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新民思想”评议朱苏南本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新民思想”曾经风靡一时,梁氏被称誉为“言论界之骄子”。①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受了梁启超以“新民”为宗旨的启蒙宣传的影响,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胡适曾说,“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权能分治”说的产生有其深厚的中外思想渊源,是各种思想的结晶,但其主要是直接承套西方的民主思想。这里,影响孙中山“权能分治”说产生的西方因素具体包括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民主权思想与建国原则。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的“以此制彼”思想是在传统文化、孙中山“联甲制乙”思想以及当时恶劣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并且贯穿于他的军事政治生涯。福建事变的产生和败亡都和蒋介石的这一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李贽从“童心说”的观点出发,以绝假纯真为审美原则,提倡“自然之为美”,反对“中和之为美”,主张无意为文,反对有意为文的美学思想。这些关学思想,无论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观念的碰撞乃至于冲突。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来的……,它们通过“多媒体”的渠道对学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原本封闭的政治课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面临着各种“异端邪说”的冲击。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膊,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为此,我们利用教学时间,进行“实话实说”专题讨论的探索。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独立见解,为“实话实说”准备课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政治课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才能获得有效的思想教育效果,这是一个众所周…  相似文献   

7.
“吏隐”是中唐士人重要的生存方式,包括“兼吏隐”和“隐于吏中”两种具体的心态。白居易出刺杭州、苏州时持“吏隐”心态,他的思想随着环境变化不断由“兼吏隐”向“隐于吏中”倾斜。白居易“吏隐”思想受到魏晋以来的“大隐”观的影响,也是中唐现实环境的产物。禅宗的世俗化,庶族地主的人生趣味,儒家济世情怀,中唐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等均是白居易“吏隐”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寅生 《河池师专学报》1996,16(1):16-29,41
在中国的封建士大夫文人中,陶渊明是被后世极为推崇的一,分其原因则是多种多样,各取所需的,陶渊明晚年所提出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每当社会出现动荡之时,“桃花源”理想社会便成为一些士大夫文人安身立命的依据。这种影响直至今日仍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文从陶渊明的身世及“桃花源”世界产生的思想入手,就“桃花源”思想的生命力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了凡四训》是明代影响很大的一部劝善书,该书的《立命篇》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思想。这一“立命”观的思想基础是传统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它强调因果报应、端庄态度、清净本心,教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在当今社会,这一“立命”观对当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个人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子》“道”“德”观童坚强(92中③)《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一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首先,庄子提出德思想的原因。《庄子》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体系,虽然是在西方政治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借鉴,却是在建立这个体系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他的民权思想中有比较集中的体现。"主权在民"与"五权宪法"等思想与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产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他的系统改革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弘扬,他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孙方友的小说无论从叙事风格上还是从小说精神上都明显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是中国传统叙事方式的延续。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地域文化、传统精神越来越受到冲击,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孙方友的这些小说显然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隐逸文化史上,葛洪的地位极为重要:他不仅有隐逸之趣尚与实践,而且,他特以其《嘉遁》、《逸民》二篇隐逸文化专论,完成了对此前隐逸思想的总结,最终融合了儒道隐逸观,标志着隐逸文化发展的完全成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表示要成为基督教徒,但很快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坚定少年时代形成的无神论观点,而且对有神论作了系统批判。不过,他始终对基督教保持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直欣赏基督教经典启发性的知识,胡适能够接纳基督教的思想,与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子的宽容思想影响有关,而他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实用主义的引导,归结为两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论和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正式提出,到明确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在1939年到1945年。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从根本上说,这一思想直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另一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也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同样具有非常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借鉴外国经验,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创立了民生主义.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中心是发展资本主义,目的是推进国家工业化,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思想最具特色的部分.民生主义所展现的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实现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充分体现了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并进的革命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