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恐龙,曾是地球的霸主。大家都记得侏罗纪世界给大家所带来的震撼,感叹地球上曾生活过这么多神秘的物种,他们是许多地球现生动物的祖先。我们国家也发现许多恐龙化石,如辽西热河地区。全世界众多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手段提高,科学家发现太阳动周期的变化对空间环境、地球气候和环境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太阳活动与日地空间环境问题成了目前许科学家关心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1996年,科学家们继续向自然界深度和广度进军,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1、在航天领域,美国航天局在30天之内连续两次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测者”号和“探路者”号探测器,揭开了人类向火星进军的新篇章。2、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固体内核比地球旋转速度快,这可能有助于理解地球磁杨形成的机理。科学家们还认遗传学上证实了生活在太平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扬氏产甲烷球菌是地球上第三种生命形式。这一发现可能会填补生命诞生和进化过程中的研究空白。3、在医学研究方面,英国科学家终于确认食用患有疯牛病的牛肉是感染克一雅氏病的…  相似文献   

4.
正人在生病量体温时,会把体温计放入口中或夹在腋窝中。那么,在测量巨大的地球的中心温度时,是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的?1.挖到地球内部进行测量2.利用人造卫星进行测量3.通过地球内核的组成物质进行推测4.通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熔岩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5.
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1996年适逢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100周年。这一年,科学家们继续向自然界深度和广度进军。航天领域:美国航空航天局在30天之内连续两次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测者”和“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揭开了人类向火星进军的新篇章。进军地下:大有收获。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固体内核比地球旋转速度快,这可能有助于理解地球磁场形成的机理(爱因斯坦认为解释地球磁场是物理学领域难题之一);科学家们还从遗传学角度证实生活在太平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杨氏产甲烷球菌是地球上第三种生命形式。这一发现可能会填补生命诞生和进化过程中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6.
人类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了解只是一些皮毛。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也只能钻入1万多米深。1万米以下是什么样。人们只能根据火山爆发、地震或者一些断层进行分析,广义地讲地下只有炽烈的岩浆。由于发现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因而“地球空洞说”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竞相  相似文献   

7.
邑然我们已经知遭地球内部有浪多水,地球内部的岩石大多是潮湿的,甚至以岩浆的形冠涌动看。但是,日本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的研究表明,地球内部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潮湿,地球内部储存的水要比地球上所有江河湖泊和海洋加起采的水还要多。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3,(6):27
最新研究发现,地球有一颗火热的"心",内核温度比以往测量值高1000℃,与太阳表面一样热。这更好地解释了地球是如何产生磁场的。地球拥有一个固态内核,为液态外核所包围,再往外是  相似文献   

9.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5,(10):57-57
行星核的质量超过了理论上限值的2倍 根据昴星团望远镜在2004年7至8月获得的观测资料,天文学家发现。在编号为“HD149026”的一颗恒星近旁存在着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其后,再使用其他望远镜进行观测,查明该行星内核的质量竟有地球质量的70倍之多。按照现有的理论。一颗行星的内核是不可能超过地球质量的30倍的。对于研究行星系形成的理论天文学家来说,这项发现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1995年首次发现了外星行星。  相似文献   

10.
海底悬谜     
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英科考队海底探"地球之窗"据2007年3月5日的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在非洲大陆西部、南美大陆东北部的大西洋存在一个奇怪的海底洞穴,多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壳在这里神秘消失,而地幔却直接裸露在外,地球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用中国资料进一步约束地球最内核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南美的4个地震事件数据,利用穿过内核并在内外核边界反射的PKIIKP波与直接穿过内核的PKIKP波的到时差,研究地球最内核的速度结构.通过比较PKIIKP-PKIKP波的观测到时差与理论到时差,进一步确认地球最内核的慢轴并不是沿着赤道平面,而是与赤道平面呈一定夹角,为地球内核物理性质和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地球固体内核与其其余部分之间的引力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将引起一内力矩,内核通过这一力矩影响岩石圈相对惯性空间的定向.讨论了一个弹性无海洋、球形分层的内核地球章动理论,将内核的作用明确地反映在公式中.并依据Mathews et al的内核地球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归一化章动振幅的Mathews形式和Wahr形式的应用;通过PREM地球模型检测了内核对章动振幅的影响,由此发现本文的结果与Mathews et al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在亚毫角秒量级上影响主要的圆章动项.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上有许多自然现象仍是一个谜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解释其间的神秘,同时这些奇特的自然现象却极具魅力,释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独有的绚丽.  相似文献   

14.
天文馆     
<正>想模拟火星?先堆沙子吧!如果没有找到最像火星的地方,那就在室内模拟吧!这不,科学家们正为了测试新一代的火星车而忙碌,用300吨沙子铺设了一个火星任务模拟场,并且将墙壁、房门和所有内部表面都漆成红褐色,只为模拟火星的背景颜色。此外,墙壁上还贴有巨大的火星地貌照片。一旦启用,这里只有零下63度,并且缺少氧气。瞧瞧看,是不是还原度极高?"但火星的重力还是无法模拟的呀!"神秘六边形风暴30年前,人类首次观测到土星北极的六边形风暴,它的时速达到322千米,直径约为地球的两倍!但至今这个怪异的风暴仍未停息!土星风暴和地球飓风很像。但在地球上,飓风与地面摩擦而产生阻力,强度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5.
最近科学家重新针对墨西哥湾的地质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发现在6500万年前,地球曾遭到巨大陨石的撞击,其影响的程度远超过以往所想像的,于是更加确定“陨石灭亡地球论”。在那之前,地球上的统治者是恐龙,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它们是完全主宰一切的生物,体形之大更是其他动物无法抵抗的,可是也在陨石攻击地球后彻底绝迹。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追踪恐龙消失的秘密,到现在他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知     
科学家发现最像地球的行星最近,由法国等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探测到一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小、最像地球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5.5倍。这一发现是寻找支持生命的系外类地行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颗行星位于人马座,距地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12,(8):32
<正>美国科学家对两块源于火星地幔的陨石进行分析发现,火星内部的含水量远远大于过去的估计,其总量与地球的相当。此结果不仅改变了人类对火星地质史的认识,而且阐述了水如何来到火星表面的。新研究还提出火星可能曾有生命存在。新墨西哥大学科学家弗朗西斯.麦克库宾当年在卡内基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时,领导了关于火星陨石含水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发现     
《科技潮》2003,(1)
最古老岩石揭示地球起源科学家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内发现了一块有38.25亿年历史的岩石,这块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将有助于研究地球的起源。他们研究的岩石样品取自魁北克省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对岩石的年龄测量主要采用放射性元素蜕变计算法。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铀和铅的含量算出岩石的年龄。科学家说,对地球岩石的研究有助于推算地球年龄以及研究地球早期的演变过程。由于地壳由岩石组成,测出岩石年龄就可获得地壳年龄。但地壳年龄并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目前,科学家们估算的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早期地球环境是干燥和荒凉的,但自从他们对在西澳大利亚发现的1万多块锆石进行研究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对同位素锆石中铀和铅的比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形成于41亿年前,那时地球仍然处于婴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南极绘制地球上最后一个未被勘测的冰下山脉。这个新发现的山脉位于南极冰下4千米深处,面积大小与阿尔卑斯山脉相当,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有关南极巨大冰盖的新线索。科学家使用雷达和引力传感器对甘伯采夫冰下山脉首次进行了仔细勘测。他们本以为会发现平坦的山地,不料却发现了山峰不亚于阿尔卑斯勃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