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雅斯贝尔斯的现代物理学意识多半闭塞、片面,充满了"新""旧"物理学的无意义的陈词滥调.但是,后期雅斯贝尔斯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了现代物理学革命性发展中的真理内涵,最大限度地容纳了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广度,为奠定新世界观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如此,雅斯贝尔斯始终是康德哲学的追随者,对他来说,现代物理学像所有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界限.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933年雅斯贝尔斯的《高校革新提纲》与海德格尔的《校长就职演讲》,指出了二文中的基本思想差异、语义学差异和本体论差异。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都意识到了德国大学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在如何改革大学上两人却存在着尖锐分歧,前者主张在纳粹提供的“新的可能性”中彻底改造德国大学,后者则主张在大学的“传统理念”中逐步革新德国大学。  相似文献   

4.
劳动、技术与人类解放--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45-47,60
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光辉著作中,恩格斯基于劳动(技术或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就技术与人类生存、技术异化及技术与人类未来发展等论题阐发了一系列精湛的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19年西方兴起的"技术治理运动"后,在技术发展史上,技术治理在当代的理念与实践往往是通过与国家、社会的"嵌入"完成演进的,其具有"面向国家""面向社会"和"面向技术"的多重面向.三重面向的呈现与嬗变体现了技术治理在国家实践中形成了作为治理手段的技术治理、作为赋权工具的技术治理以及作为技术本身的技术治理等不同属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把米歇尔·福柯看成是一个技术哲学家。一方面,福柯区分了"硬技术"与"软技术",认为前者是指技术物及其制作活动,后者是指与治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实践理性;另一方面,福柯也提出了一套技术分类学:即作为"硬技术"的生产技术和作为"软技术"的权力技术、符号系统技术和自我技术。在这一技术分类学视域下,"硬技术"与"软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叠、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贯的技术体系。福柯因而深刻地洞见到技术与权力、技术与真理以及技术与伦理之间的本质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8.
作为人合目的性的基本样态,休闲活动自古以来存在于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演化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理论释义及实践状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代休闲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休闲生活同样出现了与休息分离、“劳工化”转向、自由意志流散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严肃审视,在多个角度的剖析下寻绎数字技术下现代休闲生活的归正逻辑,以推动现代休闲生活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解读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对他的技术定义、技术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发展的方式等提出疑问,其目的是要将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老子建构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并以自然主义反思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发展,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技术思想,这种思想可以称为技术自然主义。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以"道法自然"为作为技术合法性的形上依据,以"大道废"作为对技术异化的批判,以"复归于朴"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性路径,以"小国寡民"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想国。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实质是要以"道"的自然性规范技术的发展,以道驭技,建构技术价值与技术规律相统一的技术发展道路,反对技术的滥用。老子以形而上学的方式为技术发展寻求了理性的发展路径,指明了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终极关怀,在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当代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现代技术可以成为幸运,也可以成为不幸,这是人类的命运。在技术时代,哲学思维应该敢于正视人类的命运,并把这一命运视为使命。未来人道主义的条件是学会并控制技术,这里是人类斗争的一个无边无际的战场。学会技术,控制技术,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学会技术,因为不学会技术,人类就无法生存;必须控制技术,因为不控制技术,人类就沦为技术的奴隶。这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斗争,人类的前途全然维系在:“搏击蛟龙而不使自己变成蛟龙。”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科技的伦理预见和伦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关于科学技术是否可以进行伦理评价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是一直被忽视的,即对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实质上同时是一个对科学技术的伦理预见的问题。对科学技术而言,伦理预见优先于伦理评价。现代科技的发展迫切地提出了对科学技术伦理预见的必要性;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是不可能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4.
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范式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技术哲学的发展也需要合理的范式。但其自身的不成熟状况表明:技术哲学缺乏相应的范式。试图建立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范式之努力隐隐显现着,但是这一努力缺乏对自身根基——认识——的理解。“认识”在生存论中显现出自身是另有基础的样式。如此只有将技术哲学确立在现象学所提供的生存论基础上并建构起相应的范式,这门学科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前的科学史不能看成单纯的科学思想史,把科学思想史与科技关系史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对古代科学、科学思想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缓慢发展进行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在推行洋务运动进行近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从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企业,到聘用外国专家,创办近代学堂,再到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的近代化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学东渐,为近代科技在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奠基性的工作,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当下正在推行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分类看术语学学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层级联系的复杂系统,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者在这一体系中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各学科门类都可根据其研究对象、目的和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在这一体系中为自身定位.文章梳理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分类的几种经典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技术体系“梳型结构”的分类原则和大体框架,同时也为未来的术语学学科定位及其体系构建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李约瑟进行中西科技发展的比较,不过那是一种缺乏实际接触的比较。事实上,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传入西学,使得两种文明中的自然知识传统遭遇,其间产生的竞争、冲突与比较,留下许多可进一步探究的议题。文章选择从明末清初近代东西文明的遭遇与冲撞,来分析近20年来台湾的科技史研究所处理的一些新议题。  相似文献   

19.
西蒙娜.韦伊认为科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经历了彻底的转变。它日渐脱离直接的经验,获得代数的形式。这种转变导致了知识被少数专家垄断及与权力结合,进而导致了各种政治、文化危机。韦伊提出如果要克服现代科学与社会危机,就应该向古希腊科学回归。回归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几何学建立概念与经验的紧密关联,重建个体在劳动与科学中的自主性,并沉思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技术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技术本体论、技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技术进步论以及技术价值论四个角度评述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成绩与特色,并引出当今俄罗斯技术哲学对前者的批判继承关系和现今俄罗斯技术哲学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哲学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