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由我校机械工程一系工程测试教研室和工程图学教研室共同承担并完成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20日通过了由机电部计算机司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于国家科委管理学院、武汉计算机外部设备所、机电部北方CAD公司等7个单位的专家组成.鉴定认为,“该项目率先在微机上开发了一个集数据库、版本管理、图形系统和知识库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属国内首创,在微机环境下,在总体设计、版本管理及将知识库引入工程数据库等方面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特种轴承CAD系统”的一个子项,针对武钢1700mm五机架冷连轧机工作辊轴承的载荷谱开展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工作,并相应地研制了A/D转换接口与开发了实用软件.本项目由我校机械工程一系工程测试教研室、机械设计教研室与武汉钢铁公司、洛阳轴承厂承担.1990年9月,机电部科学技术司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自控系仪表教研室承担,武汉流量仪表厂、轻工部造纸研究所参加的国家“七·五”攻关重点管理项目——液固两相(纸浆)流量计的研制于3月5日~6日在我校通过了部级(机电部)鉴定。通过与会十几位专家的认真审查和评议,在鉴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该仪器的研究成功属国内首创;在光学探头相关法纸浆流量计研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国内相  相似文献   

4.
由我校机械工程一系工程测试教研室与船舶和海洋工程系内燃机教研室共同研制成功的“基于知识的发动机诊断系统KBSED”,已于1990年春通过湖北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本研究成果是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机械设备诊断理论与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鉴定委员会由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第二汽车制造厂、上海港务局等11个单位的专家组成.鉴定认为:“该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诊断系统,在诊  相似文献   

5.
1990年12月22日,由我校计算机系外设教研室牵头主持的“七·五”攻关项目三级课题——垂直磁记录技术研究通过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和机电部的验收.垂直磁记录是将计算机磁盘上的信息储存由横向变成垂直记录,这样可大大提高信息储存量.这一技术自1977年提出后,受到世界普遍重视.我国虽在此方面进行了重点投资,但成效并不显著.1988年3月,由我校牵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参加,承担了这一项目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自控系自控教研室为河南平顶山矿务局研制的“矿区供电全微机运行系统”已于最近通过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组织的鉴定.鉴定认为,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功能较齐全,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供电系统现场使用要求.该系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技术上达到了80年代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7.
由我校电力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教研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联合研制的新型继电保护装置——WXB-41型高压输电线路带加速功能的微机距离保护装置,1991年底通过由能源部主持的产品鉴定,现已投入正式生产.该保护装置由8086微处理器实现,除配有常规的零序方向电流四段以及三段式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外,还增设了保护线路全长的50%~60%、能快速切除故障的0段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同时具有故障测距功能,适用于220kV及以下等级的输电线路,如果配合高频通道,亦可用于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  相似文献   

8.
由我校机械工程一系工程测试教研室和船舶和海洋工程系内燃机教研室共同承担并完成的有关部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DESVE”项目,已于1991年5月21日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并委托华中理工大学主持的鉴定.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二汽等8个单位的专家参加了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该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诊断系统,在诊断理论、知识库版本管理方式、信号理解与夹持式压力检测装置等方面同国内外现有的系统相比,均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24V电压等级的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开发了一种低功耗、智能化的在线故障诊断仪,给出了硬件电路的原理图,对诊断仪的软件流程进行了介绍.最后开发了诊断仪样机,并搭建了24V离网光伏发电实验平台,对故障诊断仪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故障诊断仪可准确发现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吴玉仙 《科技信息》2011,(17):116-1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气设备的维护、诊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原来的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过度到预知维修(状态维修),为了使电气故障诊断实训能更上一个台阶学校在受资金的限制下购买一台电机绕组故障诊断仪,该仪器价格昂贵(如西马力公司的产品一台十几万)目前市面上电机故障绕组诊断仪是针对现场技术人员而设计的,如果有多人的实训每人一台电机故障绕组诊断仪是很不经济的.电机故障的多样性实训在生产现场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生产现场不可能同时出现电机绕组故障诊仪诊断出的各种故障,故发明了《一台电机绕组故障诊断仪同时满足多人实训的教学装置》(以下简称教学装置)。此装置应用于实训教学和社会服务,集教学实训、技能训练、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备于一体实现“教晕练做”一体化教荤即节约了教学经费填补了本校电机故障诊断实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自控系与济南第一机床厂合作研制的J_1HZCNC-01全国产化STD总线数控系统最近通过由国家机电部委托湖北省机械工业厅主持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在国内同档次数控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适合在我国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机械工程一系工程测试教研室与第二汽车制造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合作完成的“Mx-4曲轴连杆颈车床振动、噪声源分析与对策”课题已于1990年10月23日在第二汽车制造厂通过专家鉴定.该课题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厂级攻关课题.鉴定委员会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汽车制造厂等11个单位,鉴定认为本项成果“处于  相似文献   

13.
<正> △由程慧霞教授、欧阳为民承担的“七五”国家科技项目“张维盲针专家咨询系统”通过了机电部0500软件中心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属国内首创,在医学领域的专家系统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由程锦松高工、刘锋、吴群、郑成、徐峰等承担的“七五”国家科技项目“GWSE长城系列机软件工程支撑环境”通过了机电部0500软件中心鉴定。鉴定认为,  相似文献   

14.
该项目系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项目,合同编号为86J50305,由华中理工大学锻压教研室研究完成.该研究课题于1990年11月通过了由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5.
由机电部主持,我校焊接研究所承担完成的“微机图象处理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于1992年4月23日在兰州通过鉴定。来自国内有关单位的二十余名专家、代表听取了课题的研究技术报告,并且进行了现场考核检测。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 1) 该课题跟踪世界无损检测学科的前沿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应用基础研究,为无损检测采用微机图象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课题目的系采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立项准确,  相似文献   

16.
我校热能动力工程系内燃机教研室讲师杨建华、副教授唐维新研制的USTD小型风冷万能单缸试验柴油机,1993年10月15日,在长沙通过了省级鉴定.以湖南大学刘洪硕教授为首的13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机进行了测试和资料审查,并经过国际国内联机检索,一致认为该试验机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填补了我国内燃机领域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7.
由机一系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于1990年12月20日通过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率先在微机上开发了一个集数据库、版本管理,图形系统和知识库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属国内首创,在微机环境下,在总体设计、版本管理及将知识库引入工程数据库等方面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CAD技术的发展与CAD系统的涌现,大量的工程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信息存贮与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数据管理的可靠性、独立性与效率,减小数据的冗余,当代先进的CAD系统中大都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 这项成果是在微机环境下开发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EDBMS-HZ90),构思新颖,颇具特色,人机交互性好,使用灵活可靠,用户试用后反映良好.这次鉴定是由机电部计算机司委托北方CAD公司主持鉴定的。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2月,由我校固电系半导体教研室研制完成的“硅干扰抑制器”通过省电子工业总公司主持的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该器件外观结构、电气参数满足合同规定,其性能符合整机配套要求,稳定可靠,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以替代进口元件,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该器件是专为“三七工程”八○坦克国产化研制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工程设计人员渴望能摆脱产品再设计时重新描绘工程图的繁琐劳动,各有大批图纸的单位也希望能不再花大力气和占用庞大空间去贮存图纸.我校研制成功的“工程图及工程图表的自动输入与智能识别系统”,使上述愿望成为了现实.这项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于4月10日在北京通过了由国家科委组织并主持的鉴定.由学部委员张效祥、戴汝为担任正副主任委员的专家组认为:“该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项使工程设计领域产生变革的成果,可被广泛使用于机械,化工、城市规划、建筑、电力系统等行业.这项研究由机一系周济教授主持、机械设计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和电工学教研室联合承担.  相似文献   

20.
GDJY-I型便携式钢丝绳在线定量检测仪是本校机械工程一系测试教研室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多年合作研制成功的,1991年6月25日和26日在江西南昌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和新产品鉴定.来自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装备局等10个单位的专家和江西省劳动厅、江西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