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退田还湖区资源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不同海拔高程、不同洪水发生频率的季节性洪水淹没特点,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区进行了不同洪水频率的分带;分析了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不同洪水频带的自然资源特征(水文、植被、土壤和湿地资源等),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洪水淹没频带资源再利用的避洪减灾生产方案,以期为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湖区避洪农业、立体农业等提供战略性决策参考,将有效地推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资泺再利用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丁红秀  徐亮 《江西科学》2004,22(3):208-211
鄱阳湖候鸟举世闻名,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除鸟类以外,湖区内还栖息繁衍着为数众多的各类水生和陆生动物,它们正受到大生态环境改变及当地人民群众生产活动的巨大威胁。笔者较系统地分析了鄱阳湖地区动物多样性的特征及湖区动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初步探讨了湖区动物多样性保护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富营养化研究成果,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对参数法营养级别评价、营养物质负荷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参数法能够简便地评价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级别;营养物质负荷模型适用于对氮、磷营养元素负荷的统计计算;预测模型则使鄱阳湖湖区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得到了定量评价.将参数法与模型进行综合应用,对于鄱阳湖富营养化的长期研究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小英 《江西科学》2003,21(3):244-248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鄱阳湖区的水灾治理,几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实施控制工程是减免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区水灾的治本之策。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两种控湖水位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6~18m运行方案”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14~16m波动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有利于改善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挥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更有利于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网络图的形式,对鄱阳湖区十县一市建立了能源描述模型.通过网络图,分析了湖区的能源问题,用具体的数据定量地描述了湖区能源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并为能源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湖区能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鄱阳湖地区的能源问题,应根据湖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走一条节能和开发并进的路.  相似文献   

6.
戴芳筠  辜晓青  陈兴鹃  聂志强 《江西科学》2021,39(4):670-673,689
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南岸接壤处,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明显的涨退水干湿交替造就了流域湿地的丰富资源,其生态及经济价值使得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动态监测鄱阳湖的水淹范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初探哨兵雷达1号卫星2016—2019年遥感数据采用阈值分割法提取鄱阳湖水域面积,并通过构建湖区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结合江西五大水系和鄱阳湖区主要水文站水位数据,分析鄱阳湖水域在全年内的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建立鄱阳湖水域面积和水位的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水域面积受季节影响很大,近4 a夏季平均水域面积最大为3505 km2,春秋季节次之分别为2602 km2、2227 km2,冬季最小为1902 km2;2)通过构建全年最淹没时间指数发现,占湖区19.9%的面积为年内长久水域;而剩余的81.1%的年内变化水域,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存在干旱或者洪涝的风险;3)鄱阳湖水域面积与星子及湖口水文站水位数据灰色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467、0.7359,线性拟合系数均大于0.8,水域面积与水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2011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为数据源,在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以鄱阳湖湖区重点圩堤、穿堤建筑物、水系、湖区自然保护区等要素查询与分析为核心的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为我省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亦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鄱阳湖24个气象台(站)25年的同步气象资料,对湖区农业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湖区农业气候因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农业气候相似的原理,选择了多因子的农业气候指标,采用模糊聚类的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把湖区分成四个农业气候区和八个副区,因地制宜地利用湖区农业气候资源,求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开发、治理鄱阳湖,发展湖区大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具有相对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湖控工程实施后,湖区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18.0m之间,对鄱阳湖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就实施湖控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鱼类、水生植物、水生哺乳动物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实施湖控工程后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将得到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会有所增加,但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苔草类植物的减少将影响鲤科鱼类卵的附着孵化;建闸将季节性阻隔鱼类和江豚的洄游通道.  相似文献   

10.
侯学煜 《大自然》1989,(1):19-20
鄱阳湖是我国交接"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第一大淡水湖,位于世界上得天独厚的典型亚热带北端.湖区内水域、草滩、沙洲、农田、丘陵、山地等自然条件和资源非常复杂.过去在"左"倾思想驱使下,盲目围湖造田、毁林开荒、酷渔滥捕,用地不养地;近年来又有工业污染、血吸虫病蔓延,造成湖区生态平衡失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未能充分发挥.为纠正过去的错误,发展国民经济,对鄱阳湖的合理利用,提出个人的下列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尤鑫 《江西科学》2012,30(6):848-852
琵琶湖是一个世界性成功湖区流域开发实践案例。在对日本琵琶湖开发与保护发展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从其湖区开发和保护、治理和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总结分析,通过琵琶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比较研究,得出了琵琶湖湖区流域开发和保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为我国首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样板区域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位空间差异及其对湿地水文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湖泊受支流入流及湖底特性、风浪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内部不同区域的水位存在空间差异.水利工程设计、湿地水文调控分析中常以单个水文站点的水位代表整个湖泊的水位状况.受五河及长江水量变化规律的综合影响,其枯水水位空间差异较大.在洲滩湿地水文调控分析中,代表水文站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湿地水文分析中常采用湖口、星子两站作为鄱阳湖的代表站.但站点选择却均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本文结合56年来鄱阳湖湖区7个水位站点的监测数据及站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分析了湖区各水文站点间的水位差异及水位比降.结果显示棠荫站作为鄱阳湖湿地水文分析的代表站较合适.结合鄱阳湖湖底地形数据探讨了相对于棠荫水位,以湖口或星子水位来模拟鄱阳湖洲滩湿地面积的差异,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3期秋季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鄱阳湖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对反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自然因素方面和人为因素综合分析18 a鄱阳湖区的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地表温度等级图显示湖区范围内地表温度较良好;2007年鄱阳湖区地表温度出现异常,极高温区出现在鄱阳湖西北岸,鄱阳湖周围均出现次高温区,城镇地区主要以次高温区为主;2018年的地表温度等级以次高温区为主。2)从2000-2018年,鄱阳湖核心区主要以次高温区和中温区为主,极高温区和高温区随着城镇地区的分布特征而变化,极低温区出现山部地区,中温区较大幅度减少,次高温区分布范围明显增多。热岛现象以鄱阳湖为中心呈放射性扩散。这也说明在三峡大坝蓄水后,对鄱阳湖区的地表温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地表植被覆盖度越好温度越低。海拔与地表温度从整体来看也呈负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温度越低。但次高温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的海拔较中温区偏高,但差距不大。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鄱阳湖区生态保护规划及粮食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鄱阳湖湖区水牛锥虫病传播媒介的种群和生态观察的结果.调查证明湖区水牛锥虫病的传播媒介——虻、蝇、蠓计3科6属18种,其中8种为江西省的新纪录.中华斑虻、华广原虻、端小斑斑虻、白跗黄虻、厩螫蝇、南螫蝇为湖区的优势种.每年5—10月为传播媒介的活动季节.作者提出每年5月以前和10月以后进行家畜锥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加速控制锥虫病.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其范围的界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据鄱阳湖区域的自然基础以及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从都阳湖平原、鄱阳湖区域网络型经济地域等方面界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18年5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i)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以鄱阳湖为核心向外围过渡为耕地、林地等主要地类;人类活动及生态退化的双向递推导致城市空间面状扩张和林地流失严重;(ii)在土地利用动态转移方面,这18年间鄱阳湖区约17.63%的土地发生了转移,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草地成为主要转化类型;(iii)从斑块类型水平看,林地和耕地是鄱阳湖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者置换趋势明显;从景观水平看,鄱阳湖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iv)鄱阳湖区南部的景观分离度高于北部,水陆交错带的景观分离度较高,形成了环鄱阳湖水域的景观分离圈.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18年5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i)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以鄱阳湖为核心向外围过渡为耕地、林地等主要地类;人类活动及生态退化的双向递推导致城市空间面状扩张和林地流失严重;(ii)在土地利用动态转移方面,这18年间鄱阳湖区约17.63%的土地发生了转移,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草地成为主要转化类型;(iii)从斑块类型水平看,林地和耕地是鄱阳湖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者置换趋势明显;从景观水平看,鄱阳湖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iv)鄱阳湖区南部的景观分离度高于北部,水陆交错带的景观分离度较高,形成了环鄱阳湖水域的景观分离圈.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18年5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i)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以鄱阳湖为核心向外围过渡为耕地、林地等主要地类;人类活动及生态退化的双向递推导致城市空间面状扩张和林地流失严重;(ii)在土地利用动态转移方面,这18年间鄱阳湖区约17.63%的土地发生了转移,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草地成为主要转化类型;(iii)从斑块类型水平看,林地和耕地是鄱阳湖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者置换趋势明显;从景观水平看,鄱阳湖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iv)鄱阳湖区南部的景观分离度高于北部,水陆交错带的景观分离度较高,形成了环鄱阳湖水域的景观分离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鄱阳湖在社会生活里为考察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所获得的族谱、官方档案、口述资料等,力求能够更加深入地反映湖区人群在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为湖区更加和谐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规划南昌枢纽正常调度运行条件下对鄱阳湖区水质的影响,针对区域水质现状,以主要污染物COD、氨氮、TN、TP为指标,应用MIKE21模型建立反映模拟评价赣江入河口区域及邻鄱阳湖水域水质演变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规划南昌枢纽建设对鄱阳湖水质影响主要集中在入湖口闸门及附近区域,对鄱阳湖整体影响较小。规划枢纽正常运行后,靠近赣江的南矶山、伍湖分场鄱阳湖考核断面水质浓度有所减少;靠近金溪咀、南湖村鄱阳湖考核断面水质浓度有所增加,不改变鄱阳湖水质类别,对鄱阳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