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研究围岩对风流温度的影响,分析了围岩调热圈形成的各时期及影响调热圈的因素,利用FLUENT对干燥巷道风流受围岩传热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内风流速度相对较小时,围岩对风流温度的影响就相对明显;随着风流距离入风端距离的增加,风流温度的变化与巷道围岩调热圈半径变化相关;风流温度在变化过程中分为3个阶段:初期阶段,缓步阶段与稳定阶段;在巷道风流温度变化的各阶段中初期阶段所占长度比例为77.2%,缓步阶段所占长度比例为11.55%,稳定阶段所占长度比例为11.25%.  相似文献   

2.
井巷围岩与风流的不稳定换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矿内风流与巷壁换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围岩与不稳定以流换热系数的解析式、理论解和实用式,导出了风流温度变化和围岩调热圈的计算方法。通过兖州东滩矿4306运顺掘进巷道风流与围岩换热的进行现场实测和分析计算,得出了掘进围岩调热圈与掘进时间呈平方跟关系变化、不稳定换热系数随掘进时间呈负幂指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深部巷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采用理论推导得到圆形巷道围岩瞬态热-弹性耦合解析解,分析了巷道围岩温度场和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研究了热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围岩温度分布呈非线性变化,表层温度梯度大,围岩深处温度梯度小;随通风时间延长,围岩温度逐渐降低,冷却圈不断增大,温度梯度逐渐减小,温度分布曲线趋于平缓;通风能够改变围岩应力状态,切向热应力在围岩表层表现为较大的拉应力,而在深处表现为较小的压应力;径向热应力为拉应力,热应力加剧了巷道围岩顶底板塑性区扩展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交替显式直接差分法建立了热型连铸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的差分数值方法,并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交替显示差分格式建立差分方程进行热型连铸过程温度场模拟计算,计算过程简单,所得计算结果严格收敛,说明交替显示差分格式建立差分方程的合理性,是一种较好的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连铸速度对纯金属Al凝固时固液界面的位置影响较大,随连铸速度增大,液固界面位置从型内向型外移动,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巷道开挖后巷道周边应力分布特征及松动圈半径的大小,根据SMP准则探讨了松动圈形成的力学机理,提出了松动圈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了巷道围岩应力、位移、破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对井下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内腹板局部区域蚀损严重的90t转炉托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大型CAE仿真分析软件ANSYS对转炉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场、热-固耦合应力场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蚀损托圈能否继续使用。结果表明,温度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与蚀损前相比,托圈蚀损区域某质点应力增加近一倍,蚀损区域最大应力达111.1MPa,对托圈的结构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加固维护以提高托圈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围岩破碎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巷道的稳定性,需要清楚了解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假设,进一步推出了围岩破碎圈半径的理论计算公式。在神火集团的新庄煤矿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YZT—Ⅱ型岩层钻孔探测仪进行围岩破碎圈的现场实测,整理出在不同的地质和围岩属性条件下测量的结果,并且对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破碎圈的影响程度,证实了理论的正确性,可以指导巷道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的选取。  相似文献   

8.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大小影响着巷道的变形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煤矿而言,收集某一采区的松动圈实测值,对相似采区巷道的采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采用探地雷达测定王楼煤矿15121轨道顺槽围岩松动圈的大小,应用FLAC3D软件模拟验证,分析了探地雷达用于探测巷道围岩松动圈的科学性,预测了松动圈的发展,很好地应用于指导支护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热态沥青混合料在特定条件下的铺筑温度场,建立了铺筑温度场的一维非稳态仿真模型。仿真模型采用有限差分隐式格式,取静态定值气温、风速、太阳辐射、表面洒水量、下承层初始温度场以及下承层材料热物性参数,每隔一时间步长而变化一次的表面传热系数、有效辐射、铺层材料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随前三次碾压每次非连续变化一次的铺层材料密度。从而将求解一维非稳态铺筑温度场转化为用数学工具求解沿铺层厚度方向任意位置处每隔一定时间间隔的温度值。结果表明:经仿真模型验证,确定了仿真模型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小某中速柴油机活塞镶圈在热负荷状态下的应力集中,消除活塞镶圈断裂现象,文中对该中速柴油机活塞及活塞镶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活塞镶圈温度场、热变形及应力场的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时把温度场和热变形作为结构应力计算的边界,从而获得活塞镶圈在热负荷状态下的综合应力场,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采用单件分析、结合面自由度耦合的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活塞镶圈热负荷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活塞镶圈的固定销孔处产生了较大的应力集中,固定销孔的结构不合理是活塞镶圈断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空间圆的方程在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空间圆的方程求圆柱面、圆锥面的方程比较繁琐,空间圆的圆心和半径又是它的重要参数,文章主要根据空间圆的方程求出其圆心和半径,再由空间圆的圆心和半径推出圆柱面和圆锥面的方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井通风入口风流季节性差别大的现象,对不同季节通风巷道风流温变规律进行现场测试,建立巷道围岩-风流换热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通风风流与围岩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在煤巷中流动过程中不断与围岩进行热交换,进而导致风流温度不断升高,但在工作面段风流升温缓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不同季节通风巷道内风流升温效果差别明显,入口风流温度越低,风流在巷道内流动相同距离时,温度越低,但温升越大。  相似文献   

13.
对圆形的识别是机器视觉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准确确定复杂背景图像中圆的位置,提出了一种将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与三点拟合圆联合起来的新算法,通过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训练不同类型的圆形样本,得到超平面方程f(x),以f(x)为中心线,构建一个宽度为2ε的近似圆环型间隔带,在此间隔带上的点都被认为属于圆形边界上的点,然后运用三点拟合圆几何算法计算出圆心和半径,从而达到识别圆形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算法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能够在噪声比较大的背景图像中得到圆形的边界信息,从而确定圆的位置,较仅使用某一种圆形识别算法有一定的优势。在以圆形作为定位的机器视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换热器传热效率与强化对高温热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换热器是高温吸收式热泵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传热效率及其传热强化对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热泵系统的设备费和操作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计算了不同传热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换热器传热温差与(火用)损及传热效率的关系,提出采用强化传热元件和评价热泵系统性能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埋热源混凝土冬季养护控温方法,研究热源对混凝土温度历程的作用.基于成熟度概念,研究养护温度、龄期对混凝土水化程度及热学性能发展的影响;依据抗压强度预测公式,预先设计温度历程;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瞬时热能方程,构建温度历程精确控制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混凝土升温速度的准确控制,维持稳定阶段温度,以及保证混凝土降温速度,实现混凝土温度历程及强度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16.
确定井巷风流热量来源及关键地点温度变化、热增量与损失量,并以之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深井气候调节是通风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改进传统的傅里叶导热模型,建立了基于通风井巷实际断面形状的三维热传导模型,针对不同井巷断面形状确定了反映流速与流量状态的动量相关的计算边界条件,并结合时间参数揭示了岩层内部导热以及井巷岩壁与气流间的热交换规律,建立了湿壁面与气流间的热湿传导方程.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国内某大型深井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获得了关键地点的温度、湿度、热量等参数的走势和变化特点,为矿山开展深井气候调节与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虑污水中固体颖粒侵入地层,堵塞孔隙降低地层渗透性,对其建立数学模型,将模型归结为问题1和问题2。问题1是一个确定p、sw、s。、劝的偏微分方程反问题,对于问题1,建立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求解;问题2是一个确定Cp,的初边值问题,在问题1的基础上,其求解可用特征线法,由Cp、Φ又可计算出油层渗选率及伤害半径等。求解过程是问题1和问题2辗转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了几种稠环芳烃分子的对称性与其荧光效率的关系,并认为,在影响稠环芳烃荧光效率的诸多分子结构因素中,分子的对称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称性高的分子,其荧光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Thermal maniki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simulating thethermal state of human bodies to facilitate the evaluationof thermal comfort properties of various clothing assem-blies.Based on the heat balance principle and analysis ofrelated factors,the heat production rate of manikin isrecommended as an efficient evaluation index.Whereas,its inside heat production which occurs as a result of the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insidepart and outside surface,should not be ignored.Through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a compensative equation is dedu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