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岩石物理流动单元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在石油界逐渐流行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它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用其定量描述和储层评价的岩石物理性质 ,特别是对于油气田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阶段储层的精细描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油气勘探中用于寻找隐蔽油气藏圈闭的准确位置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流动单元主要研究方法 ,并结合南阳油田 V油组开发的实际状况 ,采用流动单元法对其主力油层第 8、第 9小层做了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各类储层构型研究的深入,储层构型理论趋于成熟,但对于研究成果的运用一直很薄弱。在典型辫状河储集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上,以A油田辫状河储集层为例,将辫状河储集层划分成辫状河道、心滩坝、落淤层、坝上沟道等构型要素,分析总结了辫状河储集层渗流屏障与连通体的确定原则与方法,以期直观指导油气田开发。研究表明,渗流屏障与连通体的识别,能将油藏开发前期静态构型模型与油藏开发后的动态流动单元类型联系起来,不同级别的渗漏屏障限制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渗流屏障的发育直接影响周围流动单元的类型,从而影响油藏流体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渗流特征复杂,制约油藏高效开发。以南湖油田E1 f 43 油藏为例,采用
基于储层构型的渗流屏障识别技术及基于多参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开展
了渗流屏障分布规律和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组合模式的连通关系,总结了渗流屏障
和渗流差异对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连片状和条带状2 种储层砂体类型,其中,条带状储层因注采井
砂体分别存在于砂体和渗流屏障内而产生注水不受效,剩余油富集;(2)研究区发育5 类流动单元,以II~III 类为主;
(3)储层连通砂体内部存在5 种不同的流动单元组合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储层砂体连通关系存在差异,连通砂体内不
同流动单元间形成渗流差异界面,使连通体内形成弱连通或差连通关系,制约油藏开发,造成剩余油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因及物性的储层,对其流动单元的分析和合理划分,将有助于解剖油藏整体非均质性和渗流情况,预测剩余油分布并合理调整油藏后期开发方案。本文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为例,研究低孔低渗洪积扇相砾岩储层,在储层细分对比以及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Ⅰ、Ⅱ、Ⅲ、Ⅳ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生产特征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总结出洪积扇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模式。通过对流动单元平面、剖面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洪积扇砾岩储层流动单元分布受沉积相、微构造、隔夹层分布、微观孔隙结构等8种地质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参数及选取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所涉及的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分类,并讨论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代表性.结果 将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地层系数等划分流动单元参数分为5类.结论 在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时应同时考虑沉积特征与孔隙结构、地质特征与流体的性质以及开发目的 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动单元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表征储层的8项属性参数来判别流动单元的能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储能系数、含油饱和度5项参数作为XZ井区流动单元判别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XZ井区延长组长6河流相储层各油层组流动单元特征.结果 本区的河流相储层可以划分为为Ⅰ、Ⅱ、Ⅲ、Ⅳ4类流动单元,对应储层分别为好储层、较好储层、中等储层和差储层,分别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中.结论 不同的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能力、储集能力和剩余油分布方式,因此,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流行的几种流体流动型式的分析讨论,揭示出不同流动型式流体压力的控制因素.结合油气田勘探开发实例,指出过剩压力或流体势的大小是控制油气运移方向及聚集地区的主要因素;压力或流体势的演变史影响着油气运移、聚集乃至破坏的过程,现压力的分布也影响着钻井工程的实施和合理开发方案的制定;对地下流体压力分布及演变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油气成藏规律的动态认识.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一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湿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动单元的随机模拟是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以文留油田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提出了针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步骤.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有效储集系数及流动指数等6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E、G、P 3类流动单元,并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认为:E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好,其剩余油分布主要因断层遮挡所致;G类流动单元由于层间或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由于渗流能力差,且储量丰度低,动用难度大.  相似文献   

12.
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结合油气来源分析,对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单元进行划分,进而分析成藏要素,明确源-藏体系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可划分为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类7个多元供烃成藏单元。东营组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成熟,形成洼陷内部单源岩性油藏和缓坡带的单源油藏;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各段烃源岩均进入大量排烃期,油气在陡坡-凸起带和中央低凸起上形成大规模的混源油藏。不同供烃成藏单元输导体系与储盖组合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平面上油气呈发散式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在缓坡带、陡坡带、低凸起和潜山等有利的圈闭聚集成藏;在剖面上沙四段、沙三段形成自源型岩性油气藏,新近系的油气分布于馆陶组厚层河流相储层形成披覆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阶带油气分布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有稠油、正常油和轻质油,还有干气藏。稠油主要分布在断阶带上盘,正常油和轻质油分布在断阶带的下盘及断阶带之间。油气产层多,从石炭系到白垩系均发现油气。采用原油轻烃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判断该区油气源,指出油气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源岩,并指出各期油气的分布及次生改造特征。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并利用模糊聚类方法 ,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 83 层三角洲相储集层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将该区三角洲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 4种类型 ,并从岩性、物性、电性、微观和空间分布、非均质及水淹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每类流动单元的特点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式。 4种流动单元的宏观、微观及空间分布规律是 ,在垂向上受沉积韵律控制 ,在平面上受沉积相带分布控制。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形成及分布有关 ,将剩余油的形成与流动单元结合起来研究 ,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 ,从而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物质平衡及渗流力学原理,提出一种气顶和溶解气综合驱动油藏的动态预测计算方法,并编制了工程软件。应用该软件对油藏在压降条件下的综合指标进行预测,也可以计算储量和气顶大小。实例计算表明,气顶大小对原油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该区314口井的测井精细解释成果,研究了延安组Y9,Y10砂岩储层5个油层组连通体的流动单元平面展布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研究了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流动单元Ⅰ,Ⅱ区仍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单井注采能力分析是改建地下储气库优化单井产能参数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以R油藏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分析方法,模拟计算管流动态。根据协调点、冲蚀临界流量、携液临界流量以及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地面压缩机额定功率的边界限制分别预测了不同油管尺寸的采气能力和注气能力。为合理选择完井油管尺寸和在注采过程中控制井口压力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R油藏改建库采用国际上目前普遍采用的184.2mm油管,其采气能力在185×104~390×104m3/d,注气能力在25×104~295×104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