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12-30个月,无1例死亡,全部骨性愈合。结论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确切安全,术后严重并发症少,病人早期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方法 对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12~30个月,无1例死亡,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确切安全,术后严重并发症少,病人早期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弹响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不被人注意,易误诊或漏诊。弹响髋的治疗,笔者认为应以保守对症治疗为主,但外伤后出现弹响髋应采取手术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4.
在诠释"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理解剖角度分析了"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的内在联系.经研究发现"屈蹬技术"不仅有利于加大支撑腿同侧髋关节的伸展速度与幅度,还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同侧髋关节的屈髋速度,并且髋动力需要"屈蹬技术"做稳固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诠释“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理解剖角度分析了“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的内在联系。经研究发现:“屈蹬技术”不仅有利于加大支撑腿同侧髋关节的伸展速度与幅度,还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同侧髋关节的屈髋速度,并且髋动力需要“屈蹬技术”做稳固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诠释“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理解剖角度分析了“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的内在联系。经研究发现:“屈蹬技术”不仅有利于加大支撑腿同侧髋关节的伸展速度与幅度,还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同侧髋关节的屈髋速度,并且髋动力需要“屈蹬技术”做稳固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诠释"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理解剖角度分析了"屈蹬技术"与髋动力学说的内在联系.经研究发现:"屈蹬技术"不仅有利于加大支撑腿同侧髋关节的伸展速度与幅度,还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同侧髋关节的屈髋速度,并且髋动力需要"屈蹬技术"做稳固支撑.  相似文献   

8.
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髋关节角度始终增大。髋关节几乎不参与缓冲髋在跳远起跳动作中的位置和其角度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在起跳着板瞬间蹬伸和蹬伸阶段积极"伸送髋"对于提高跳远成绩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竞走的转髋从原来的左右转动,到现在以垂直轴为主的转动,是当前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6例(255髋)。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246例(255髋)患者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患者随访2.0~9.0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怆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合理选择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在上挺预蹲制动技术的教学训练中,突出屈髋动作技术要领教学---两臂放松,挺胸收髋,大胆预蹲,可明显提高上挺技术教学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髋关节病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该手术难度高,创面大,无菌要求高,患者对手术顾虑多,因此,对手术的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开展的人工全髋置换术43例的手术配合,并对患者准备,手术配合及术后评估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男10例,女11例,对得到随访的21例做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7~36个月,平均16个月.疗效评价优6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1%.共有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优于其他固定方式.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观察骨折髋支撑关节(FHSJ)防治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用家犬36只,手术股骨头脱位,头颈交界处线锯截断,2枚螺丝钉固定.对照组股骨头复位,伤口缝合;实验组安装FHSJ后缝合.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均出现坏死.24周后实验组股骨头逐渐恢复,仅轻度纤维化;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并塌陷变形.48周后实验组股骨头恢复正常;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塌陷并碎裂.说明FHSJ能有效防治股骨颈骨折导致的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立定三级跳远"送髋技术"辅助练习的设计与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普拉提中心力量(脊柱、腰椎、髋部周围的力量)对立定三级跳远"送髋技术"教学的影响,尤其对跨跳结合过程中髋部的前摆与后伸技术动作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疗效。方法:选择36例患者,分成石膏固定组及外固定架治疗组。对术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固定架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结论:外固定架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明显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短跑"送髋技术"辅助练习的设计与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送髋"技术对短跑教学的影响,尤其对百米起跑后加速疾跑和途中跑髋部的前摆与后伸技术动作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百米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是一种由钢筋混凝土和石膏纤维板组成的可用于多高层建筑的新型组合墙体结构.本文对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复合墙板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讨论了剪跨比、轴压比等参数对复合墙板承载力、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强,抗震性能较好,剪跨比对复合墙板滞回性能有较大影响.建立了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的等效带缝剪力墙简化分析模型.对等效带缝剪力墙的滞回分析表明,等效带缝剪力墙与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受力机理及滞回性能均较为接近,验证了采用等效带缝剪力墙进行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整体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人字形面齿轮几何设计与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面齿轮副,即人字形面齿轮副。基于全齿面精确建模的面齿轮副设计方法,建立了人字形面齿轮副的几何设计方法。建立了虚拟产形齿轮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人字形面齿轮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人字形面齿轮副的精确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加载接触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字形面齿轮副的基本特征:轮齿接触、圆柱齿轮轴向力、重合度、传动误差、内外侧轮齿齿宽的影响、内外侧轮齿相位的影响。数值研究表明人字形面齿轮副具有如下优点:圆柱齿轮无轴向力,简化了轴承支撑;可以采用大传动比、大螺旋角,承载能力强,振动噪声水平低,适用于高速重载场合;旋转方向敏感度低,适宜用于需要双向转动的场合。该文最后总结了人字形面齿轮副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82例、PFNA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例.男性92例,女性128例,年龄70~101岁,平均79.8岁,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51例、Ⅲ型78例、Ⅳ型44例、Ⅴ型20例、R型(逆粗隆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三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DHS组居中.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DHS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9例(13.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稳定型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DHS髓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