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大直径扩底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较高,难以通过常规的静载试验得到其极限承载力。通过岩基载荷试验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岩基变形模量,基于荷载传递法,桩侧采用双曲线传递函数、桩端采用考虑变模量的非线性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更能反映桩土体系受力性状的大直径扩底人工挖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此预测模型对大直径扩底桩相关参数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南宁软岩互层地基桩基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桩径和扩底直径相比桩长对桩基承载力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扩底直径为5. 6m的扩底桩相比同桩径等直桩承载力提高53%,且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用量,在工程地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使用扩底短桩。  相似文献   

2.
基于荷载传递法和广义双曲线函数, 建立了大直径扩底桩的单桩解析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土体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桩体采用弹性模型,在桩土接触面间设立接触对.分析了桩底沉渣、扩底高度和扩底直径对大直径等截面桩与扩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得出桩身轴力、桩侧阻力和桩顶沉降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扩底桩可明显提高承载力并减小桩顶沉降;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减少桩底沉渣厚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大直径扩底嵌岩桩在高层建筑中的抗拔承载力及影响因素,以深圳某高度为660 m的超高层工程为背景,采用自平衡法对3根大直径扩底嵌岩抗拔桩进行加载试验。在试桩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扩底抗拔嵌岩桩数值模型,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及参数化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桩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大直径扩底嵌岩桩的抗拔工作特性。同时讨论并分析了大直径扩底嵌岩抗拔桩的桩身轴力、桩身等直径段和扩底处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研究了扩大头周围岩体弹性模量、扩径比和扩底高度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径比的增大对大直径嵌岩桩的抗拔承载力影响较大,扩大头周围岩体弹性模量和扩底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的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于现有承载力确定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确定原则的探讨,给出了按沉降变形控制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并推导出了确定无静载试验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按作者提出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工程实测值符号较好,能充分发挥大直径扩底桩的潜力,可以供工程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大直径扩底桩墩基础在不同扩底位置时的承载特性及破坏规律。为大直径扩底桩墩基础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目前大直径扩底桩竖向端承力计算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将球孔扩张理论应用于扩底桩端承力的计算,建立了扩底桩的球孔扩张理论计算模型.考虑扩底桩桩端外边缘处力矩平衡以及几何对称性,建立极限球孔扩张压力、桩端中心以下主动土压力及扩底桩端承力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大直径扩底桩端承力的解析解,求得黏性土和无黏性土中扩底桩端承力的表达式.利用原型扩底桩试验对该公式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影响扩底桩端承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杨氏模量、泊松比、扩底桩的扩底半径和入土深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解答精度满足工程要求;经验方法对扩底桩端承力进行折减只是经验的总结,物理意义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型变直径灌注桩——挤扩支盘桩和旋扩珠盘桩的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设计了模拟挤扩和旋扩成盘的模型试验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新型变直径灌注桩在承载和抵抗变形方面与普通等直径桩相比的优越性,同时还比较了挤扩和旋扩这两种不同施工方法对变直径桩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讨论了它们在荷载传递上的区别.研究表明,挤扩成盘时由于施工期间挤密盘周土体使盘的承载力高于旋扩成盘的承载力,从而使挤扩支盘桩盘的承载作用大于旋扩珠盘桩的承载力,同时前者盘的作用也要明显大于后者,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注意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任国明 《科技资讯》2010,(13):111-111
钻孔扩底灌注桩是把按等直径钻孔方法形成的桩孔钻进到预定的深度,换上扩孔钻头后撑开钻头的扩孔刀刃使之旋转切削地层扩大孔底,成孔后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扩底桩以获得较大垂直承载力的施工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软土地区大直径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保证成桩施工质量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承载特性,确定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端阻比、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并分析扩底与否、扩底位置、地层特性对AM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泥岩地区AM桩进行自平衡试验,建立M IDAS-gts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将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推出AM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考虑AM桩的横向尺寸效应,计算分析两类非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的端阻比、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并与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对应参数对比.结果数值模拟所得极限承载力比自平衡试验值大30%左右,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端阻比比非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端阻比高12. 5%,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也要比非泥岩地质条件下高140. 5 k N/m3.泥岩地质条件下通过扩底作用,AM桩极限承载力比同尺寸等直径桩提高35%,泥岩地质工程性质较好,更有利于AM桩发挥较高承载性能.结论扩底作用很好地发挥了端承效应,提高了AM桩的承载能力以及混凝土利用效率.改变扩底位置对承载力没有影响,但在桩基底部扩底更有利于桩基整体协调变形.承载性能较好的土体更能够发挥了AM桩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推导出大直径挖孔扩底灌注桩在主要竖向荷载和负摩阻力作用下 ,计算桩身直径和扩底端直径的实用公式 ,指出其主要适用于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良好场地 ,同时 ,桩基扩底端等必须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 .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于大直径扩底墩桩身检测中的理论依据和典型波形.  相似文献   

12.
某综合楼桩基础应用软岩层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设计大直径挖孔扩底桩墩,取得了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工期短、质量可靠、减少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劲扩复合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同心沉入刚性桩,通过水泥土或芯桩实现扩体,进而组合形成具有扩体形态和力学特性的一种新型复合桩型。本文针对劲扩复合桩,通过同直径多桩型进行现场单桩载荷试验对比,研究多种桩型Q-S曲线、桩身轴力分布以及桩身侧阻力特点,进而分析劲扩复合桩竖向承载能力和桩身侧阻力发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劲扩复合桩的极限承载力是同直径钻孔灌注桩的1.39~1.69倍;劲扩复合桩Q-S曲线呈“缓降型”,表现出大直径桩的承载特性;劲扩复合桩侧阻力计算值与预制桩及灌注桩桩侧阻力经验值的比值平均值为1.54~2.50。  相似文献   

14.
依托武汉某工程实例,对大直径扩底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岩石极限单轴抗压强度室内试验和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采用规范提供的计算公式,用两套试验参数对单桩承载力进行预估,并通过现场单桩载荷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深层载荷板试验参数预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明显大于岩石极限单轴抗压强度室内试验计算值,且前者与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更为接近,可准确预估单桩承载力,进而为后续大直径扩底挖孔桩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苍南县灵溪自来水厂厂房工程实例,探讨了软土地区大直径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保证成桩施工质量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建立竖向极限荷载下考虑桩型和土性的含未知参数的统一复合破坏面;根据最大最小值原理,确定破坏面函数中的未知参数及其表达式,从而计算得到极限承载力。通过针对扩底楔形桩和常规扩底桩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所建立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分析桩型(如扩大头直径、楔形角等)和桩周土性(如凝聚力、内摩擦角等)等因素对扩底楔形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计算扩底楔形桩竖向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理论对比分析多层土地基扩底单桩与群桩的抗压、抗拔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并对比分析了扩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群桩的抗压、抗拔承载能力均大于单桩。抗压群桩桩间距从1.125D(D为扩大头直径)增加到2.250D时,荷载增长率为4.39%;超过2.250D后荷载增长率趋缓,在1/2极限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位移比单桩大0.37 mm,而承载力比单桩增加了46.59%;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基本一致,群桩的极限承载力比单桩极限承载力大266 N。抗拔群桩间距分别为1.125D、1.250D、1.750D、2.250D时,与相同持力层厚度单桩相比,其抗拔极限承载力分别增加40.94%、59.38%、87.11%、88.57%。抗压单桩和群桩桩身轴力沿着桩身深度的增加方向均呈现凸曲线减小趋势。桩身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从细观角度分析揭示了群桩综合承载能力大于单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扩底桩深基础与普通桩基及浅基础的区分及设计计算,根据均布荷载下的Boussinesq与Mindlin解,结合现有文献对"扩底桩"或"扩底墩"等扩底深基础进行界定,对其承载能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扩底深基础与普通桩基的区别是扩大头因素的存在.通过对不同形式基础底部附加应力的计算可知,若以两者差异δ=0.2为基准对扩底基础的深浅进行界定,则埋深与扩底直径之比宜取0.62,并将其作为深浅基础的划分界限,而且实际工程亦验证了此界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性能,对3根直径为1 000 mm的普通灌注桩和4根直径为1 600 mm(2 800mm)的扩底桩进行了一系列静载以及自平衡试验。不同类型灌注桩的静载试验分析表明:是否注浆以及注浆量均对桩端阻力及桩侧阻力的发挥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端阻力随着位移的增大呈先迅速增大后有所放缓的趋势,对于不同直径的桩其临界位移有所不同,直径为1 600 mm桩(注浆4.2 t),1 600 mm桩(注浆9.5 t)和1 000 mm直桩(注浆2.2 t)对应的临界位移分别为5.26,3.48和2.34 mm,对应的临界单位端阻力分别为3 414.6,3 414.6和3 668.8 k Pa。根据实测值计算所得的1次扩底部分向上的端阻为3 423 kN,为理论计算值的0.52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大直径桩扭转波法测试进行数值分析,将桩-土系统视为三维线弹性体,建立了轴对称条件下大直径桩瞬态扭转振动模型;根据初边值条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波动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得到了瞬态扭矩作用下的桩顶速度响应,讨论了三维干扰及缺陷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越靠近桩顶中心,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振幅越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