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自然的力量     
石头南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沙漠中,有许多看起来很像南瓜的石头,尤其是在黄昏暗淡的光线下,更是很难将它们与南瓜区分开来。这些石头“南瓜”是如何形成的呢?这种地质现象被称为“固结作用”。这些“南瓜”是由矿物质包裹核而形成的,核可以是贝壳,也可以是动物的骨头。几个世纪前,这个产石头“南瓜”的地方还是河床,雨水溶解地表带黏性的矿物质并将它们冲进河中沉积下来。当这此矿物质遇到  相似文献   

2.
在大洋深处,生活着一种外表十分凶恶的深海琵琶鱼。当这种十分珍贵的稀少鱼类第一次被人类用拖网捕获上来时,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琵琶鱼只见雌性,没见雄性。在这个“女儿国”里,雌性琵琶鱼个个都像女王一般身体强壮,本领非凡。它们生活在水深370-110米或者更深的黑暗世界里,长着一张巨大的嘴和长长的针状牙齿,这使它们看起来十分凶恶,但这些有利的“装置”可以使琵琶鱼捕捉到游进其势力范围内的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大嘴前方,还有一个细长的角状突出物。这是它们的“钓鱼杆”,里面有一个生物发光器,能发出美丽光彩吸引大洋…  相似文献   

3.
王敏 《科学之友》2005,(9):47-47
生活在海洋里的各种鱼类,有时也会生病或受到伤害。鱼类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到海洋中的“医疗站”去看病。于是,一些奇特的虾也就义不容辞地当上了医生。虾医生中的“名医”,当属一种生活在巴哈马热带海域中的彼得松岩虾。这种被人们叫做“清洁虾”的透明小虾,身上长有白色的条纹和蓝色的斑点,样子十分美丽。它们的“医疗站”一般建立在珊瑚礁、岩石、海草茂密的高地或沉船的残骸边缘。设施十分简陋,既没有病床也没有器械和药物。仅仅依靠高超的医术和辛勤的工作来挽回海洋动物的生命。这种小巧的“医生”经常在洞穴的门口舞动头前的一对角须,…  相似文献   

4.
1982年7月渤海底层的鱼类生物量估计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纪明 《科学通报》1983,28(20):1263-1263
目前,我国开始了渤海水产生产牧化的研究。查明该海区鱼类资源现存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用传统面积法和“比较面积法”,对1982年7月渤海底层的鱼类生物量作了粗略估计,同时提出了“比较面积法”,并认为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水产动物资源量的估计,而且是对传统面积法的一个验证。此外,还对渤海底层鱼类资源增殖的必要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春 《世界科学》2004,(8):F002-F002
问:我曾经在富士山上看到过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个酷似宽边帽的云“戴”在富士山的头上。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它们是否只出现在那些曾经发生过火山的山上,还是在只要有像在富士山这样高的山顶就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和我国的南海,生长着许多五彩缤纷的热带观赏鱼类.一种学名为蓝条裂唇鱼,又称龙头鱼、飘飘鱼、豆腐鱼的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鱼不仅外表令人赏心悦目,对于生活在珊瑚礁一带的其他鱼类来说,它还是清除它们皮肤寄生虫不可缺少的卫生护士和清洁工.  相似文献   

7.
不论您存学习某种理论还是存实践某项技艺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困难感。而德国研究人员宣称已找到了一种科学的测定疗法来告诉您:对您来说.这种学习或实践确实是“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8.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人们往往只能听到海鸟的叫声以及浪涛哗哗作响声,总以为水下是一个无声的寂静世界,大海是一个静谧的王国。在古代,人们就把鱼当作世界上最安静的动物,“缄默如鱼”这句有名的成语便是说明。 从表面上看,鱼儿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似乎毫无声响。然而,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试听,发现大多数鱼类都能发音,它们善于“歌唱”,并且喜欢聚集在一起举行“音乐会”!整个海洋是鱼音繁杂的世界,各种鱼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其实我国人民早就知道水中的鱼会出声。《游览志》中便有“石首鱼其声如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全世界约有4万多种鱼类,它们的捕食方法多种多样,说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海底“渔翁” 在海洋底处,栖息着一些会钓鱼的鱼,人们将它们称之为“渔翁鱼”。其中最有名的要算鮟鱇鱼了。鮟鱇鱼头大而扁平,阔口横生,身体无鳞,相貌丑陋。在鮟鱇鱼的背鳍上生有一条长长的骨线,好似一根柔软而又能活动的“渔竿”,“渔竿”的顶端有一个穗  相似文献   

10.
外星生命     
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无论它们是以智慧生命还是以简单得多的有机体形式存在,地球人都会对它们穷追不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我们的太阳系和其他“太阳系”里寻找生命迹象,如今已不再是哲学家和科幻迷的梦想,而是一种切实可行之举了。  相似文献   

11.
鱼类的体温     
一提到鱼类,常有人误认为它们和蛙、蛇一样,同属于冷血动物,其体温和周围的水温完全相同。但最近陆续发现了体温较高的鱼类,故“冷血动物”这种定论已不能通用了。那么,鱼类的体温如何测定呢?一般和测量青蛙或老鼠的体温一样,将温度计插入肛门测量,或利用热电偶(thermoc-ouple)的特殊装置来测量体温。鱼类体热比陆上动物更快速流失不限于鱼类,就是—般动物的体温之产生,是藉由分解食物,再将所获得的能量变成氧化热而来,而体温流失之主因乃是自己向周遭的环境传导,造成体热逃逸。特别是水的传导度平均为0.0014,比空气高20倍以上,因此,栖息于…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动物都会鸣叫发声,但在不同情况下,它们发生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于是就成了它们的“语言”。另外,还有一些动物靠“体态语言”达到相互交际的目的。 低频似电波 大象所发出的短暂的频率很低鸣叫声能传送到20公里以外的地方,这种兴奋或恐惧的低鸣声能感  相似文献   

13.
任真 《大自然探索》2003,(12):58-63
“摧枯拉朽”常被用来形容旧事物的毁灭,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经科学家证实,那些过去我们认为倒下后便将销声匿迹的木头,其实在它们生后,在它们腐烂的身体中却继续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它们不仅为细菌、蛀虫、贝类以至市场上售卖的鱼类提供了养分,而且还为这些生命提供了居所,并由此建立起了一条神秘奇特而又纷繁复杂的生态链,  相似文献   

14.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和我国的南海,生长着许多五彩缤纷的热带观赏鱼类。一种学名为蓝条裂唇鱼,又称龙头鱼、飘飘鱼、豆腐鱼的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鱼不仅外表令人赏心悦目,对于生活在珊瑚礁一带的其他鱼类来说,它还是清除它们皮肤寄生虫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5.
动物世界处于一种“群婚制”状态,即便如此,它们总还是有办法避免近亲交配,以免削弱种群优势。可是如果说它们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就不那么好理解了,其实“一夫一妻制”的例子在动物世界中确实不在少数,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种体型瘦小、毛皮不整的犬科动物凶残无比,历来为人类所不齿。不过,它们的“夫妻”感情既专一且笃实,别看它们身材小,捕食时却从来不惧个体大得多的瞪羚、野猪,偏偏以它们的幼仔为目标。每当“夫妻”盯准一只幼仔,一场默契的配合准会让人由衷折服。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交往时,往往要用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在神秘的动物王国里,很多聪明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它们以“身份证”互相识别、寻找“意中人”…… 声音“身份证” 云雀以其悦耳的叫声而闻名,它们能够发出300多个不同的音节.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云雀则更多地使用相同的音节,它们之间的这种区别类似于人类的“方言”.云雀之间能根据是否会讲本地的“方言”来判断对方是邻居还是“外来户”.而每只云雀的叫声都略有不同,它们可以清楚地记得每个邻居的声音和方位,如果邻居进入了自己的领地,云雀也会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17.
苍茫天地之间有一个时间停止的去处。生命在这里仍然循着数百年前的慢节奏演讲着。这是一片脆弱的土地,看似完美,实则正在精疲力竭地抵御着文明的严酷“摧残”。这去处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王国里,面目古老得像《圣经》传说中大洪水之前的怪物一样的巨蜥拖着恐龙般的身躯在陆地上和海水里爬来爬去,奇异多姿的鸟雀遮天蔽日;巨龟驮着数百年重负漠然于人间岁月;鲨鱼和花脸蟹舞动着海水;叫不出名字的昆虫与鱼类各自在奇特的植被深处存身。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太平洋心脏的一个被遗弃的世界,一个人间仙境,一个大海中的诺亚方舟,一个…  相似文献   

18.
你相信吗?世界的殿堂竟然建筑在核反应的“废墟”上。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森林大海,无论是恒星和星系,还是太阳与地球,都是核反应的产物;从根本意义上讲,甚至你、我和其他所有生命也都是核反应的产物。当然,你无需担心——因为这种“废墟”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放射性的,相反,正是它们造就了我们的生命和整个灿烂的物质世界。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切得从恒星的诞生谈起。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7):10-10
海马是一种长相奇特的鱼类,它们的体型很小,体长一般也就10厘米左右。2009年年初,一些研究人员在考察红海和印尼海域的珊瑚礁时,发现了5种更微小的海马,它们的体长都不超过2.5厘米,被研究人员称之为“微型海马”或“侏儒海马”。  相似文献   

20.
鳄鱼往往被认为是湿地中的霸主,它们吞食水中的鱼类,捕杀河马、水獭等水生哺乳动物,更为可怕的是,它们还捕食到水边喝水的大型哺乳动物,人也常常受到它们的攻击。一些恐怖片甚至用鳄鱼来渲染气氛。然而,这种可怕的动物并非坚不可摧,人类是它们的头号敌人,蟒蛇和猎豹也敢与它们搏斗,甚至连癞蛤蟆也不怕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