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7,(12):27
一直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通过科技计划、组织创新、网络化服务和软件产业基地环境建设,支持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提高软件出口和外包承接能力,并向软件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形成一支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国家队",使中国软件出口工程(COSEP)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2.
李德路 《科技信息》2007,(5):22-22,3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激烈,软件产业受各国的重视。软件外包出口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有利条件远远多于不利条件。只要依照国家规定,苦心经营,奋起直追,将来中国一定能成软件产品出口大国。国务院18号、24号文,鼓励软件产业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对软件外包出口的市场现状,如何进行综合作用,冲破出口发展的阻力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发展对策应从提升自身素质和扩大软件企业规模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近日,“2006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的隆重召开,将业界的目光集中到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之上。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高达10多亿美元,其中软件出口7.06亿美元!而新出台的十一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向人们展示了更宏伟的蓝图。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外包究竟能为中国的软件业带来什么?外包产业的方向应该如何调整?人才缺口将如何补充? 面对这一系列疑问,本刊邀请来自上海市外经贸委、中国软件协会、上海软件对外贸易出口联盟、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海隆软件公司的五位领导专家,畅谈当前软件外包产业热点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IT出口     
译自《华尔街日报》 先是毛绒玩具豆宝宝,然后是晶片,现在中国再度提高了经济雄心,希望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出口大国。 提到外包,你会立刻想到印度。这个国家已建立起一个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为国外买家生产低于进口国国内价格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迅速扩大和迅速升级,高端的外包服务人才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而作为上海浦东地区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标志,张江创新学院开始联手多家跨国软件企业,打造“高端人才培训基地”,以“国际联盟”的形式推广“中国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08,(10):88-88
由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和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展示交易会暨IT风云论坛”将于2008年10月23至24日在上海浦东软件园举行。据悉,本届展交会将呈现一批与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外包相关的核心技术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软件创新技术及服务产品。届时,承办方将举办“2008张江创业融资秋季训练营”、“2008网游投资论坛”、“服务外包实用人才培养论坛”、“软件外包——IT新势力”等一系列的论坛及会议。来自海内外的行业专家、学者、IT从业人员将在此充分交流、激发灵感、捕捉商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软件将来会有大量出口的一天,这个结论有很多支撑点,但是相信软件能出口不等于现在就能出口。中国的软件出口,除了喧嚣就是浮沫。过去的数年里,中国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软件出口。这些软件出口大多是国外的软件企业找到中国的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为国外软件企业进行服务。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自有知识产权的直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为我国软件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方向。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岁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上海、大连、深圳、天津和西安五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更为我国软件界增添了一件喜事。软件出口基地必将发挥产业聚集优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突飞猛进,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巨大.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推动软件产业高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校企结合可加速软件服务外包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程,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贴近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多种模式培养人才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06,(10):6-6
2006年5月18日上午,广东软件出口委员会成立典礼暨2006中国(广州)软件出口国际高峰会在广州国际科贸中心国际会议厅隆重揭幕。本次会议由省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外经贸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和香港新华科技集团联合主办,以“合作·分享·交流·共赢”为主题。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徐尚武,广州市委副书记方旋,广东软件出口委员会主席蔡冠深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美国、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行业协会、软件园、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近千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太原科技》2010,(7):104-104
2010年6月2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透露,我国软件产业已开始体现出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在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的基础上,2010年1-4月,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7%,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增长32%,软件出口增长22.4%。  相似文献   

12.
《上海信息化》2008,(10):88-88
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年会是国内软件过程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际基准数据专家、境内外企业家二百余人出席会议,围绕年会主题“为高品质的软件交付提供保障”进行交流研讨。与会者就基准数据与度量分析、软件基准数据库应用与发展研究、测试与绩效考核、企业基准数据建立与交付能力的保障、软件外包公共质量保障服务研究与应用、IT第三方服务(测试、监理、规范)、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共促中国软件过程改进领域达到国际标准,为上海高品质的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3.
伍建民 《科技潮》2003,(9):30-31
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28日,是一个专门为北京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从事整合管理体系、研究战略规划、协调落实政策、推进扶植措施、策划政府投资等多项服务,担负着北京软件产业协调会议办公室、北京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业登记管理办公室、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等项职责。目前,与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的软件企业超过200家,定期联系的企业1000家,建立了包括2500多个软件企业信息的数据库。3年来,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秉承“产业报国、服务社会、团结协作,终身学习”的文化理念,脚踏实地地实践着“成为中国最好的、拥有核心价值的、专注于软件产业的知识型中介组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陕西软件外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晓 《科技信息》2009,(26):I0227-I0228
通过近10年承接国内外软件外包项目,陕西软件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陕西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对促进陕西软件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几个主要软件接包国之一,但由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规模还较小,难以占据市场份额,需要在规模上加以提升。软件属于规模性行业,规模效应是软件外包企业接单的决定因素。本文主要探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琦  祝继康 《华东科技》1999,(10):33-33
软件企业在推动信息产业、软件产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开发新产品,适合市场的需要。但开发新产品需要人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在知识创新和技能的载体就是产品和知识的传播。软件产品就是典型的知识型产品,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展软件产业,是知识经济中的一个增长点。如何保护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不受他人侵犯,我们呼吁每个软件企业要加强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并运用法律保护来进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10年承接国内外软件外包项目,陕西软件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其它外包基地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西安市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西安市软件外包基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促进陕西软件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软件外包大市场环境下,我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发展强劲。今年二季度,国内软件离岸外包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41.64亿元人民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对日软件出口占到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60%以上。中国对日软件出口以每年近60%的增长为软件外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持续成为全国软件出口的重中之重,对日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优秀人才的持续紧缺伴随着行业的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的对日软件开发培训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我高职院校结合自向特点和发展需要,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10,(11):15-16
2008年6月正式组建的马鞍山市花山软件企业服务中心。紧紧抓住马鞍山市打造“数字马鞍山”、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契机.在重点打造七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正大手笔、高起点建设马鞍山软件园,朝着建设“全国先进、省内一流的软件企业专业孵化器”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打响软件外包的“中国制造”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美软件外包上,我国与印度几乎同时起步(1985年美国得州仪器公司在印度班加鲁尔建立了第一个简陋的软件研发中心;1984年美国施乐公司与我航空航天部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软件外包团队)。经过20年,我国在欧美软件外包市场上已经被印度远远抛在后面(2003年我国软件出口20亿美元,印度出口145亿美元)。如果我国不能真正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技术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则中印两国软件出口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我国或许将永远无法打造软件外包之“中国制造”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