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蛙科一新属——肛刺蛙属(蛙科:叉舌蛙亚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叶氏隆肛蛙Feirana yei具有较多独特性.其雄性个体肛部隆起,肛孔下方有两个布满黑刺的大的白色球形隆起、具单咽下内声囊、第一指具婚刺等外形特征可区别于隆肛蛙属已知的另2种和蛙科叉舌蛙亚科中的其他各属;在棘蛙族系统发育关系树上独立为一支,位于Quasipaa支系的基部,与该属其他种明显分开,构成姐妹群关系.这些特性表明叶氏隆肛蛙不宜划入隆肛蛙属或Quasipaa,适宜另立一新属,即肛刺蛙属Yerana gen.nov.  相似文献   

2.
中国蛙科-新属——肛刺蛙属(蛙科:叉舌蛙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叶氏隆肛蛙Feirana yei具有较多独特性.其雄性个体肛部隆起,肛孔下方有两个布满黑刺的大的白色球形隆起、具单咽下内声囊、第一指具婚刺等外形特征可区别于隆肛蛙属已知的另2种和蛙科叉舌蛙亚科中的其他各属;在棘蛙族系统发育关系树上独立为一支,位于Quasipaa支系的基部,与该属其他种明显分开,构成姐妹群关系.这些特性表明叶氏隆肛蛙不宜划入隆肛蛙属或Quasipaa,适宜另立一新属,即肛刺蛙属Yerana gen.nov.  相似文献   

3.
棘腹蛙(Rana boulegeri)广泛分布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山区,尤以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分布最为集中。就湖北而言,棘腹蛙在鄂西自治州的咸丰县分布较多。一到繁殖季节,雄蛙夜晚发出此起彼伏的“buo ba”的鸣叫声,以寻找配偶,所以农民称它为“螃螃”。又因为这种蛙喜欢栖息在石块、石洞、石穴等处,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石蛙”。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蛇类区系调查资料曾被黄洪富等(1965)、胡淑琴等(1966)、方荣盛等(1981)发表过。他们查阅了Pope(1935)、Pope & Boring(1940)发表过的陕西蛇类调查资料,总结了陕西省境内的蛇类种类,共计有24种。西北大学生物系于1957年4月、1959年6月间,曾在南郑、宁陕、岚皋县采到蛇类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法对采自河南的3种隆肛蛙进行核型研究,均为2n=26,NF=52.隆肛蛙(Feirana quadrana)栾川居群Nos.2,3,6为sm,10 p出现次缢痕;太行隆肛蛙(F.taihangnicus)Nos.2,3,4为sm,9p上出现次缢痕;叶氏隆肛蛙(F.yei)Nos.2,3,9为sm,次缢痕位于6 p.3种隆肛蛙核型差异显著.通过比较发现,隆肛蛙不同地理居群的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的位置有明显差别,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测定了采自广西龙胜和贵州凯里棘腹蛙成体的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5项形态学指标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测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棘腹蛙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雌雄两性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雄性体长对雌性体长的比值为1.08,棘腹蛙的两性异形程度为0.075,棘腹蛙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且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方法,用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蝌蚪进行染毒,通过微核实验检测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微核与核异常的诱导率.实验结果发现,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的24 h LC50为82.1 mg·L-1,表明该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蝌蚪具有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棘 腹 蛙(Rana boulengeri)白 细 胞 介 素-34(Interleukin-34,IL-34)基 因 的 信 息 和 该 基 因 组 织 表 达 特 性。【方法】基于实验室构建的棘腹蛙皮肤转录组数据库,采用反转录PCR从棘腹蛙皮肤组织中克隆IL-34 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34 基因在棘腹蛙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棘腹蛙IL-34 基因的c DNA全长为864bp,包含56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7个氨基酸;预测IL-34理论分子量大小为70.56k Da,理论等电点为4.85。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IL-34 基因在棘腹蛙皮肤、脑、肝脏、脾脏、胃、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克隆了棘腹蛙IL-34 基因并探明了它的组织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棘腹蛙IL-3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对越冬栖息地的选择,利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与定点观察相结合,对康县豆坝乡的康县隆肛蛙进行调查分析,共计发现17只康县隆肛蛙成体及约(110±25)只蝌蚪,其中10只成体在搬开石块后静栖于原地,仅1只成体在低温情况下(水温低于10℃)未进入冬眠状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知,康县隆肛蛙越冬期间主要选择河流中且水温低于10℃,距离道路大于50m,植被盖度在30~70%,林缘距离小于10cm的环境下越冬,并且该物种在越冬期间还会选择类似"洞穴"式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棘蛙类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168 rRNA基因和Cytb基因的DNA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以虎纹蛙和弹琴水蛙为外群,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3种棘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棘蛙类可分为棘胸蛙居群、棘腹蛙居群和棘侧蛙居群3支,与形态分类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直接干燥法、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灼烧称量法、容量法和钼蓝比色法对产自河南省济源市的10只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a)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行隆肛蛙的水分含量较高,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较低,但含钙量异常丰富,每百克肌肉中含钙490 mg,远远高于其他肉制品和大部分水产品,含磷量也较高.因此,太行隆肛蛙可以作为重要的钙磷补充食物.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北方山溪鲵和隆肛蛙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捕食方式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这两种动物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胞核的层数及胞核直径.结果表明,山溪鲵与隆肛蛙视网膜虽然各核层的层数相似,但隆肛蛙的胞核直径明显小于山溪鲵,致使两种动物在3个核层和2个网层的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视网膜结构分析其机能,依赖于视觉捕食的隆肛蛙,视网膜具有较高的视敏度;捕食时以嗅觉为主、视觉为辅的山溪鲵,视网膜则具有较高的光敏度.显示了视网膜结构机能与各自的捕食方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对双团棘胸蛙的主要食用部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占鲜重的78.01%,蛋白质占19.77%,脂肪占1.13%,灰分为1.09%,与其他蛙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70.14%,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占总氨基酸的46.98%,高于棘胸蛙、棘腹蛙、牛蛙和虎纹蛙;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4%,接近棘胸蛙和虎纹蛙,而远高于棘腹蛙和牛蛙.还将双团棘胸蛙营养价值与其瘦猪肉、牛肉、牛乳和鸡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评价了双团棘胸蛙肌肉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为今后该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湘西棘腹蛙的性腺发育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季节变化。实验材料来自204只幼蛙和成蛙(其中雌蛙122只,雄蛙82只)。卵巢的发育可分为6期,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年;精巢的发育可分为5期,雄性的性成熟年龄为2年。每年的5 ̄8月为棘腹蛙的繁殖季节。同时,在文章中也描述了发育各期生殖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记录了三清山两栖纲动物2目7科24种,是江西省两栖纲动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小棘蛙、九龙棘蛙是江西省的新纪录,无斑肥螈在江西省的分布得到了证实,树蛙科、姬蛙科和蛙科种类颇为丰富.棘胸蛙组3种均分布于三清山;黑斑侧褶蛙、泽蛙、花臭蛙、棘胸蛙和中华大蟾蜍为优势种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低海拔物种数量较多,随海拔升高,物种数量减少.中国特有动物13种;虎纹蛙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4种,近危(NT)物种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成分占据绝对优势,东洋界成分仅由华中区成分及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组成,没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和本区中国特有种均属南中国型.南中国型在该区出现频率高达58.3%,表明该区仍为其优势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棘腹蛙水系数动态与成体能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的水系数与其发育期密切相关,在卵期水系数最低,随着其产出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前水系数平均值仅为58.91%,蝌蚪期水系数变化大,由刚孵化时的接近卵的水系数值,随着蝌蚪的长大而增加,体重在O.1g左右时达最大值94.35%。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发育而降低至四肢全长出时降为88.4%,水系数在变态期为88.6%。完成变态后不久的幼蛙的水系数87.85%,平均体重2.149的一龄幼蛙的水系数为84%,二龄幼蛙的水系数83.74%,成蛙的水系数在80%左右。能量分布与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等密切相关。棘腹蛙的能量分布从躯体结构来看,头部占10%(♀34.91%,♂31.07%),前肢占12%,后肢接近50%。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野外调查所获标本的查询鉴定,并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结果表明,河南省现生两栖动物计有2目10科30种,其中有尾目3科8种;无尾目7科22种.在30种两栖动物中,包括东洋种20种,广布种6种,古北种4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7%,20%和13%,以东洋种占优势,但也体现出古北界与东洋界相过渡的特点.动物地理区划分析表明,河南省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山区高、丘陵及平原低,豫南高于豫北,豫西高于豫东的特点.基于最新的研究报道,原记载的秦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tsinpaensis、巫山北鲵Ranodon shihi应归为巴鲵Liua属;原记载的隆肛蛙Rana quadrana现分别被记为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叶氏肛刺蛙Yerana yei;肥螈属Pachytriton的费氏肥螈Pachytriton feii在河南鲜有知晓者,应与其被描述、记载较晚有关.文中还讨论了豫南小鲵Hynobious yunanicus和湖北侧褶蛙Palophylax hubeiensis的物种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卫河水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运用遗传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磷酰胺和卫河水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 mg.L-1、20 mg.L-1、40 mg.L-1环磷酰胺溶液和10%、30%、50%体积浓度的卫河水处理4、8、12和16 d,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明显升高;20 mg.L-1环磷酰胺溶液可作为阳性对照;每一处理浓度下,红细胞微核率、总核异常率均在第12 d达到高峰.说明,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实验对监测污染水体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敏感可行;卫河水污染严重,含有较强的遗传毒性物质,应加快对卫河水的治理,以防止其对地下水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