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含(010)[001]和(0-11)[100]型中心裂纹的金属α-Fe分别在拉伸与疲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拉伸载荷作用下,(010)[001]型裂纹在钝化的基础上沿着{110}滑移面塑性扩展;(0-11)[100]型裂纹尖端位错沿(011)面发射,裂纹沿(110)表面脆性解理扩展.在循环载荷作用下,(010)[001]型裂纹尖端位错沿着{111}110滑移系扩展,裂纹在裂尖应力集中作用下,沿之字形快速扩展;(0-11)[100]型裂纹扩展方式与拉伸失效时基本一致,裂纹在(110)面内发生快速的脆性解理扩展.两种裂纹扩展过程中都有层错和位错的共同作用.研究表明,(110)表面的表面能最低,是α-Fe的最优解理面.  相似文献   

2.
裂纹尖端位错发射与运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缺陷的高强度X80管线钢基体相α-Fe裂纹顶端的变形机理对于揭示该材料的失效机理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嵌入原子方法(EAM)描述原子间作用势,由大型分子动力学并行软件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建立足够大的模型以避免边界对位错发射与运动的影响,对中心裂纹板施加远场应力载荷,获得了裂尖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模拟结果显示,在远场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出现了间歇性发射出位错的现象,即,首先在裂尖沿[1 1〖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含3种不同裂纹取向的α-Ti在拉伸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B(0001)[1-210]裂纹构型通过产生变形孪晶的方式来实现垂直于基面方向的变形,单向拉伸过程中裂尖处有无位错区出现;A(1-210)[10-10]和C(1-210)[0001]裂纹构型的失效过程表明基面位错比柱面位错更容易发射;C裂纹构型循环加载时基面滑移系优先开动,使位错快速发射而释放了裂尖应力,导致裂纹出现止裂现象;含微裂纹α-Ti材料的失效过程是位错形核与发射、缺陷扩展、孪晶变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含(010)[101]型中心裂纹的金属α-Fe在拉伸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含有此类裂纹的体心立方金属铁在单轴拉伸载荷下,其破坏机制是一个以裂尖层错和孪晶变形共同存在、伴有裂纹钝化,并最终以孪晶变形为主的过程。疲劳失效是以孪晶形变为主,全位错、不全位错、层错共同作用的破坏机制,同时发现循环加载下[11-1](-121)滑移系中孪晶形变比位错更容易发生,而且孪晶的出现,有利于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含裂纹α-Fe变形与失效的过程,是一个位错、层错、孪晶和相变等多种微观机制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含(0 1-1)[011]型中心裂纹的金属α-Fe在拉伸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载荷作用下,材料因应力集中导致了由bcc到hcp的相变,裂纹呈现严重钝化扩展现象,整个过程还伴随着层错、孪晶等现象的发生; 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时,位错沿滑移面(-2 1 -1)和(2 -1 1)快速发射,从而使得裂尖处应力得以快速释放,疲劳裂纹扩展相当缓慢,裂纹出现止裂现象,整个疲劳加载过程未发现孪晶、相变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解理断裂前裂纹尖端变形与开裂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6MnR钢三点弯曲(3PB)裂纹试样进行了实验和有限元计算,模拟了裂尖开裂与钝化的构形和应力应变分布图.发现在临界载荷前,预裂纹尖端仅仅发生钝化;当载荷达到临界值时,开始有小裂纹起裂,随后钝化;再达到又一临界载荷时,小裂纹再次起裂,而后扩展,反复出现直至解理断裂发生.在模拟裂纹沿斜面起裂时,当小裂纹很短时,对对称面上的应力、应变和三向应力的分布影响比较小;只有小裂纹扩展到足够长并钝化到足够宽,才能够影响主裂纹的扩展及其前端应力、应变的分布.并针对采用有限元法在模拟裂纹扩展时所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模型的建立、网格的划分、断裂准则的应用以及网格重组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钝化预裂纹尖端开裂对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16MnR钢三点弯曲(3PB)预裂纹试样进行实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裂纹尖端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在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微裂纹在裂尖处形核、扩展,随后又被钝化,随着载荷的增加,这一个过程一直重复着.在这一过程中,裂尖前端的塑性应变和三向应力度进行重新分布,并且两者达到临界值的位置都向裂尖靠近,随后又都向前移动,但三向应力度比塑性应变移动得快,这使得解理断裂的三个判据逐渐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表明.Ⅲ型裂纹尖端应力场中存在的偏聚氢原子将对该应力场中的发射位错产生附加作用力.此作用力使裂尖发射出的螺位错离开裂尖区域的阻力增大.导致裂尖无位错区变短.同时、裂尖区域偏聚氢原子促进螺位错以交滑移的方式运动.  相似文献   

9.
对C-Mn钢三点弯曲裂纹试样进行了实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裂尖断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某一临界载荷前,裂尖只发生简单的钝化,并且在裂尖前端满足解理断裂三个判据的不同区域是相互分离的.因此形核的裂纹因不能扩展而不能引发解理断裂.随外载荷增加,高于这个临界载荷时,小裂纹在裂尖处形核、扩展,随后被钝化.此时裂尖前端的塑性应变被保留下来,但是三向应力度被释放掉,随后又重新建立,从而使得三个区域相互靠近.在第二个临界载荷下,三个判据都满足的区域相互重叠,解理裂纹形核并扩展.可以在裂纹形核区域和裂纹扩展区域刚要重叠的那一瞬时,决定解理断裂的最小距离.结合解理断裂的三个判据,裂尖断裂行为及由其产生的断裂驱动力参数(εp,σm/σe和σyy)的相应变化为钢的解理断裂在细观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尺度方法研究包含微裂纹金属材料在加载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多尺度方法结合了分子动力学和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用于局部缺陷区域,有限元方法用于整个模型区域,两种方法之间用桥尺度函数进行连接.计算结果既包括了系统宏观的物理信息(应变场、应力场等),也包括了微观原子的物理信息(原子位置坐标等).模拟结果发现,在裂尖的传播过程中将发射位错,同时,拉伸应力和应变将主要集中在裂纹的两端.正是由于应力的集中导致了裂纹的进一步加速传播,最后形成宏观的断裂效应.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混凝土的特性,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分别从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水化热裂缝等方面总结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因产生裂缝,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愈来愈普遍,裂缝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简要分析了沥青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承山 《江西科学》1995,13(1):38-42
集中分析了楼地面产生各种裂缝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不偶合系数的炮孔装药爆后.气体静压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强度理论和脆断理论两方面对此情况下裂纹传播长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还讨论了裂纹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显微疲劳试验-一个新的疲劳试验方法,由此研制的疲劳试验装置,能够在金相级的水平上进行十分精细的疲劳试验,全部实验过程可以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用该细观手段实验观察,可望对金属疲劳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工程零部件中实际疲劳裂纹的产生与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施工实践,总结了施工现场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湖南某大学学生宿舍楼墙体开裂情况,通过检测与计算,分析了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应变能密度断裂理论分析了固体受压时复合型裂纹的起裂、止裂的断裂力学机理,强调了裂纹闭合效应,同时考虑了裂纹面之间的磨擦作用.分析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提出一个简单模型对裂纹失稳扩展的止裂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定量地解释了“断裂硬化”模型.最后,用所得到的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一些地震现象,对地震预报,尤其是强余震的预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裂缝在施工中常见的为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沉陷裂缝等,依据混凝土特性及施工工艺方法加以防治的技术要求必须十分规范,施工操作必须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