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磊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2(2):48-50,92
为有效提升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意识,在阐述体适能概念及其课程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从体育职能部门整体规划、体适能课程完善与推广、构建体适能教学体系框架、提升教师体适能意识与教学能力和完善体适能课程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体适能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教学实践表明,建设高职院校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体适能及健康体适能概念的界定,研究概括归纳体适能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体适能核心是对日常工作、余暇活动或突发事件的身体适应和心理。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方式,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体适能的概述和体适能在美国高校体育的相关体现,论述体适能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体适能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材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探讨“阳光体育”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变化,为选择更加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新疆高校实际的运动项目提供实验依据.以喀什师范学院2011级少数民族学生(共300名,男150名,女150名)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受试者健康体适能测试结果制定相应处方.研究结果表明,12周“阳光体育”锻炼后所有受试者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台阶指数、肺活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提高(p〈O.05),或极显著性提高(p〈O.01),男生测试组体脂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未达显著性差异(p〉O.05),女生测试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O.05).表明以中速跑、台阶跑、原地深蹲起、体育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运动项目可以显著提高新疆少民族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并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喜爱,适合在新疆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8.
闫巧珍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64-6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健身操改善人体健康体适能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参加健身操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对于身体成分的百分比也有明显改变,另外对特殊人群的健康体适能也有明显的提高。探讨健身操对健康体适能的功效,可以为科学的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动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和体适能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并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大学生及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建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17-19
培养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25年来的实践说明它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具有投资效益好,成材率高的特点,是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要求的,应该统一认识,进一步办好省少年业余体校。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6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SPSS软件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07年、2008年对湖北部分高校湖北籍大学生体适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对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学生体适能发展水平滞后,体适能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对影响湖北大学生体适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了解以及篮球运动实验,探讨篮球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为中学体育篮球教学及篮球爱好者的科学健身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体育教学就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主要场合。体育后备人才从单纯的身体锻炼,逐渐向注重思想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完善对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转化,在体育教师中“德”变为培养合格后备人才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锻炼有益于健康,其本质是锻炼改善了体适能水平,增进了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围绕游泳对健康体适能影响的五个方面(心肺机能、肌力及耐力、柔韧素质、身体成分、神经肌肉的松弛)探讨游泳体适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体质监测和游泳科学健身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大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体适能课程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表现,研究高校体适能的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创编新颖的体适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搞好体适能教学,从而使它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形成终身体育上发挥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借助体适能理论和方法,探讨如何利用游泳这个可以作为终身锻炼手段的体育运动项目来科学健身、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国民的体质,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结合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时代机遇,分析当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学训融合限于表面、人才输送渠道受限、竞技赛事开展受限,并针对性地提出从育人角度强化学训融合、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完善多层级竞赛体系等纾解路径.这些路径为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晓彬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1):98-102
分析广场舞练习前后女性老年健康体适能的变化,探讨广场舞对改善女性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作用和原因。选取129名女性老年人(60.8±7.8岁),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广场舞练习6个月,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锻炼。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测试成绩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实验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与实验前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实验组健康体适能各指标测试水平均出现增加,其中肺活量指数前后变化幅度最大,为21.4%,除握力指数外,其余测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广场舞练习能够提高女性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 相似文献
19.
20.
体适能理论进展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适能是反映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力的重要概念,是衡量机体各项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体适能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阐明了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出体适能的研究发展趋势。对今后开展大规模的国民体质测试和健康促进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