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更合理地引导永康市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永康市715个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调查和利用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详图,从地形地貌因素、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着手,分析永康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永康市农村居民点现状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为农居点的布局调整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乡村聚落正面临转型和空间重构,村镇体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皖西南溪镇为实证区域,对大别山区村镇体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南溪的村镇体系结构一定程度上服从Zipf定律,村镇体系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2)无标度区范围跨度狭窄,村镇体系的分形发育不完善,其空间分布既非高度集中也非均匀分布,呈现出中间状态.(3)山区村镇的职业结构分化显著.从业人口中,职业结构分化显著,这将有利于山区城镇化的推进和村镇体系的空间优化,而非从业人口基本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今后的山区居民点调整中应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以地势复杂的山区县——河南省西峡县为例,分析了山区县村镇体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等级规模方面,村镇人口密度较低,村庄分布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人口密度由平坦地带向山区逐渐降低,西峡县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呈衰减态势;职能类型方面,村镇体系的职能类型呈现复杂多样化,综合性职能的村镇占多数;空间结构方面,村镇空间结构表现为"点-轴式"分布特征,平坦地带村庄基本沿公路展开,山区村庄主要沿山间沟渠分布,村镇体系在空间上表现为带状发展的空间形态.结合西峡县实际,从城乡规划的视角提出了村镇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路:五级网络化村镇等级体系,四类职能协调化结构体系,核心引领、六极带动、轴向拓展、四区协调的空间布局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结合韩城市乡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村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城乡统筹为核心理念,对村庄发展类型、人口和用地规模体系构建、产业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规划路径探索,将全市划分为3大片区,4类村庄,3个人口撤并规模等级,4类用地控制指标,并确定韩城市村庄布局规划方案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等实际工作需要,以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为例,选取人口、距离城镇远近、高程、坡度、社会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村庄发展特色等7项指标,构建一套村庄发展类型划分标准,据此将湖北省枣阳新市镇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以期为村镇规划建设及乡村聚落空间优化重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村镇规划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繁荣与稳定;决定着农民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和进步;要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必须做好村镇规划建设.该文通过对村镇规划管理重要性的分析,阐述了要做好村镇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虽然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批共性技术,但仍缺乏村镇区域层面的规划技术开发以及技术集成和系统研究.在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和技术集成的过程中,利用和产生具有海量数据特征的各类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大量规划数据的管理,其中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是集成的关键.文中从减化业务流转过程和降低系统应用复杂性出发,研究村镇规划建设信息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开发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形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为村镇空间规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世界进入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进入了全球经济的新时代,城市作为社会主体,它的地位、作用和空间形态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今天,我国的农村规划,推动城镇之间的有机协调与共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村镇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分析了转变村镇规划的观念﹑以3S等新技术为支撑,建立动态性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强村镇建设的领导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最后研究了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规划作为面状的“全域”型规划,待识别与处理的数据量相对原有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点、线”型规划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城市分析方法与规划方法已经不适用.以嘉禾县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为例,摈弃了原有的AUTOCAD技术,转用以空间关系数据库为核心的GIs系统作为总体工作平台,配合以GPS、RS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实现对城乡关系数据的统筹识别、处理、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村镇交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出村镇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村镇交通发展的思路,对村镇交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村镇交通规划作出初步研究,并提出了村镇交通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5地市村庄为例,借助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技术,量化测算村庄空废宅基地与其他村庄要素空间距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探索了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模式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河南省平原农区农村空废宅基地至田地、主干道、村庄道路、使用中宅基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84、25、134、19 m,存在交通导向型、生产导向型、混合型三种村庄空心化模式,是经济因素、区位条件、规划管理及农村居民居住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城乡大农业、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视角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村域资源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迫切-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时空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空维度特征, 以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多目标性为导向, 将不同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归类为整治迫切性和适宜性两方面, 利用迫切?适宜度综合评价与互斥性组合矩阵, 列举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差异化时序安排, 构建多目标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空间组织与配置格局。使用该方法, 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间迫切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迫切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2.73%, 28.36%, 24.73% 和34.18%, 空间上表现出迫切性等级由高到低的圈层结构特征;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适宜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适宜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1.27%, 33.09%, 36.73%和18.91%, 具有明显的空间组团式分布特点; 综合迫切?适宜性等级结果, 形成农村居民点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和限制整治区的时空配置格局, 并提出不同分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导向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广大农村,现在还有不少极具价值的乡土聚落,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应予以注意。文中以桂林市兴安县待漏村为例,对乡土聚落保护与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其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方式进行探索。指出在政策上应确定保护标准,加强法规建设,探索土地置换、民居产权转移的新政策,鼓励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优秀乡土聚落保护机制等;在产业上可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型新农村;在规划中合理确定保护与建设区域,进行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的增加,在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过度扩大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研究,确定其整理模式.本文以古郊乡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模式.通过对古郊乡各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古郊乡概况及其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古郊乡政府提供的数据,确定古郊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几种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归村并点模式、滚动推进模式和异地搬迁模式,并且研究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然后从居民点整理的资金来源和人们意愿分析了整理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古郊乡的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提高古郊乡的整体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空心村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在分析空心村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空心村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关系,提出了防治空心村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选取678个行政村中的881个评价单元,采用专家集成法确定了lO个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求出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对值法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分别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居住适宜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有77个行政村的居住适宜性极差.最后,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计算14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整理潜力很大,总计1403.67公顷.本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并进行了整理潜力分析,为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人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桃市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结合农村聚落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与人居环境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受农业生产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影响,且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差异明显;农村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环境权重最大,对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贡献最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是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能力.基于乡村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概念,阐述了乡村突发公共生态事件、经济事件和社会事件的类型特征,提出了在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村庄规划要综合考虑乡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强调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规划协作,将乡村应急自救和预防控制相结合,以乡...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作为生态环境规划的一个方向,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根据德州市武城县李古寺社区规划实例,对该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中植被选择、不同环境下绿化景观设计及各种时空下植物组合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查阅历史文献基础上,采取治所邻近度分析、适宜性评价等方法重建江西省1820年1 km×1 km空间格网下的主要地类空间分布,并将重建后的18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198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建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重建结果较为合理; 1820年江西省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域及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29 228、105、1 648、3 730、134 227 km2,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吉安、建昌以北的鄱阳湖平原区,城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则较为零散,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及河流交汇处; 从1820—1980年,江西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未发生大的改变,但受人口增长的影响,全省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耕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64、462、16 276 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