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产银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华  张本 《江西科学》1991,9(4):225-232
记述了鄱阳湖产3种银鱼的完整世代的个体体长、体重增长情况.通过对生长指标的分析,将每种鱼的生长划分为若干阶段.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kahkeii taihuens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7月和9—12月;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dani)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5月、9—10月和翌年3—5月;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2—8月和10—11月.此外,由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求得3种银鱼体长(体高)与体重的关系:太湖短吻银鱼W=3.12290×10~(-4)·l~(3·65443),或W=1.82594×10~(-2)·l~(2·23828)·h~(0·847895);乔氏短吻银鱼W=4.54854×10~(-3)·l~(2·94307);雷氏银鱼W=6.62807×10~(-4)·l~(3·24125).根据对银鱼个体生长的研究,认为在鄱阳湖南部捕捞银鱼的时间应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其他水域捕捞银鱼应在11月1日至12月31日.  相似文献   

2.
李长春  李云 《江西科学》1990,8(2):51-54
本文研究了鄱阳湖和滇池产的太湖短吻银鱼的染色体组型,其结果为:2N=56,并论述了其三个组型特征,未发现其他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陈国华  张本 《江西科学》1989,7(1):56-61
鄱阳湖产太湖短吻银鱼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它们天亮开始摄食,夜间停止,白天连续摄食,其援食速度和消化速度都很快.晴天摄食多,雨天摄食少.周年内,在6、10—11、3月份三次出现摄食高峰.正在产卵的雌鱼停止摄食,产卵后,摄食量又大增.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黄梅县太白湖银鱼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太白湖银鱼有两个种;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 Chen)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25批银鱼样品的统计表明寡齿新银鱼数量远远多于太湖新银鱼,为太白湖银鱼的优势种。对寡齿新银鱼及太湖新银鱼肌肉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以及两种银鱼整体的水解氨基酸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扩增了澜沧江流域景洪段鲃亚科(Barbinae)短吻鱼(Sikukia gudgeri)、黄尾短吻鱼(S.flavicaudata)、中国结鱼(Tor sinensis)、云南四须鲃(Barbodes huangchuchieni)和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共5种鱼的线粒体12S rDNA和16S rDNA部分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重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中国结鱼与野鲮亚科(Labeoninae)亲缘关系较近;云南四须鲃与短吻鱼和黄尾短吻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长臀鲃次之.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序列的遗传学特征佐证了鲃亚科不是一个单系群,四须鲃属(Barbodes)为鲃亚科鱼类进化最原始的属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太湖产太湖新银鱼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食物链的主要结构,太湖新银鱼生物生产以及有机偿还速度等,说明太湖新银鱼对太湖生态系统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应;通过对太湖新银鱼在太湖渔业生产中的产量产值。对饵料生物的转换及其自身的渔业特点的分析,阐明了太湖新银鱼显著的生物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银鱼的温度评价标准,提出了大银鱼温度的基准值,包括短期暴露的最高温度和低温、最大致死高温和大银鱼温度区域图,以及温度对胚胎发育和孵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鱼龙类(Ichthyosaurs)起源于早三叠世晚期, 以往发现的鱼龙类已高度适应水生生活, 其身体结构无任何能将其与可能的陆地祖先相联系的陆生适应特征。针对近年在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采集的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和含胚胎巢湖龙两件鱼龙类标本, 通过对柔腕短吻龙的荐前椎数目(31节)、吻长与头骨长之比(0.35)、前肢长与荐前椎长之比(0.45)的研究以及与后期鱼龙类相关数据和骨骼形态学的对比, 认为柔腕短吻龙结构更为原始, 可两栖生活。结合对早三叠世含胚胎巢湖龙、侏罗纪含胚胎狭翼鱼龙幼体保存情况的对比分析, 认为巢湖龙虽比柔腕短吻龙身体结构更进化, 且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但其生殖行为仍然保持陆生爬行动物头位胎生的特征。鱼龙类在其陆地祖先逐渐演化至适应水生生活的过程中, 结构的适应性特征(如肢体的鳍状化、吻部的增长等)和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的变化)的变化不同步, 前者的改变更早。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繁殖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就移植增殖太湖新银鱼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短吻舌鳎的个体生殖力和成熟的雌雄个体的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生殖力r/L与各体组指标都有一定关系,而个体相对生殖力r/W与这些指标无关,并且得到了个体绝对生殖力和各体组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尽管在不同年龄组中,个体绝对生殖力不同,但如果消除体重对个体生殖力的影响;则个体绝对生殖力r在各年龄组中没有差异。与雌性短吻舌鳎比较,雄性是显著小型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潍河银鱼地域环境的特殊性,重点研究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其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潍河银鱼受精卵孵化温度适宜范围在211℃之间,适宜盐度在0-10(‰)之间,从而印证了潍河银鱼受精卵能够在潍河口浅海区低盐度水中正常孵化。  相似文献   

12.
在4种不同温度(0℃、10℃、20℃、30℃)下贮藏干银鱼,利用色差计测定了干银鱼的色泽明度值,并分析了色泽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银鱼明度值逐渐下降,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温度在10℃以内,明度值随时间变化缓慢,温度越低变化越缓慢,温度高于20℃时,明度变化较快;干银鱼色泽明度值随时间的变化适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其化学反应活化能为55.654 kJ/mol.  相似文献   

13.
大银鱼也称面条鱼,无骨无刺,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目前我省已有150万亩水库湖泊进行了大银鱼的引种养殖,适时做好大银鱼的捕捞与加工,对于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为国家多创外汇,促进我省水库渔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银鱼捕捞的方法很多。在捕鱼过程中,具体使用何种网具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但主要渔具有拖网、拉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银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记叙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银鱼,计4属5种及1亚种.作者对有关种作了比较详细的形态描述,对一些性状变异作了统计.这对开发利用银鱼资源提供了分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100多种鱼类,其中以银鱼最为珍贵,雄居“太湖三宝”(银鱼、梅鲚鱼、白虾)之首。太湖水质优良,银鱼资源丰富,正常年景,年产量都在万担以上。然而近两年,产量大幅度下降:1994年银鱼产量比1993年减产35.68%;1995年又比1994年减产45%,只有618吨。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使银鱼亲体大为减少,生殖量下降,连续干旱,致太湖水位下降,加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日渐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6.
大银鱼繁殖期间食性生物学研究万英杰(枣庄师范专科学校生物学系,277160,山东枣庄;57岁,女,副教授)大银鱼(PrtosalanxhyaloeraniusAbbot)是鲑形目银鱼科中一种个体较大的鱼类,也是一种小型凶猛性的名贵经济品种.由于其鱼体...  相似文献   

17.
由淳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完成的“新安江水库移殖太湖新银鱼试验”,经近5年的研究试验,已取得圆满成功.1996年12月淳安县科委在千岛湖镇主持召开了项目评审会,由全国银鱼协作组、全国淡水渔业专家顾问组的高级工程师及省、市、县等7名渔业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评审.具有60万亩养鱼水面的新安江水库是我省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淳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91年开始,把太湖新银鱼受精啊队千岛湖,在对银鱼生物特性进行了数年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初步适用于新安江水库捕捞的渔具渔法;并安装了一整套加…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福建淡水枝角类,Sao科,低Sao额属一新亚种:福建低额SaoSimocephalus latirostris fujianensis ssp.nov.新亚种与黑龙江低额SaoS.heilongjiangensis shi et shi 1994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复眼离额顶较远,壳纹网状,不甚清晰;与宽吻低额SaoS.latirostris stimgelin 1906的区别在于:后者第一触角的长度等于或短于吻,壳瓣背级后部不外突,其上亦无小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银鱼的附加值,采用蛋白酶水解其蛋白制备银鱼多肽.以水解度为优化指标,确定酸性蛋白酶为最佳用酶,研究了温度、pH、料液比和加酶量对水解度的影响.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响应面最佳条件优化,确定最适水解条件为:41℃,pH 4.0,料液比1∶52,酶解时间6h和加酶量2.3%.优化后水解度达到15.13%,为银鱼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福建淡水枝角类 ,氵蚤科 ,低额氵蚤属一新亚种 :福建低额氵蚤 Simocephaluslatirostrisfujianensisssp. nov..新亚种与黑龙江低额氵蚤 S. heilongjiangensisshietshi1 994的区别在于 :前者的复眼离额顶较远 ,壳纹网状 ,不甚清晰 ;与宽吻低额氵蚤 S. latirostrisstimgelin 1 90 6的区别在于 :后者第一触角的长度等于或短于吻 ,壳瓣背缘后部不外突 ,其上亦无小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