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2.
命运、历史与真实——读余华《活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3.
余华充满血泪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位中国农民——福贵的苦难人生经历,他遭遇了亲人的相继死亡,直至孤身一人。在这个苦难经历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其蕴含的温馨世界,其中既有亲情的无私、挚爱,也有爱情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更有生命之间的宽容、体谅与温暖。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5.
“活着”退后并被置于“元存在”这样一个生命个体人性化最本真的存在状态;《活着》中的叙述声音有双重通道:作为聆听者和记录者的“我”和作为文本叙述者的福贵;凭借关键之处的细部描写,文本人物的灵魂渐渐成型而有力,获得空前的自由;而在《活着》中,苦难被上升为一种积极因素;《活着》的致命思想软肋则是否弃救赎精神的自救,灵魂回归不到应抵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死亡现象,并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于死亡的态度,作品浓缩了他的死亡意识。他认为,人类本就生活在死亡之中,生与死是并行不悖的,对待死亡不要太认真。然而,正是死亡崭露了生命之存在的意义,是死亡让活着显得完满。这就是其对于死亡的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7.
《活着》是先锋小说家余华在创作转型后的一部重要作品。全书叙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遭际,饱含生命的哲理。本文拟从生存论的角度来分析其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8.
捺脚印     
美国的間諜飞行,屡次遭到可耻的失敗,飞机被击落,飞行人员或則墜机死亡,或则活着被俘。那些墜机死亡的,究竟是誰?这个问題使美国有关当局伤透了脑筋。不  相似文献   

9.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10.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11.
马氏生灭分枝树模型假定节点每次分娩当且仅当生产1个子节点.假定节点每次分娩的产子数是一随机变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胎多子的生灭分枝树演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存在性证明,并研究生灭分枝树在不同时刻活着和死亡的节点数、连通分支的个数、任一节点在活着的条件下在不同年龄的子节点数、任一节点在临死前的子节点数  相似文献   

12.
马氏生灭分枝树模型假定节点每次分娩当且仅当生产1个子节点.假定节点每次分娩的产子数是一随机变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胎多子的生灭分枝树演化模型,给出模型的存在性证明,并研究生灭分枝树在不同时刻活着和死亡的节点数、连通分支的个数、任一节点在活着的条件下在不同年龄的子节点数、任一节点在临死前的子节点数.  相似文献   

13.
《活着》是余华1990年代转型的代表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体现转型后作品的悲悯情怀。而作家1980年代的作品特点是充满了暴力与死亡的血腥。究其这种转变,有先锋小说发展自身的规律,也有作家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威廉·斯塔福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他的诗短小却意蕴深刻。"在黑暗中前行"是他最受欢迎的诗之一。本文从视觉,触觉和听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诗歌中的两组意象,死去的母鹿和活着的胎儿以及喧闹的汽车和静默的自然,从而揭示出对于自己无法挽救自然诗人在看似客观平静的叙述中藏着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神话故事,总结出了不同民族神话英雄成长的一个通用模式,即:分离——历练——蜕变。《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老人福贵六十余年的风雨人生,诠释了热爱生命的"活着"哲学。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同样经历了从地位丧失到死亡考验最后到超然直面人生的蜕变过程,他的一生符合坎贝尔的神话英雄进化模式,因此可以被认定为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神话英雄。  相似文献   

16.
张凤伟 《科技信息》2011,(25):I0223-I0223,I0277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论述了荷默.伯隆的死亡,却未直接告诉其死亡的原因。是情杀还是病亡,其可能性直接影响了艾米丽的艺术形象的性质。本文分析这两种可能性,指出福克纳叙述死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活着》是一部朴实纯净的小说,像土地一样朴实,像山泉一样纯净,具有一切好小说都有的流畅.故事单纯,单纯到只有一句话的长度农民富贵为"活着而活着".但它又与丰富相通,从主人公富贵怎样化解苦难而乐观地"活着"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人生态度,是卑微苦命的传统农民如何"活着"标本.显示出作者对人和世界的独特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杯酒留痕》通过一段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与死亡的思考。本文以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命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死亡的超脱、死亡的主题、死亡的尊严等方面论述分析《杯酒留痕》中人物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死亡感悟。挖掘出作品内涵:生命不应有权力的场域隔阂,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正在《心灵奇旅》这部电影里,处处可见"轻"的地方:毕加索式的简笔画形象,简单明了的故事,"人活着是为什么"太抽象了,而"死亡"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忌讳且不愿触及的话题。没想到的是,皮克斯如此举重若轻地表达出来了,这无疑就是2020年最治愈的电影。  相似文献   

20.
《活着》是一部朴实纯净的小说,像土地一样朴实,像山泉一样纯净,具有一切好小说都有的流畅.故事单纯,单纯到只有一句话的长度:农民富贵为“活着而活着”.但它又与丰富相通,从主人公富贵怎样化解苦难而乐观地"活着"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人生态度,是卑微苦命的传统农民如何"活着"标本.显示出作者对人和世界的独特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