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患者行逆行尿路造影,了解结石与肾盂肾盏的解剖关系,采用体外震波碎石后肾盂切开取石,肾盂联合下盏实质切开取石,低温肾血管阻断下肾实质切开取石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评估术后结石残留,肾周漏尿和感染的发生率等。结果:56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50 mL,结石残留8例,漏尿和感染4例。结论:复杂肾结石的手术治疗较为棘手,很难用一种手术方法去解决所有的病情。了解结石与肾盏的关系,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低温下肾血流阻断无萎缩无积水肾盂联合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23例肾铸形结石,结果表明:20例全部取净结石,3例有残石;23例术后3个月IVP检查肾显影良好,血肌酐检查正常.本术式具有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取石较彻底,对肾功能无损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温下阻断肾血流行复杂肾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阻断肾血流,行复杂肾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出血量约120ml,术后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本术式具有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肾功能损害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温下阻断肾血流行复杂肾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阻断肾血流,行复杂肾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出血量约120ml,术后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本术式具有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肾功能损害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局部低温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1997年6月 ,采用原位肾降温处理 ,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方法 ,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 ,男9例 ,女3例 ,年龄21~57岁 ,平均35 3岁。右肾结石7例 ,左肾结石5例。鹿角形结石充满肾盂、肾盏6例 ,充满肾盂及两个大盏1例 ,肾盂结石并肾盏多发性结石5例。1.2手术方法经腰部十一肋间切口 ,切开腰部各层组织及肾周筋膜 ,充分游离肾脏及肾动脉 ,游离出肾盂后 ,切开肾盂并内置一小尿管备用(行肾盂冷灌注时用)。在外周静脉注射肌苷2g,5min后 ,用橡皮小尿管阻断肾动脉 ,同时在肾周放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温下阻断肾血流行复杂肾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阻断肾血流,行复杂肾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平均出血量约120ml,术后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本术式具有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肾功能损害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在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局麻下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后通过输尿管镜探查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肾盂结石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单通道完成,共行手术48次,其中一次治疗28例,二次治疗7例,三次治疗2例.手术时间:肾结石平均2.1h,输尿管结石平均1.4h.肾结石总取净率为84.8%(28/33),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全部取净.残留结石行ESWL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肾盂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复杂性肾盂结石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在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局麻下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后通过输尿管镜探查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肾盂结石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单通道完成,共行手术48次,其中一次治疗28例,二次治疗7例,三次治疗2例。手术时间:肾结石平均2.1h,输尿管结石平均1.4h。肾结石总取净率为84.8((/33),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全部取净。残留结石行ESWL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肾盂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复杂性肾盂结石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并发症.结果 80例中,结石一次取尽70例,残留结石6例,术中出血3例,术后继发出血2例,尿路感染4例,漏尿2例,肾盂、肾盏颈狭窄闭锁1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取石路径与方法,术中操作细致,妥善止血.输尿管内置双"J"管,必要时T型管或Foley导尿管作肾造瘘以通畅引流,以及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自1965—1982年,采用肾部分切除治疗肾结石273例的临床经验,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男女之比为4:1,青壮年占85.5%,症状以血尿、腰痛为主,次为膀胱刺激症。结石位于肾盂下盏占85.3%。本组98.2%作肾下极切除,个别加小切口则可取净各类型肾结石。强调术中尽量保存肾组织,一般切除相当于一侧肾脏的1/5—1/6。肾断面用“○○○”肠线经肾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穿过肾孟或肾盏连续缝合关闭。止血可靠,手术简便,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占1.4%。尿瘘0.74%。伤口感染3.3%,结石复发率为15.5%,术后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文中提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改进的根据。实践证明,本术式既能取净结石又能去除局部结石复发因素,最大限度保存患肾又能改善肾功能。因此,严格掌握具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例,本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牛肾动脉血管分布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肾为有沟多乳头肾,肾动脉入肾门后在肾窦内相继分支形成叶间动脉.叶间动脉在肾的髓质与皮质交界处延续为弓形动脉,由弓行动脉发出与肾表面近似垂直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发出入球小动脉和直小动脉.每个区观察500个小球及出、入球小动脉:皮质外区的肾小球及出、入球小动脉的内径比皮质中间区大,比髓旁皮质区更大.直小动脉可由弓行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发出,伸向肾的髓质.肾脏因动物的种类不同其血管分布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双侧上尿路结石49例,占同期尿路结石的8.33%(49/588)。本组年龄以21~40岁最多见(29例)。总肾功能正常者29例,合并尿毒症者20例。体会对双侧上尿路结石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急性梗阻严重肾功能障碍和(或)感染者,应积极解除梗阻或先作引流;而对梗阻造成慢性肾功能障辞者,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待肾功能好转后再行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在总肾功能尚好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术式。对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手术侧选择问题,根据肾对抗平衡原理,按下列原则处理:1.结石梗阻不严重,肾功能正常者:(1)双侧输尿管石,应先处理梗阻较重,症状较剧的一侧或双侧结石一次摘除。(2)一侧肾石,对侧输尿管石,一般先摘除输尿管石。(3)双侧肾石,应先处理病变较轻,手术比较简单、安全的一侧。2.结石梗阻和(或)感染较重,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双侧同期手术,并另置造瘘管遣瘘;若一侧感染严重,对侧结石亦难以取出者,则应先作感染侧引流,再作对侧手术,最后完成引流侧的取石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月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要动脉病理学变化。方法12月龄雌雄各半动脉粥样硬化小鼠6只,选取主动脉根部、颈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进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病理变化,采集图像。结果6例小鼠主动脉根部及肾动脉血管均可见油红染色,4例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可见油红O染色,而6例小鼠颈动脉均不见油红O染色斑块。结论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部饲育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性判别式和支撑向量机的肾结石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支撑向量机(SVM)方法辅助诊断肾结石,并和线性判别式方法作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都表现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鉴于SVM是用于解决非线性的良好方法.因此,SVM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器学习方法是可以用来进行肾结石的辅助诊断和分类研究的.肾结石的成因比较复杂,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全身性代谢紊乱及泌尿系统本身的疾患有关,本文从钙离子生物学特性方面讨论了钙盐结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将一例肾切除.另侧肾夹闭肾动、静脉和输尿管2小时造成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的18只家兔随机平分三组。第Ⅰ组不加治疗,用作对照;第Ⅱ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作等容量血液稀释;第Ⅲ组用GBK 液作二倍容量血液稀释。三组动物在同等条件下饲养,观察、比较其血尿素氮含量,无尿时间,尿量变化,存活时间和死后肾组织学改变。结果显示血液稀释有降低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动物血中尿素氮,缩短动物无尿时间,提高动物存活率和减轻肾缺血造成的肾损害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Piwon N  Günther W  Schwake M  Bösl MR  Jentsch TJ 《Nature》2000,408(6810):369-373
Dent's disease is an X-linked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the urinary loss of low-molecular-weight proteins, phosphate and calcium, which often leads to kidney stones. It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ClC-5, a renal chloride channel that is expressed in endosomes of the proximal tubule. Here we show that disruption of the mouse clcn5 gene causes proteinuria by strongly reducing apical proximal tubular endocytosis. Both receptor-mediated and fluid-phase endocytosis are affected,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apical transporters NaPi-2 and NHE3 is slowed. At steady state, however, both proteins are redistributed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to intracellular vesicles. This may be caused by an increased stimulation of luminal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receptors owing to the observed decreased tubular endocytosis of PTH. The rise in luminal PTH concentration should also stimulate the hydroxylation of 25(OH) vitamin D3 to the active hormone. However, this is counteracted by a urinary loss of the precursor 25(OH) vitamin D3. The balance between these opposing effects, both of which are secondary to the defect in proximal tubular endocytosis, probably determines whether there will be hypercalciuria and kidney stones.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际病人的CT影像数据构建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血流速度和压力分布,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颈动脉剪切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里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颈动脉窦部的血流速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涡流形成的特点;然后分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血流阻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刻,颈动脉窦部的剪切力几乎是最小的.在颈动脉窦部下方附近,涡流易于形成.在收缩期的开始阶段,动脉阻力有一个很大的高峰.这些特点会对研究颈动脉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猪头颈部的动脉解剖学特点,探讨在人脑动静脉畸形(AVM)研究中的意义。方法对6头家猪进行头颈部血管造影和解剖,观察解剖学特点。结果猪的颈总动脉干起自头臂干,然后发出双侧颈总动脉,后者发出咽升动脉和颈外动脉。左侧椎动脉起自左锁骨下动脉,右侧椎动脉为肋颈干的延续。椎动脉与枕动脉、颅内的脑动脉之间也存在着吻合。结论根据猪脑动脉解剖学特点,可以建立AVM模型,用于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及栓塞材料的实验研究和介入神经放射学医生培训。但是,在模拟AVM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猪AVM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