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自1934年米德(G·H·MEA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关于教师的社会角色,教育社会学比德尔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的角色即对老师的期望。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贺心锐 《科技信息》2010,(13):264-264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行为的转变,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为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在这样的内外交流过程中,课堂变大了,学生变有活力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俊晖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121-124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广大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都要发生变化,做好从传统教学到“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扮演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自古教师在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古人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有了更多的补充,而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只有进行转变,才能适应新课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我就是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是如何转变的。  相似文献   

6.
陈德 《科技知识动漫》2010,(11):54-54,5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个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形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该体现在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上,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高层次的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融入新课改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纵观全局,实现角色的转换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每个时代的重要话题,而教师又是这个话题中的中心热点,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职责、教师的教法等等都是大家关心的课题。教师自古就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这句古训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教师不断地前行。笔者根据韩老夫子的古训谈谈自己对教师职责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马国足 《科技信息》2009,(18):316-316
新课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走向完善,但旧的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仍然顽固地存在着。要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转换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和变革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9.
论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当代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讲授者、激励者、控制者、评估者、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研究者、促进者、教学资源开发者等,研究并扮演好这些多重角色是英语教师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已经被提上了实施日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才能与其要求相适应。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从“施教者”到“研究者”,从“主导者”到“促进者”等几个方面完成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角色在社会角色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和自身因素,教师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又引发了教师角色的偏移。教师角色偏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教师心理问题研究,防止教师发生角色偏移。  相似文献   

12.
周秋霞 《科技信息》2009,(9):249-249
语文课程理念的一系列重要更新,热切呼唤着教师角色相应作出深刻的转换。这种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新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这就需要首先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感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  相似文献   

13.
<正> “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至30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角色”这一概念。社会角色一般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与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社会文化总体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记者、教师、学生、父亲、女儿等等,为了成功地扮演每一角色,就必须深刻地领悟每一角色的内涵,否则就会出现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社会角色失调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日益突显。自主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各个高校建立起来。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本文就如何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正确的定位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除了充当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外,同时还充当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监督管理者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5.
“形势与政策”课在诠释“中国梦”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授课教师通过在课程当中精心设计“中国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科学合理地实施一系列策略,以确保教学成效.在教学评估上,应强调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角色中解放出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其角色变得复杂多样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学生与教材之间桥的角色、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标和引路人、学生创新精神上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7.
从治理视角看政府在高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科技信息》2007,(12):219-220
当前,政府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着权限范围内与权限范围外的角色错位、多重角色与分化角色的错位等问题。根据治理理论,政府在高校管理中的角色应实现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善政”向“善治”转变、由政府单边治理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参与的多边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8.
成娟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219-220
“角色”一词本源于戏剧电影术语。在社会学研究中,人们将其定义为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社会角色的体现。其次,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最后,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的。具体到教师的角色,指教师特有的行为、教师的身份与社会地位和社会对教师的期待。社会的发展不断对教育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一、传统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向道德“学习论”的转变。探究性道德学习作为一种学校道德教育新思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主体性和创造性道德教育观;教师必须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学生道德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角色;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认知能力,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还必须建立起尊重与信任、交流与理解、合作与分享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需要转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环境中和学生共同营造新的课堂,以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