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现代科学的发展由小科学时代走向大科学时代。其科学的发展特点是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即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科学的深度分化,使各门学科越来越专门化,而纵向发展则引起综合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己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新学科的兴起,促使传统学科的不断分化与解体。全世界每年新生几十种学科、新生上百种技术专业,共发展速度令人吃惊,可谓日新月异,似乎存在“杂交优势”效应。《控制论》创造人维纳曾指出:“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在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量急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活动中,政府和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应该选择哪些领域或项目,并形成何种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和资助政策。因此,学科布局评价与确定是所有科学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科布局概念的理解大概有如下两种:第一种理解是按照传统学科分类,学科布局就是那些具有相当研究基础和条件,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支持作用相对大的学科。第二种认为科学的学科布局不是单一的分支学科或领域,而是针对某一特大的科学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基础科学中的学科布局是学科政策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一、“混沌”与“混沌”学继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之后,一门新兴的学科混沌学正在崛起.“混沌”在中国的辞典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古代人所想象的世界开辟之前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糊涂、不清楚的意思.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混沌已成为一种学说,变成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4.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 ,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 ,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 ,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 ,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 ,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 ,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焊接已经从一种传统的热加工技艺发展到了集材料、冶金、结构、力学、电子等多门类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工艺学科.而且,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有新的知识融合在焊接之中.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当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科学无非就是它的历史。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史也逐渐成熟,现在已成为公认的学科。科学史的发展自然也导致对科学史的历史研究,这就是科学史学史,也译科学编史学。而推动这门学科建立的正是本书的作者阿伽西。他的1963年论文“走向一种科学史学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得到各方面专家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科技创新的特点是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互动。实践证明,学科交叉不但是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而且任何时候也都是学科发展和前进的一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2年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一词后,许多学科都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科的历史发展,并试图寻求未来学科发展的走向。教育学也是如此,《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①胡森对教育研究历史的考察,只是从本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为…  相似文献   

9.
自1962年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一词后,许多学科都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科的历史发展,并试图寻求未来学科发展的走向。教育学也是如此,《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①胡森对教育研究历史的考察,只是从本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为…  相似文献   

10.
 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是针对特定领域、一类方法或思维逻辑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应用、教育培训的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学科的形成是科技体系发展的方式和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交叉在当代科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交叉是科学综合化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近代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直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科学交叉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同科学技术的整体一样,一是由于科学内部的自身发展提出的科学问题,要求科学系统自我整合;二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综合性问题,要求通过学科间的科学交叉协作来予以解决。科学交叉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量的事例分析表明,在科学系统内…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在现代科学系统中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从传统语文学的“婢女”地位到对其它学科以方法论的昭示,再到成为当今科学系统中的研究前沿,语言学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发展过程。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现象是一种信息——符号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符号系统。语言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本体论意义。语言研究的进步促使着其它学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人类科学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学科,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数学主要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科学,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人们生产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门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学生时,对其进行数学教育,能够锻炼医学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对医学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医学院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大部分医学院,在培养医学学生时,难以重视数学教育,导致数学学科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本文基于此进行分析,表明医学院培养医学学生过程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王亚利 《科技信息》2012,(35):196-196,249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的发展不仅在于自身的学科体系内生长和发展出许多新的学科分支.而且它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的基础和前导。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发展.哺育着近代高新技术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梳理了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武器装备发展的3个基本划分阶段,从把握作战需求、设计体系结构、创新驱动引领、学科交叉融合、运用论证结合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对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一些思考,为科学谋划学科建设路径和推动武器装备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向其他学科的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是一门开放的方法性学科。生态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哲学都在向其他学科广泛渗透。本文详细分析了生态学的学科特征和科学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丽鈺  王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226-226,228
在20世纪,相关科学及技术的发展,使运动人体科学这一新兴的学科快速发展,并成为一门在竞技体育训练比赛、大众体育健身保健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逐步向微观研究深入。本文通过对于运动人体科学各逐级学科的发展现状综合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科学的现代发展特点,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分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和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一级学科,正面临良好发展的机遇期,思考和规划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理解学科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高校发展定位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学,这是一门研究量与量变的科学。它伴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产生、发展。翻开科学史,数学是最早崛起的学科之一。人类征服自然的每一进展,都有数学的功绩。当今数学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数学不仅它自身的研究内容更加广阔、丰富,而且它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已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方法论的作用。自  相似文献   

20.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不但类似于计算机和网络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科学,而且涉及面也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饮食到生命起源都是其研究的范畴。因此,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也造就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分支学科。本文主要对生命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其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