始终贯穿着科学和教育合作的思路。平等地看待科技和教育在振兴广东里面起到的作用,聪明地结合二者,以达到“科学教育合作,效果非常不错”的理想效果,这就是科教兴粤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寻找以最小的长度发生在矿物质中的物理过程与几千公里的地球物理观察之间的联系,固体地质科学的许多新的进展是基于对地质材料的性能和变形的观察及其解释。本书全面地介绍用于固体地质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材料变形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