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一八六一年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在德国晚侏罗世(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以来,这种具有爬行动物骨骼特征的、但已长有羽毛的动物,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代表,并一直保持着鸟类『始祖』的称号.可是,近年来,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标本的相继发现,这『始祖』的宝座一再受到冲击.如有人认为,恐龙并没有绝灭,鸟类是它的后裔,『始祖鸟』是一种长翅膀的小恐龙.又有人从古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推测始祖鸟之前应该已有鸟类.更有甚者,据美国  相似文献   

2.
小菲 《小学科技》2013,(7):49-49
A:1861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动物化石,这种动物具有翼龙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却有着鸟类一样的羽毛。于是,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始祖鸟”。它的大小和形状与现在的喜鹊相似。不过,始祖鸟虽然长着羽毛,但它有着现代鸟类所没有的特征,例如,始祖鸟有牙齿,可以用来捕捉昆虫等;它的翅膀上还有三趾利爪,能够帮助它攀爬树木;它还有长长的尾椎。始祖鸟的这些特征与兽脚亚目恐龙相似。因此,科学家们一直为始祖鸟应该归为鸟类还是翼龙而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现代鸟类起源于始祖鸟.始祖鸟的化石发现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索伦霍芬(Solnhofen)地区,化石埋藏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始祖鸟身上同时具有爬行动物和鸟类动物的特征.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为人类研究鸟类起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初始材料.但是,始祖鸟是如何进而发展成为现代鸟类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化石材料而成了悬而未决的自然之谜.因此自始祖鸟发现后一百多年来,对鸟类进化的研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4.
天高任鸟飞,鸟类可是动物界里最优秀的“飞行家”,那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飞行的吗?长期观察发现,鸟类主要有两种飞行方式:拍翼飞行和滑翔。拍翼飞行是鸟类基本的飞行方式,随着翅膀有节奏的上下扇动,鸟儿可以自由控制身体上升或前进。这种飞行方式可分为上抬翅膀和下拍翅膀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们对鸟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现生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态习性的探索和了解上,而对于有关鸟类始祖和起源等问题,却每每受限于化石发现的不连续性以及人们对自然认知的有限性上。然而,追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却常常激发人类探索的激情,特别是当一些珍贵的化石标本被发现后。近些年来,我国出土了的大量鸟类化石,在学术界可以说是继始祖鸟之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始祖鸟鲜为人知的事实如果说人类认识鸟类是从现生鸟开始,那么,谱写鸟类进化历史的关键一环就是发现了始祖鸟。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虽然知道鸟的一般特征,但却不能给鸟类下定义…  相似文献   

6.
在136年前,科学家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地区中生代侏罗纪地层(距今约一亿四千五百万年)中,发现了一种形状大小如鸦、身覆羽毛的脊椎动物化石,这就是著名的始祖鸟。从此,与生物进化关系密切的鸟类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始祖鸟虽被称为“鸟”,但是它身上有许多爬行动物的性状。比如口中有牙,有多节尾椎组成的长长的尾巴,肢骨的骨壁厚而不充气,前肢虽已称“翼”,但却有三个分开的指骨且指端有爪……。于是科学家们推断,始祖鸟并不能像现今世界上的鸟类那样自由自在地飞行,  相似文献   

7.
鸟类究竟是如何学会飞行的?用生有4个翅膀的带羽毛恐龙的泡沫塑料模型进行的首个飞行测试表明,早期鸟类可能是以树林间的滑行作为它们飞行生涯的开始。有关鸟类飞行进化的争论是古生物学中一个持续时间最长且最热门的话题。最早的鸟类是从树上向地面滑翔的树栖生物,  相似文献   

8.
想要了解鸟类的飞行,你就应注意观察闯入你视线的鸟,比较它们的翅膀、体型和飞行方式,这样,你就容易了解鸟类飞行的奥秘了。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由于体表被羽而使身体具有一个光滑的表面。这种体形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小。大多数鸟类的翼很发达,因此能使鸟的身体克服地球的吸力而在空中飞行。  相似文献   

9.
马义 《小学科技》2010,(10):34-35
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飞行动物,如昆虫和鸟类。昆虫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飞行家",在3亿年前已升空飞行。鸟类要比昆虫晚出现1亿多年,但它们有坚硬、灵活的翅膀,是地球上最出色的"飞行家"。除了昆虫和鸟类之外,还有一些没有翅膀的动物,它们也能"飞行"。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算不上是飞行,只能说是滑翔。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04,(11):14-14
今年l0月2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和周忠和的一篇有关古鸟类飞行的文章。在这篇题为《一早白垩世鸟类的腿羽》的论文中,两位专家报道了一只生活在1.2亿年前的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鸟类化石。该鸟腿部的羽毛可能帮助揭开原始鸟类的“短尾”之谜,同时也进一步支持了鸟类飞行演化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泰戈尔诗集中的名句.当你仰望苍穹的时候,是否也会对着那片蔚蓝冥思苦想?亿万年前的空中,有哪些鸟儿曾振翅高飞?它们长什么模样?以什么为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近辽西热河生物群,解读古鸟类化石这本无字史书. 在现生脊椎动物中,鸟类是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类群,约有10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鸟类大多身披色彩斑斓的羽毛,拥有悦耳的叫声,并且善于飞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罕见的辽西热河古鸟化石 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鸟是始祖鸟,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上侏罗统地层中(距今约1.5亿年).从化石来看,始祖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骨骼特征,因此被视为支持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观点得到普遍接受,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鸟类起源与演化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7)
自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仑霍芬地区发现第一枚始祖鸟化石标本以来,国际科学界围绕鸟类起源问题的争论此起彼伏,绵延不断。众所周知,始祖鸟是一种十分奇妙的生物,不仅具有明显的爬行类的(近祖的)性状特征,而且也具有显著的鸟类的(近裔的)性状特征。譬,如,始祖鸟嘴里长有锐利的牙齿,尾较长且由20余节尾椎组成,腓骨与胫骨等长,跖骨不愈合,前肢掌骨不愈合等都是与爬行类祖先相近的原始特征,而全身覆盖的羽毛,叉骨出现,两足的拇趾与其余三趾成对握状等均属与后裔鸟类相近的进步特征。因为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触角     
<正>像蝙蝠一样飞行的恐龙鸟类的翅膀和其近亲兽脚类恐龙的前肢共用一套形体构型,而片状飞羽被认为是鸟类和能够飞行的兽脚类恐龙最关键的特征。201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临沂大学郑晓廷带领的团队在Nature上报道了产自河北省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的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标本,命名为奇翼龙(学名Qi yi,这也是迄今最短的恐龙学名)。奇翼龙属于与鸟类关系密切的擅攀鸟龙类,其前后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辽宁北票义县组一件新的初鸟类(Avialae)化石,这是继中华神州鸟(Shenzhouraptor sinensis Ji et al.2002)之后初鸟类化石的又一发现。它以上颌无齿而具角质喙、胸骨发达且具龙骨突、前肢显著长于后肢等特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不同,以后肢第Ⅰ趾爪已反转而与其它3趾对握等特征与神州鸟相区别,该化石被命名为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Jixiangornis orientalis gen.et sp.nov.)。中国辽西新近发现的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目前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真正具有角质喙和飞行能力的原始鸟类。  相似文献   

15.
两只雉鸡     
两只雉鸡,一只金尾,一只红尾。它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一个巢里,又被同一个猎人捉回家,关在同一个鸟笼里。猎人家的鸟笼小得可怜,但金尾雉每天坚持在笼中操习飞行动作,把一双翅膀练得强劲有力。红尾雉却天天饱食终日,把身体养得臃肿不堪。金尾雉规劝道:“咱们都是鸟类,是鸟类就应该学会飞行的本领啊!“飞行?”红尾雉冷笑一声,“关在笼子里,往哪儿飞?还是趁早死了那条心吧!免得白费劲。”金尾雉无奈地摇摇头,只管扇动着翅膀继续操练;红尾雉则又垂下眼帘,独自舒舒服服地晒太阳。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鸟笼打开了,金尾雉凭着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癸巳年,辽西九佛堂,化石出新.古鸟化石,长约一尺,看似玉门甘肃鸟,实则其“同胞姊妹”,遂定新种,名为甄氏甘肃鸟.意义不凡,世人瞩目.此鸟缘何此名?涉禽乎?游禽乎? 在我国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众多鸟类化石被发现之前,古生物学家对古鸟类的认识多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的几件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身上长着羽毛,发现于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白垩纪的鸟类了解比较多的主要来自晚白垩世的鱼鸟、黄昏鸟类.  相似文献   

17.
鸟类的祖先到底是谁?是大家一直公认的始祖鸟吗?为了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小鸟丽丽决定借一下玉米博士的穿越机,回到远古时代开始一趟寻亲之旅,找找自己的根!从哪儿下手呢?当然是从顶着“鸟类祖先”头衔的始祖鸟开始查喽!  相似文献   

18.
始祖鸟的骨骼和羽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人们有关鸟类早期演化的知识,但鸟类起源于哪类动物仍旧是古生物学家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20.
鸟类起源问题及其相关问题是20世纪至21世纪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学议题之一。随着辽西热河生物群及燕辽生物群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鸟类起源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假说因证据充分而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在此期间,曾经存在一个"时间悖论":已发现的大多数带羽毛恐龙所处的地质年代比迄今最早的鸟类始祖鸟要晚,这成为恐龙起源假说反对者的有力武器。而赫氏近鸟龙是人们第一种确定的比始祖鸟早的带羽毛恐龙,作为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之一的赫氏近鸟龙便成为支持鸟类起于恐龙假说的有力证据。自近鸟龙发现后的10年间,古生物学领域在以近鸟龙为对象的研究中连续取得重大进展,涉及分子生物学、演化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等领域,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理解近鸟龙行为习性、生理功能以及其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