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词在英汉语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数量,由于中西方各方面差异的影响,数词又拥有模糊性这一特点。本文通过英汉数词常用的模糊性数词语英汉数词语用的模糊性,探讨了数词模糊性在英汉语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2.
日语助数词有计量和修辞等多种语义功能。其中,"一+助数词"的语义尤其多,这与数词"一"的语义特征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拟从关注日语数词"一"的语义变化,考察"一+助数词"的语义功能。通过分析,要提示数词"一"与其他语言表达形式相同,不仅具有语义的扩展,也作为惯用语法结构的一个成分起着重要的语义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方位词“上下”在时间、范围、地位和数量四个概念域中的空间隐喻各有不同,它们表达形式、语义内涵的差异性,体现着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的认知习惯。  相似文献   

4.
梁滨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114
学界一直对汉语词类进行着研究,数词当然也会成为研究的对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数词的不同,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各家观点不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现代汉语中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的用法有实指和虚指两种。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常见的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略多于汉语中常用的模糊数词。译文读者通过译文(被重新编码的信息意图或前提),结合"共有语境",来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语言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也不同。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处理更加多样化。在众多译文中,使译文读者较容易的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译文效度较高;反之,译文效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一种单音节的语言,又是一种具有双音化节律特征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汉语语法有两个基本单位,一个是字,一个是词.字的界定在汉语中是清晰的,词的界定在汉语中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大多数词在本质上是一种字组,而字是汉语组织的基点,具有很强的分析性,任何字组在凝固性上都是先天不足的."字"与"字"既可以合起来组成一个语义相对统一的单位,又可以分开来游离出这个组合,回复其本身的字义.本文探讨了汉语语法基本单位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一口一个X"格式从语义、形式、语用多角度讨论颇有意义.从语义考察,可以发现褒贬两种情感意义;从形式考察,可以体会出其在句中能充当多种语法功能;从语用考察,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语言系统中有着特定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汉中间结构具有该结构的典型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它们所表述的基本语义特征是相同的,但汉语因其语言的特殊语法规则具有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它们的差异是由英汉语不同的语言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差点儿(没)VP"句式包含着不同的语义语法关系,这一类句式也一直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人们一般采用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来予以解释。文章主要就该句式的否定形式所表现出的两种结构与语义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对比研究了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发现英汉语中"名词+名词"构式的语义关系大致都可以分为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四类,但各种类型所占频率有很大不同;英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名词+名词"构式;英文在句子层面上更重形合,但在短语层面也会出现不少意合构式,接近中文意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数字的模糊功能,分析了模糊数字在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语用功能,提出了古诗中数词英译的六种基本方法:完全照数直译法、变换数字改译法、略去数字意译法、增添数字意译法、词类转换法、数字转换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产生是人类交际的必然结果,因此也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所熟知的语言,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诞生之日至今亦历经许多变化。以模糊理念作为出发点,从人们最熟悉的语言一数量词,包括汉语成语、诗词和英语句子短语及日常生活中的数量词出发来理解其模糊性。  相似文献   

13.
从中英文数字的异同谈其互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文拟通过对英汉语数字的比较与研究,探讨中英文数字在语用上的异同,找寻数字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互译策略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对等、文化和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数词的翻译。在英语和汉语中数词都可以作为比喻、夸张等的修辞手段来使用,使语言表达生动有力。由于这种语用对等,很多数词在英汉互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但数词的翻译若涉及文化差异,则采用意译较好。在直译和意译皆可的时候,应视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15.
移就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精心排练而又故意误用语义的修辞手段。文章从英汉移就辞格的语义特征出发,论述英汉移就辞格怎样通过“故意误用语义”、“精心排练”语言使其产生变异,从而取得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新词为例,探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其英译的可行性,指出为了保留中国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特点、准确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在对汉语文化负载新词进行英译时,应首先考虑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只有当运用语义翻译策略会产生译语读者理解困难、引起交际误解时,才考虑使用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在模拟对象和语义特征方面具有共性,在拟声理据和句法功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拟声词翻译中,译者可以根据这些共性和差异性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抽象法等,以使译文美感度提升。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英语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汉英动作意义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英语写作中动作意义表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