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河南美丽乡村建设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必须立足新时代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新要求,着力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索党建+模式,发挥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供给;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不竭动力;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管理机制;依靠科技创新,鼓励多方参与。  相似文献   

2.
董帅伟 《科技信息》2007,(23):23-23
多年来河南省在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结合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气象学》及《气象学与气候学》一直是本校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其中包含的实践教学以实验和实习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实践创新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十分重要。随着学科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频发的气象灾害,本校对于气象实践内容亟待进行改革,以往的教学仅仅聚焦于基础气象观测与数据处理,未涉及到任何目前常用的气象观测与分析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明白自身专业与现代气象的关联,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气象遥感数据分析、简单气象数值模型操作,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针对性地选择实践个例等,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重点,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展开,林业的地位更加重要,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明确思想、重点突破、不断开拓生态林业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魏云 《广东科技》2014,(10):172+179-172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规划和设想。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开展工作。生态林业建设与当地生态民族文化建设的有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同时加快、提升生态、绿色、环保等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自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美丽乡村数量及空间布局迅速变化.基于Voronoi图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河南省2013-2017年美丽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南省美丽乡村总体数量急剧增加,在市域尺度美丽乡村数量趋于均衡化;省域尺度及区域尺度下空间分布模式均具有随机分布向集聚分布转变的特征,但转变强度具有区域差异性,但区域之间空间分布模式的呈现趋同性特征;河南省美丽乡村空间分布重心总体向北移动,不同研究断面移动方向与速度不同;美丽乡村的分布呈现空间收缩,方向性减弱、分布轴线向正南-正北方向接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村社区治理题中应有之义,将有助于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在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生态破坏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传统逐渐衰败、村民参与程度不足、专业治理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法律规章制度缺失、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民臣民意识浓厚和人才激励机制匮乏诸因素共同制约着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农村社区治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院是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由可南科技大学与河南省林业厅联合,于2002年在河南省林业学校基础上成立的河南科技大学二级学院。2006年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存在的这些突出的问题,使得以绿化为主的城市生态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我国国情和城市林业的特殊性,我们只有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切实可行的城市林业法治建设道路。本文探析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理论和实践上依法完善城市林业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林业建设是一项关乎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共赢的事业和产业,合理的优化林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保护其逐渐发展的森林资源等等,这些问题是林业部门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因此,探讨出客观正确的措施对林业建设的更好发展做出贡献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鉴于此,对于如何加快林业的建设步调,合理优化林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增强林业的整体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逯晓敏 《甘肃科技》2020,(22):173-174+153
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是持续优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重要策略。随着生态林业建设进度和规模的持续扩大,如何借助林业技术来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进度和效果,逐渐成为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文章在论述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就目前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实践性的分析探讨,以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志霞  仇凯 《科技信息》2009,(13):343-343
发展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思路,率先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林业建设,是对现代林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3.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表现出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该文总结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出的背景和该政策目标的重点内容,以辽宁省盘锦市和云南省玉溪市为例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稳抓实干、开言纳谏三点建议,提出了美丽宜居乡村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实现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人的美丽,“美丽人生”是“美丽中国”的人文基础,而“美丽人生”离不开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人生的美丽,“美丽人生”的获得离不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此,高校要强化主导制、导师制、人文制和协同制,让“美丽中国”因为有大学生人生的美丽而蕴含人文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再认识我国林业财会理论和方法体系,已成为摆在林业财会理论及实践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根本保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制度的严格执行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陆地75%是山地丘陵,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为了优化利用国土,把植树造林作为国土整治的基本国策,综合发展林业,森林覆盖率达68%,成为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日本在森林调查、森林规划、造林、育林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大连的造林环境和日本相(?),但是大连林业还很落后,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整治国土,应借鉴日本发展林业的经验。查清森林资源现状、林况、地况,制定林业规划并保证实施;调整林业结构,建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造林、育林,精选良种,精心抚育,科学营林,以林养林;重视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大连林业建设的步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9.
黄鑫 《科技资讯》2014,12(17):124-124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前进,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发展也日益激烈。而就该工程而言,其中最为主要和关键的环节就要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了。但是,在现如今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就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概念和其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给一些问题提出来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农村、林业要先行"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推进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能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林业从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生态友好的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在林业产业效益和林业生态质量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两大体系,从而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