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沿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生态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壶(B.cirr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泥藤壶(B.uliginosu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等种类均是沿海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纹藤壶在北方的渤海、黄海海区是主要的致污种类,网纹藤壶则在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区占绝对优势。由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附着期明显延长,甚至出现全年均可附着的现象,而且其种类数量也有所增加。海水盐度和离岸距离也是影响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厦门曾营人工红树林生态修复区的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植株上藤壶群落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藤壶在红树植物秋茄和白骨壤植株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藤壶的数量随红树植株所处滩涂高程和树层的增高而锐减.藤壶的附着量变化与季节变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秋茄和白骨壤受藤壶危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红树林生态恢复时林地的滩涂高程选择,以避免藤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3个树高规格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苗木与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南水葱(Scirpus validus var.laeviglumis)4种盐沼草为材料,在广西北仑河口区高程约为220cm的新造潮间带裸滩上树-草混种,探索利用盐沼草减轻污损动物对人工红树林危害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沟叶结缕草和茳芏适应人造潮间带生境,南水葱和芦苇长势较差。附着盐沼和红树的污损动物有19种,其中潮间藤壶(Balanus 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黑口滨螺(Littorina melanostoma)和粗糙滨螺(L.scabra)为优势种。4种盐沼草中长势较好的茳芏和沟叶结缕草丛受污损程度较轻,南水葱和芦苇丛显著较严重。表明混种茳芏和沟叶结缕草可有效减轻桐花树苗木受污损程度,这两类树-草混种处理区苗木的高度、叶数、枝数、枝下高和存活率等指标均较优于其他处理区。综合而言,茳芏混种桐花树构建"盐沼草-红树协同生态修复体系"对于裸滩红树林防污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造林密度对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纯林最佳造林密度,提高高寒地区绿化造林质量,以5种不同密度的36年生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密度下油松的主要生长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与树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1 6x+14. 257,相关指数R2=0. 941 5,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平均树高减小,造林密度对油松纯林的优势木高度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2 5x+17. 619,相关指数R2=0. 959 9,可得出造林密度与平均胸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造林密度与冠幅的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0 6x+4. 063 5,相关指数R2=0. 897 5,可得出造林密度与平均冠幅呈现负相关关系;造林密度与枝下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0 7x+4. 861 8,相关指数R2=0. 860 9,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纯林枝下高呈增大的趋势;造林密度与油松纯林保存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纯林的蓄积量下降,适当的造林密度为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5.
在[1]中Raul.F.Manasevich推广Lazer—Landesman—Meyer的鞍点定理成下述形式。命题1.(Manasevich) 设H是一个实Hiebert空间,X,Y是H的两个闭子空间,H=X Y,T是从H到H的一个C~n连续映射.(n≥1),假设存在两个正数m_1和m_2使: 〈T’(u)x,x〉≤-m_1||x||~2 ?x∈X,?u∈H(1) 〈T’(u)y,y〉≥m_2||y||~2 ?y∈Y,?u∈H(2) 〈T’(u)x,y〉=〈x,T’(u)y〉?u∈H,?x∈X,?y∈Y.(3)则在这些假设条件下,T是一个映满H的C~n微分同胚。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广西北海大冠沙白骨壤树上大型固着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的危害。结果表明,大冠沙白骨壤群落中的大型固着生物有10种,分属3门4纲6科,其中在白骨壤植株上的主要种类为白条小藤壶、潮间藤壶、褶牡蛎和黑荞麦蛤4种。危謇程度最大的是白条小藤壶,其湿重生物量占总湿重生物量的百分比高达72.3%~100%。受害程度最大的是向海林带的枝和叶,其动物生物量干重与植物生物量干重的比值(a/p)可达30.49×10~(-2)和30.43×10~(-2)。就整个红树林区而言,危害程度为向海林带(21.68×10~(-2))>中间林带(7.88×10~(-2))>向陆林带(0.01×10~(-2)).同一林带的植株受害程度为较低树层的大于较高树层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也与此相类似.  相似文献   

7.
研究Abel积分■的零点的个数问题,其中α_i∈R,i=0,1,2,3,Γ_h={H(x,y)=h,h∈(-1/20,0)}是闭曲线H(x,y)=1/2y~2-1/4x~4+1/5x~5.当一个参数α_i(i=0,1,2,3)为零时,得到J(h)在(-1/20,0)上零点的精确个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研究探讨了不同群体冠层温光分布与甜椒疫霉病发生的相关回归关系,并提出了对策,结果表明:中午14时株底地面光强在26000~50500Lux范围内,随光强增加,病情指数与死亡率提高,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84、0.754,大于r_(0.01)=0.661,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分别为:y=15.523+0.00001x,y=20.183+0.00001x。其它群体冠层光强不是造成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光强愈强,地面温度愈高,中午株底温度与晚上20时根际5cm温度与甜椒发病死亡相关显著,中午株底温度区间在29.6℃~36.5℃范围,随温度升高发病死亡增加,与病情指数和死亡率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38、0.697,大于r_(0.01)=0.661,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分别为:y=39.665-0.96x,y=45.473-1.065x;晚上20时根际5cm温度区间在28.5℃~33.4℃间,随温度升高发病死亡提高,与病情指数和死亡率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0、0.621,大于r_(0.05)=0.532,达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分别为:y=36.336-0.937x,y=51.824-1.366x。本文还从地面覆盖、改沟灌水、灌水时间、药剂防治、选育新品种方向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污损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斌源 《广西科学》2002,9(2):133-137
为了探索红树林区污损动物的附着季节和群落发展规律,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广西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污损动物挂板实验,试板悬挂在向海林带紧靠外缘的潮间带光滩上,下层离滩面10cm,上层离滩面110cm,分为月板,季板和年板;每类试板重复4块。同时调查周边1-17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上污损动物群落,每龄选取5株,测定与底层试板挂放高度相当的0-20cm树层上污损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在桐花树和试板上共发现27种污损动物,优势种为潮间藤壶(Balanus,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uatus )和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全年3-12月有污损动物附着,春秋季各有1个附着高峰。附着盛期为10月和11月。潮间藤壶的附着期为3-12月,白条地藤壶的9-12月,附着密度以秋季板最大,达25493个/米^2;生物量以春季最大,达2921.13g/m^2 。年板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达15063个/米^2和8663.266g/m^2,桐花树底层多年污损动物群落主要优势种从潮间藤壶到白条地藤壶到黑荞麦蛤变化,密度和生物量在2年后减少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10.
利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159只8周龄朗德鹅(公鹅78只,母鹅81只)的体尺和体质量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探讨朗德鹅体尺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朗德鹅的颈长(x1)、胸宽(x2)、背宽(x3)、胫长(x4)、胸深(x5)、体长(x6)和龙骨长(x7)等7个性状与体质量(y)性状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且相关的密切程度有性别差异;龙骨长是影响公鹅体质量的最主要体尺指标,颈长、胸宽是影响母鹅体质量的2个主要体尺指标.公、母鹅体质量与体尺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 235.952+64.342x1+116.103x2-99.995x3+79.856x5和y=1 568.344+108.661x1-131.012x4+122.937x2.  相似文献   

11.
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的定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纹藤壶在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试板和虾塘设施上的定向,结果表明:纹藤壶在海湾扇贝上主要附着于壳的顶部(75.00%)和耳部(20.97%),且以多个体附着为主;纹藤壶在海湾扇贝上以0°方式定向,有四种定向类型,定向角度分别为:151.10°、-157.42°、38.88°、-37.96°;纹藤壶幼体附着于扇贝的肋间沟中,具有向皱性。纹藤壶在试板上迎水流定向,定向角度为:12.68°、-17.24°。纹藤壶在竹桩上送光定向,定向角度为:168.69°、-159.95°.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不定方程组{x~2-2y~2=1 2y~2-3z~2=4和{x~2-2y~2=1 2y~2-5z~2=7证明了它们没有整数解.  相似文献   

13.
生姜提取物的防污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Linnaeus)足部收缩实验和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asPilsbry)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检测了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oe)不同组分的防污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翡翠贻贝足部收缩实验中,生姜的六种提取物防污活性高低及其与硫酸铜的防污活性比较结果如下:乙醇冷提组分=乙醇热提组分>乙酸乙酯热提组分>乙酸乙酯冷提组分>硫酸铜>水冷提组分>水热提组分;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生姜的六种提取物的防污活性高低排序如下:乙醇热提组分>乙醇冷提组分>乙酸乙酯冷提组分>乙酸乙酯热提组分>水冷提组分>水热提组分.本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乙醇冷提组分、乙醇热提组分、乙酸乙酯冷提组分和乙酸乙酯热提组分均具有较高的防污活性,揭示了生姜在海洋防污中有很大的应用和发展潜力,为寻找新型的环保型海洋防污材料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是:4-甲氧基-10-乙酸格链孢酚酯(化合物1)、格链孢酚(化合物2)、4-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3)、4,10-二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4).其结构通过谱图分析(包括1H、13C NMR,DEPT,HMQC,HMBC,HREIMS,UV及IR等)和相关文献得以确定.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2和3对KB和KBv200癌细胞具有较强活性,IC50值分别为3.17、3.12μg/mL和4.82、4.94μg/mL,化合物1和4对上述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弱,IC50值均超过50μg/mL.并且从生源途径角度也初步探索了上述四个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白骨壤果实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H)-Pyrazinone-3,4-dihydro-1,3,5-trimethyl(1)、尿苷(2)、尿嘧啶(3)、indole-3-aldehyde(4)、Miazole(5)。【结论】化合物1,4-5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