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字化发展大潮中,智慧城市建设正迈向数字化、数据化和数智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文章在梳理智慧城市概念、数字化视域下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化视域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缺乏多元参与等实践困境,并分别从构建统一管理平台、强化部门数据共享、注重多方协同治理3个方面提出数字化视域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逐步向知识、信息、智慧枢纽为主的方向转型,“智慧城市”正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息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构建了智慧城市环境下信息服务体系,阐述了智慧城市环境下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服务的转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静俊 《科技信息》2012,(1):477-477
去年以来,国内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把它作为“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的模式。宁波是目前国内建设“智慧城市”理念最成熟、计划最系统、步伐最坚实的城市。文章把“智慧城市”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分析宁波如何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实现改善民生、优化公共管理和促进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5.
低碳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两大趋势,探索和推进城市发展更低碳、更智慧、更清洁、更便捷是时代命题。城市政府、社区管理者以及城市居民应在全面评估区域碳排放总量、结构、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之上,在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的同时,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着力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治光 《科技潮》2011,(10):7-7
本刊讯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上,我国首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平台——“智慧城市实验室”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7.
当前,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普及、深度渗透和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运行、生产生活方式、治国理政的模式正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智慧城市的提出,反映了信息化与当今时代、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鲜明特征。城市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特征,而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和重点。构建一个便民惠民、高效规范、智能运转的服务型智慧政府,对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更是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问题,只是所涉及的方面不太一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都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于是,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了。智慧城市理念提倡科技为先,绿色发展,既让人享有便利的生活,又不妨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现实困境也预示着智慧城市在社会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陈骞 《上海信息化》2014,(10):81-83
<正>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从而使人们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首尔、京阪奈、马德里、弗里德里希哈芬以及赫尔辛基等国外智慧城市典型案例,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或将起到借鉴作用。当前,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从追求城市发展的速度转为追求质量,通过智慧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改善市民生活,创新产业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城市更加智慧、更加有品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色智慧城市(二) 绿色智慧城市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智慧城市的历史脉络 针对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城市人口和城市绿化等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1898年,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理想城市应兼具城乡优点,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随后,建立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晗 《河南科学》2013,(10):1764-1768
基于对智慧城市体系要素的分析,建立其要素耦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智慧城市需基于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发展需求进行相匹配的战略定位,并在战略的统领下,通过空间体系的优化、支撑体系的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持续化及社会自组织能力的高度化等体系要素的耦合联系和协同互动,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战略是近30年来欧美和亚洲先行国家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般认为,城市的发展历经传统城市、数字城市,最终将会进入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演进的高级阶段,这一理念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成为当前推动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已有累计超过200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已开始展开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1.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优点在于通俗,易于宣传,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义,因为"智慧"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词汇,自会以自己的理解想象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只能是公众视角,不是信息工程学的精确定义. 智慧城市是宏观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望,着眼于城市发展整体的总效果.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社会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信息化,社会要求城市具有整体发展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涂平  陈磊 《科技智囊》2013,(8):64-69
"智慧城市"首次出现在198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家以智慧城市命名的产业技术协会组织,欧盟在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创新构想,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则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从2005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借鉴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经验。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中诠释了"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标志着"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微观层面上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宏观概念上更是未来区域协调高效合作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体现出由点到面、连片发展的态势,智慧区域建设是必然趋势。对国外智慧区域分析表明智慧区域建设的经验是:重视信息通信技术、注重创新、高效合作、人才培养等。建议国内智慧区域建设重视区域的范围多维化、合作效率高效化、教育与创新积极化、市民参与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分析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基础上,从互联网通信技术、遥感卫星与导航技术、大数据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等方面归纳了基础设施建设新进展;论述了新型智慧城市在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城管、智慧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在人工智能时代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必须应对的顶层设计、网络安全、建设时序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物联网及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内涵与特征,分析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规划.这些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智慧社区是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在社区治理视角下分析城市智慧社区技术、制度与主体三个主要要素及其联系逻辑,并总结实践过程中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技术与社区治理融合度不高、规范和标准支撑保障不足、多元主体协同度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智慧社区治理逻辑融合发展、增强智慧社区的制度性供给和促进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三个路径,以此促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继数字城市之后我国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全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已逾百个。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对于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规模化推动试点示范阶段,而各地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多呈现出以应用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突破口的特征。通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带动加速建设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