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是一定时期内人类社会形态的反应,是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社会意识以及人类的精神形态。因此,不同地域、种族和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所创造出的神话是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相同点的。研究中西方神话的异同,能够考究中西方古代文明的异同。该文提出中西方神话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社会存在的意识反应,都反应了当时人类对神话般生活的向往,在中西方神话中人类的出现方式也较为相似。而在不同点中,西方神话更加系统、更具有规模,中西方神话中众神的由来不同、众神的形象不同,同时西方众神也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现代神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广泛存在着现代神话因素,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日常生活审美化有制造现代神话的冲动,并且影响了现代神话的表现形态,而现代神话反过来也推动和影响着日常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神话研究大家袁珂先生从“广大神话”这一概念出发,把传说、仙话的部分内容甚至传记小说中记载的一些神怪故事都归为神话,从而得出中国得到保存的神话极为丰富的结论。但从严格意义上的神话来讲,这个结论是颇值得商榷的。传说与神话不能相提并论,仙话与神怪故事,更是后来的产物,它们虽与神话有一定的渊源,但不等于神话。拉法格认为“神话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的和自发的形式之一。”[1]鲁迅也认为“神话大拟以一‘神格’为中抠。”[2]中国神话仅存零星而不成体系,已为前人所注意…  相似文献   

4.
远古神话起源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即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这些人类迄今尚未解决的超级大问题是远古神话,包括西部神话在内的中外神话产生的源泉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我国西部众多民族在创世神话中相同相似的神话意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灵感与幻想,它是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起源,如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原始初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神话;但是,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丰富和发展了神话。本文试图就神话与上古西部的文明存在的这样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一个大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历史的内在神话模式也被提示了出来。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与历史、思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建构作用,理应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庄子受神话的影响很深,《庄子》一书具有很浓的神话色彩,但在本体意义上,老庄道学却是反神话的,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地位及为儒学所称颂的尧舜治世。不过,由于其理论对自然、无为的过分推崇,以致道学在后世的发展中,演变为世俗化的道教宗教,成为论说神仙的理论基础。也正因于此,中国神话才具有了无限悠远的神话意境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9.
《喧哗与骚动》中的神话原型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福克纳在小说中巧妙融入神话原型,大量引用神话模式,以神话人物来反衬康普生家子孙,揭示他对现实社会的病状和人类的未来所作的思考。神话的力量使《喧哗与骚动》超越了特定时空的限制而升华为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10.
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劳伦斯的小说影响深远。《金枝》中的狄安娜崇拜神话与再生神话的隐喻与象征贯穿于劳伦斯的作品中。通过对《金枝》中神话的改造与利用,劳伦斯在他后期小说中隐喻了渴望重归自然,拯救现代文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射日奔月”神话是指“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两则神话。后人对史籍中记录这两则神话的文字解读见仁见智,众说不一,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更是争议不休。其实,“射El奔月”神话是中国远古时代东夷部落集团句芒部族政治斗争与家庭纠纷的写照,是东夷部落集团的历史史事经汉儒改塑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神话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当某一神话的基本框架结构具备了“母体”功能时,以这一神话为母体,会孕育出新的“变体”,这就是神话的所谓变异式的演变规律。牛女神话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以其为母体,呈现了数个阶段的变异式发展。每一次变异式发展,便意味着一个与母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变体的产生。这种旧体通过变异而获得新生的发展。演变之路,是中国古代传统神话永不衰竭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善于将现实主义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来表现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她小说里故事情节,许多地名,人名等都包含神话原型因素。本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探讨莫里森作品中圣经名字的引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才可以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日本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存在显著的类似,绝非一种纯粹的偶然。“西来说”为日本神话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东巴神话数量多、内容丰富,展示出绚丽多彩的纳西族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纳西神话的传承需要现代方式的传播载体,研究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对于动漫与纳西族东巴神话元素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播,对东巴神话进行阐述,在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基础研究上提出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传承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壮族女神姝洛甲(云南壮族称为“摩洛戛”)是壮族的创世大神,在神话中她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她在整个壮族神话谱系中的地位几经改变。这里主要探寻她在壮族神话中所具有的职能及其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神话不是一类幻想材料,也不只是听起来好玩的故事。神话是一种关于人与宇宙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人类思想的早期时代广泛存在,因而与很多文化门类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就中国的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神话,还是执着于神话的历史化问题,都缺乏一种对神话的整体性观照。只有将神话视作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才能真正理解其生生不息的缘由。对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主宰已久的今人来说,整体性神话观将提供新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百越神话中反映出人类经历过的和民冰川后期的景象,属“冰川神话”,比个大多数只反映了洪水、多日和射日内容的“高温神话”所产生的晚早。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晚期杰作,广泛汲取和融化了远古神话的基本素材和精神资源,特别是将动物的形象气质、人的精神和神的超自然力结合起来,对人物神性铺张渲染,塑造出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空灵化倾向,也透露出古代神话中圣贤英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